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中心”包揽“百家事”——游仙区刘家镇见闻

绵阳日报 2012-09-21 04:21 大字

“你好,我家的房子被别人垮塌的堡坎砸了,对方还扬言打架……”“老乡,莫急,我们马上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这是记者日前在刘家镇群众诉求接待处理中心看到的一幕。在这个“小中心”,群众的诉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并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的群众诉求,立即分流到各个职能部门限时解决。该中心成立3个多月来,已解决群众诉求127件,把事情办到百姓心坎上。

网格化管理消除诉求处置盲区

今年5月上旬,群众诉求接待处理中心刚成立,就接到网格化管理员罗勇的电话。罗勇反映,张家堰村的畜牧养殖园区由于地势较高,严重缺水,如果不及时解决,投资几千万的养殖园区只能“关门”。中心接件后,镇党委“一把手”亲自抓,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7月初,投资110余万、扬程达260多米高的提灌站落户该村畜牧养殖园区,彻底解决了养殖园区缺水问题。养羊大户高礼录高兴地说:“这多亏了‘网格化管理员\’及时向镇上反映情况,要不然我投资的一千多万就打水漂了。”“在刘家镇,每15户群众推选一名联户代表,每10名联户代表推举一名网格化管理员。”镇党委书记、群众诉求接待处置中心主任金国强介绍说,群众诉求接待处置中心依据各村、社、院落等地域特点,将群众诉求处理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由联户代表和网格化管理员适时走访和收集群众诉求意愿,确保矛盾纠纷排查不留盲区。今年以来,该中心已收到群众诉求案件130件,成功调解处置127件,剩下3件正在办理中。

限时办结提高诉求处置效率

“丁零零……”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中心突然接到场镇网格化管理员报告:场镇靠近山边的几户群众因山洪较大致家里受涝,请求帮忙救助。得知后,值班人员迅速将情况向镇党政主要领导汇报,镇长龚举必立即带领抗洪抢险应急队赶到受灾群众家中,帮助群众转移受灾物资,并抓紧作好山洪疏导。经过近两小时奋战,排除了险情,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受灾群众的财产损失。

这只是该中心处置的各类事件之一。记者在群众诉求登记簿上看到,来访人诉求、承办部门、承办领导、办理时限、办理情况等一一记录在案。“重大民事纠纷必须15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2个月。”负责接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部门对‘中心\’分流调处的一般民事纠纷在10日内办结,调处的一般行政争议在15日内办结,最长不超过2个月。”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自5月成立以来,大大减少了群众诉求的中间环节,群众来信来访人次逐渐减少,从每月100余次下降到每月10余次。

跟踪回访提升群众满意率

“以往卖水果都是赶‘转转\’场卖,今年是顾客上门来买。”旦家庙村4社水果种植大户杨琼华告诉记者,“能有这样的转变,还多亏了群众诉求接待处置中心。”今年,旦家庙村果农向镇“中心”反映,由于技术缺乏和销售渠道不畅,水果滞销贱卖现象时有发生。接件后,镇党委、政府一方面请来专家授课,一方面组织人员深入成都、绵阳等地考察,并打造了“刘姥姥长生梨”、“刘皇叔开心枇杷”等品牌,深受消费者欢迎。

中心还一直对该村群众反映的水果发展问题进行跟踪回访,对各阶段的帮扶处置成效及群众满意率进行调查。金国强表示,“今后,我们还要引导果农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种植、销售、技术等一条龙服务。”

在处置群众诉求过程中,刘家镇坚持将跟踪回访、群众满意率作为此项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据,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和落实。通过跟踪回访,目前该镇成功调解处置127件群众诉求案件中,群众满意率达99.5%。(李启华刘小义本报记者刘庆文/图)

新闻推荐

小心 躺着也“中枪”——记者揭骗亲历记——

天上掉下“大包裹”按照短信提供的号码,记者拨打了13198511215,这是一个成都的号码。但打了几次没打通,一直是“您拨的电话正在通话中”。于是发了个短信过去:“说我的包裹无法送达,打你...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