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继 根雕中的人生
李承继正在雕刻。
□詹仕华
根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门利用自然界的枯根朽木进行创造,化腐朽为神奇,充满活力的造型艺术。每当我看见那些浑然天成,大气的根雕作品,心里就忍不住地激动。
“冰雪斋” 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激动的地方。这里有着一件件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精美根雕之作。
“冰雪斋” 位于东山南巷,每当我走过这里,就被那飘溢的木质馨香和生动传神,充满神韵的雕塑作品所吸引。“冰雪斋”不大,墙上挂着主人表述艺术追求观点的书法作品,很见功力。室内排列着一件件雕刻好的根艺作品,高的一米七八,小的五六十公分。有人物,有飞鹰,有功夫茶台,画筒,树蔸镂空几凳,几乎都是一段乌木上,画龙点睛地依势而刻。老子布道,太白独酌,牡丹仙子,达摩,观音……通过一个头像,一只手,几只昆虫,或一个有特征的道具,三分雕刻,七分自然,便使表现对象神釆飞扬,神情毕俏地呈现人们面前。原来不起眼的烂木枯蔸,便成为叫人赞叹的艺术品,不由让人对这里的主人产生敬佩之情。
这里的主人叫李承继,是一位穿着朴素,中等身材,谦和,有着二十四年军龄,曾参加过老山保卫战的团职干部,从地方外贸系统工会主席位上退下来的七旬长者。二十多年来,李承继先生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并对书法和雕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或更深夜静,节假日里,他练书法,习雕刻,专研木雕、篆刻、紫砂、盆景,浏览古今中外的书法艺术作品。既研习创作,亦专研美学理论,读老子庄子,广纳博釆,以此促進书法篆刻根雕艺术的深入实践。他勤学苦练,勇于创造,不断提高自已的艺术修养。
他的工作室内摆满了从方圆百里寻购回来的形状怪异的树蔸、树根,斑驳开裂,枝桠虬札。但这些材料,最终在他手下都成了一件件精美传神的艺术品。
作为一个雕塑家,应有一双慧眼。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寻美的过程。他在三星堆河畔一户农家的柴堆里,寻得一段一百多公分,沾满泥污,遍体伤痕的树蔸。在一般人的眼里,这就是一块烂柴而巳。透过千年沧桑,他却看见一位身经战乱,生活漂泊,贫病交加,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一位逝于耒阳湘江的一叶小舟上的诗圣杜甫的形象。这后,他反复琢摸,寻求诗圣精神风貌的聚光点。阅读有关杜甫的史料和诗篇,根据木质结构曲直聚散的纹理,节奏韵律的奇特之美,以娴熟的技艺,依型度势,开刀制作。经过一个多月的雕琢打磨,一位风霜满睑,头戴破帽,衣衫千皱百叠的伟大现实主义诗圣杜甫的形象,便以強烈的冲击力展现世人面前。
有人说凡是成功的根艺作品,不只是精雕细刻的技艺,还在于巧妙的构思,在于眼光的独到,重材质,现神韵,把天然材质的奇谲美感与人工的精当构思和精湛的刀艺有机地结合,以达成天趣与人意和谐统一的艺术佳境。作者表现李白《独酌》的根雕即是如此。雕塑的材质,原只是上粗下小纵纹劲挺的树桩而已。在他的刀下,后仰的部分被雕刻成诗仙仰望明月的头,前扩之处依木质形态雕成一只握杯的手,身躯是那纹路舒展伟然傲岸的原乌木材质夲身。构思完成,他连续雕凿。多少个不眠之夜和白日操刀,作品顺利地完成了。完成的作品神釆斐然。作者把诗仙的形态和乌木古朴沧桑的天然之美完美相融,给人一种飘逸古雅鲜活的韵致。再现了苦闷彷徨,举杯邀月,浪漫率真的伟大诗人形象。这一作品,在2009年成都中国西部奇石、根艺、书画作品展销会上获金奖。
作者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只是一节几十公分高矮宽阔,空烂了一半的枯木,纹眿苍古劲挺,内质凸凹环抱。作者依势造型,在右前方的台木上雕一文士,让气脉贯通,使雕与不雕有机结合,点题落款之后,一种风云变幻,罡风浩浩,苍健劲拔的气势充盈其中。为此成就了一段枯木的再生。直到我离开作者的工作室数日,那苍古旷远的气势还仿佛在我身边萦绕。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耕耘迎来了丰硕的收获。众多的爱好造就了作者综合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使他的作品凸显岀高古、大气、自然、纯朴之美,得到人们的喜爱。1984年,他的书法作品入展中国神剑兵工协会辽宁分会首届展览并获奖;1992年,他的书法作品获全国外贸行业书法展二等奖;他的根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西部艺术博览会,获金奖3个,银奖1个,铜奖2个。
李承继先生轻名利,重艺德,坚守“抱素守寂”“ 艺不惊人永不休” 。他的每件作品,都深思熟虑,精心构思。他借势造形,保留鸟木的“瘦、透、漏”的自然原始形态,突出天趣,张显人意,并将传统文化浸润其中,出新岀奇,精心制作。在充满世俗和铜臭味的今天,作为一位艺术家,这是非常可贵的。
新闻推荐
1月8日,旅客在成都火车站准备上车。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齐中熙林红梅樊曦)8日清晨8点整,在雪后的寒风中,北京火车站38个实名制检验通道正式启用。拖着厚重行李的旅客排成一条条长龙缓缓通过,通...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