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增长约35%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谁在搅动成都光伏产业棋局?

成都商报 2022-01-16 00:49 大字

成都中建材产品防撞测试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企业展厅成都中建材机器人作业区

进入企业大厅,迎面摆放着一块迎客松主题的玻璃屏风,大厅内的玻璃橱窗内,长短不一的试管中装着不同规格的碲化镉原料。“那扇迎客松形象的玻璃其实是一块发电玻璃,而能够让玻璃发电的材料就是夹在中间的碲化镉薄膜。”1月7日下午,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中建材”)的展厅里,工作人员正向前来洽谈的客户介绍产品。展厅背后的洁净车间内,一条碲化镉发电玻璃产线正不停出片。

距离成都中建材80多公里的成都金堂县,一个更大的光伏产业园区已经“落子”——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一期项目已于去年5月底实现量产,预计今年能够实现6GW电池片产能,随着后续三期项目全部建成,预计整体年产能将达到30GW。

成都的光伏产业目前以电池片和组件为重点,拥有晶硅和碲化镉薄膜两条技术路线,集聚通威太阳能、成都中建材、通合新能源等20余家重点企业,形成以金堂、双流为核心的产业布局。来自成都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市光伏产业产值约150亿元,同比增长约35%。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强调,推动能源供给向低碳化多元化、能源消费向电气化高效化提升,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成都正在进行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对本地光伏企业而言,如何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1

55秒下线一块发电玻璃

智能化车间鲜见工人身影

新年伊始,成都中建材已在为新一年的市场订单忙碌。1月7日下午3点,红星新闻记者实地采访看到,一批来自省外的客户到此洽谈,对方针对产品性能等提出一系列疑问,成都中建材总经理潘锦功逐一解答。

碲化镉发电玻璃是在两块普通玻璃之间沉积一组先进的光电功能材料,使玻璃从绝缘体变成导体,并且具有发电功能。“通俗讲,就是通过特殊的工艺流程将碲化镉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碲化镉薄膜。碲化镉原料须从矿石中提取,过去一直存在技术短板,多是从高品质的矿石中提取且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公司率先在材料提纯技术上进行研发突破,从一些废弃的矿渣中也能提取碲化镉,变废为宝。”在潘锦功看来,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相较其他光伏产品,根据中科院、德国科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及高校测试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碲化镉发电玻璃具有碳排放最低、镉排放最少、发电量最多、热损失最小的产品属性,由此逐渐在光伏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一个优势是,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工艺环节少,可实现大面积高效生产,目前,公司生产一片1.92平米的标准尺寸碲化镉发电玻璃,只需55秒。”潘锦功说。

成都龙泉山以东,总投资约200亿元的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一派繁忙。去年5月底,一期项目的第一片210 PERC电池片下线。两个月后,通威太阳能1GW异质结电池项目第一片电池片下线,这标志着目前全球异质结电池量产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正式投用。

1月6日上午,记者在通威金堂基地一期项目电池车间看到,这个占地近5万平米的洁净车间内鲜有工人身影,搭载5G网络的小型无人运输车在各道工序之间井然有序地运行着。“这个项目定位为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每台智能运输车都经过一定的‘记忆训练’,让它记住不同工序之间的路线走向,替代工人进行物料搬运。”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副总经理翟绪锦说。

2

技术迭代不止步

产品从“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型

目前,通威太阳能拥有金堂、双流、眉山、合肥四个生产基地,待金堂基地所有生产车间建成后,将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池片生产基地。在产品展示区,陈列着不同规格的深蓝色晶硅电池片,以及一块圆柱形的晶硅棒。“从硅片到成品电池片,需要制绒、扩散、激光、氧化等10道工序,累计用时约24小时,对制造技术要求极高。比如,在电池片表面有无数个微米级的金字塔,数量为1平方毫米20万个左右,这是为了减少光线反射,技术极其精微,不能有任何闪失。”翟绪锦介绍。

光伏产业,群雄竞逐,新的应用场景不断倒逼技术升级。5年前,全球第一块1.92平米的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在成都中建材下线。“第一代产品下线至今,我们已经推出了第六代产品。”潘锦功表示。采访中,他带着记者参观车间,并介绍车间内的撞击试验。

