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隐私” □马婧婧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崇尚自由、张扬个性,他们希望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和自在的休闲方式……然而,最近一些年轻白领碰到了一件烦心事:公司的办公室装了一个探头,这双“眼睛”无时无刻悄无声息地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据了解,在绍兴的某些公司甚至学校,已开始悄悄出现电子监控装置的身影。这让追求个性自由、注重隐私保护的年轻人忍不住跳起来问:“我的隐私呢?”当然,管理者也自有说法。这确实是一种新的现象,关于它的是是非非的争论远没有结束。
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利的保护、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地区把隐私权列入民法典,直接予以保护。保护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隐私权的保护力度往往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化和提升对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是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我国修改后的宪法也明确承诺“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应当是践行这一承诺的应有之义。
隐私权即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受到保护的权利。从目前来看,监控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管理中,甚至被不怀好意的人用来偷窥,使人们的隐私权受到威胁。可是监控系统在什么样的场合是必需的,什么样的场合不能装,现有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若是在生产车间,就不存在个人隐私的问题,因为它是工作场所,老板装监控设备只是一种管理行为,无非是让工作更方便。若是装在卫生间、试衣间就不对了,因为它不是工作场所,不属检查范围,会涉嫌侵犯隐私。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使是对工作场所的监控,录像资料的保密也是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摄像头具体在哪些地方可安装,什么地方不能安装,安装需要经过怎样的审批程序,这些摄像头平时由谁管理,谁可以看,谁不可以看,违反规定应受到什么处罚等,这些问题都应该由专门的法规加以明确。只有这样,公民才能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才不会对“第三只眼”感到不安。
虽然北京、辽宁、成都等地都已出台相关地方法规,但这些法规有的过于笼统,有的尚不完善,亟待更权威的立法予以解决。总之,只有尽快将“电子眼”纳入法律的监管体系,我们才能避免隐私的泄露和被侵犯。当然,保护隐私权,也绝不仅仅是立法人员的事情。每个公民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各行各业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来保护各种私人秘密、商业秘密乃至国家机密。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中曝光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发公函向张学友演唱会组委会索取270张免费门票,并配发了公函图片,被网友冠以“索票门”,引发争议。对此,内蒙古公益事业联合会表示,如果拿到门票肯定会把7...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