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羊皮鼓敲出彝家新气象
□本报记者 梁波文/图
8月1日,一阵古朴、遒劲、密集的鼓声在平地镇白拉古村啊喇么组村民杨兴荣家响起,56岁的杨兴荣手拿传统的彝家羊皮鼓,边敲边跳。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啊喇么组的深入推进,小小的羊皮鼓在这个彝家山寨重新兴起,乐歌善舞的彝家人用羊皮鼓敲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
羊皮鼓重出江湖
一件羊皮褂、几副直径50公分大小的白灰色羊皮鼓。8月1日,杨兴荣给记者展示了他的羊皮鼓行头。杨兴荣说,鼓是仿原先的老羊皮鼓制作的,如今一面鼓的价格大约是120元钱。
羊皮鼓,原是里泼彝族传统文化里毕摩祭祀的组成部分,主要的传承人就是啊喇么组杨家。杨兴荣肚子里,装了很多关于羊皮鼓的往事。杨兴荣回忆说:“大概是60年代初期,我5、6岁的时候,村里有人打羊皮鼓,我就跟着敲打。”羊皮鼓在文革的时期作为封建迷信被废除,从此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偶尔会在火把节敲打。
2005年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羊皮鼓作为一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始兴起。仁和区民宗局、文体旅游局、文化馆多次到啊喇么村民组,挖掘整理羊皮鼓。
2009年,啊喇么组的杨兴荣等9人,在仁和区文化部门的组织下,参加了成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0年,羊皮鼓亮相省少数民族运动会;2011年的彝族火把节,啊喇么的羊皮鼓成为主角,彰显独特魅力。
敲出新生活
“那些年缺衣少吃,谁有心情整这个。”杨兴荣摆弄着手中的羊皮鼓对记者说。他家有近20亩地,3亩多田种水稻、麦子、苞谷,十多亩山地种板栗、核桃等经济作物,每年的收入能达到二三万元。而像他家这样的经济收入在村里相当普遍,一些村民的家庭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
日子好过了,农户们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渐渐爱上了这个本民族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啊喇么组的后山有块很平整的空地,闲暇时间,村民们相互邀约上山,一条红腰带、一件羊皮褂,一面羊皮鼓,吹笛子、打跳、唱山歌,村民们自娱自乐好不自在。羊皮鼓的队伍也从最初的三四人发展到现在的六十多人,连杨兴荣82岁的岳母也加入到了打跳行列里。相反,村里酗酒、赌博的人则越来越少。
现在村里每逢有婚丧嫁娶,农户们请客吃饭之余,都不再延续原先喝酒、打牌的老传统,而是把羊皮鼓队邀请到场助兴,同跳同唱。杨兴荣说:“谁家有红白喜事,村民们都会跟着羊皮鼓队去凑热闹,人越多越热闹,场面越大越开心!”
新习俗也影响到了临近的村社,如今很多村社的人家办喜酒、寿酒、满月酒等,都会时常来邀请啊喇么的羊皮鼓队去助兴。
新闻推荐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中曝光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发公函向张学友演唱会组委会索取270张免费门票,并配发了公函图片,被网友冠以“索票门”,引发争议。对此,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表示,如果拿到门票肯定会把7...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