现场,几名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悬臂将一枚重达90斤的实心铅球吊起,铅球与玻璃面形成90度的夹角,随后,实心球脱离悬臂直接砸向一块碲化镉发电玻璃,只听“砰”的一声,但玻璃表面毫发无损,而且还处于发电状态。“建筑外墙是产品的一大应用场景,为达到建筑安全标准,产品出厂前都会进行撞击测试。”工作人员说,每逢接待客户,抗撞测试是必看项目。

在车间入口处,一台智能机器人操作臂正按照预调的路径进行作业,只见它的手臂移动到一面透明玻璃片前,通过吸附工具将镜片抬起,然后稳稳放置在滚动中的产线上。机器人作业区后面,一片片碲化镉发电玻璃成品被竖直排列,每一片玻璃就是一块电池。

“除了制造标准尺寸的产品外,公司也开展定制化生产。”潘锦功介绍,碲化镉发电玻璃已经应用于太阳能地面电站、现代工厂、摩天大楼等载体上,“下一步,我们也会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比如老旧小区的电梯井外观可安装发电玻璃,能够满足电梯用电需求。”

3

政策持续加码

未来的市场“蛋糕”有多大?

按照规划,通威金堂基地布局17条产线,其中12条PERC电池片产线、5条异质结电池片产线。翟绪锦透露,一期项目目前能达到每年6GW产能,根据市场行情测算,1GW可实现10亿元左右产值,一期项目年产值预计在60亿元左右。据成都市经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光伏产业产值约150亿元,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一期项目产值占比达40%。

就在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旁边,通威太阳能和天合光能联合投资的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也实现量产。“通合新能源项目占地1200余亩,建设了15GW晶硅切片项目及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翟绪锦说。

光伏产业正持续获得政策“加码”,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产品应用场景逐渐往细分领域渗透。去年底,工信部、住建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推动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应用、智能运维、智能调度。

国家顶层设计谋局产业发展新方向,四川和成都市也在进行政策“加码”。就在前几天,《成都市能源结构调整十条政策措施》和《成都市能源结构调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两个文件对外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此项政策瞄准了一个目标,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0%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政策明确,将支持金堂县开展光伏开发试点,有序推动光伏与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等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分布式光伏试点示范,按装机容量给予最高300万元、按发电量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这意味着,本土光伏产业企业的产品在外销之余,还有望在本地切分到更大的市场“蛋糕。

“‘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发展需要新能源供给,这主要包括光伏和风电,风电不是每个地方都能装,而太阳能是只要有太阳照射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从能源安全角度看,国家会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光伏产业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谈到产业前景,翟绪锦信心满满,他分析,石油能源为主导的时代诞生过一些万亿级规模的企业,而未来一定是可再生能源的天下,届时会诞生很多万亿级企业,“四川已经进入光伏强省行列,未来应该抓住时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快车道。”

“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占比非常巨大,而光伏与建筑的融合,特别是使用低能耗的光伏产品代替原有建筑材料,既省去了部分高能耗的传统建材,又能利用太阳能不断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达到建筑节能减排的效果。”潘锦功表示,成都市出台的政策利好企业发展,为产品应用提供了更多支持。

红星新闻记者 宋嘉问 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观察成都市的光伏产业“基本面”,碲化镉薄膜和晶硅发电企业是两个最直观的“窗口”。成都中建材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碲化镉薄膜制备技术,在全球率先生产出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行业“单打冠军”。前沿技术正给企业带来市场机遇,记者同潘锦功交谈的半个多小时里,不断有工作人员前来“插话”,和他确认客户接待和市场推广等事宜。有足够强的核心技术做支撑,才能在市场中拥有强势的话语权,赢得客户认同,最终分一杯羹。

在光伏产业的企业阵营中,晶硅光伏仍旧是“主力军”。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晶硅光伏制造环节的总投资规模超过7200亿元,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显而易见,资本正在入局绿色低碳能源领域。

“双碳”目标刺激下,能源消费方式在变革,新能源发电设施需求增长。在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每天都有下线的晶硅电池片被送往省外,将“成都造”太阳能电池片投向更广阔的市场。随着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预计未来金堂基地的产值占成都全市比重将继续提升。跳出成都看,对通威太阳能而言,如何在全球市场切到更大的蛋糕?这点值得考量。

新闻推荐

金堂116人的经济补偿金有了着落

本报讯(金堂司全媒体记者陈博)一公司面临拆除停业,旗下116名员工因迟迟拿不到经济补偿金,集体求助司法所。昨(15)日,记者从...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