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本土确诊病例清零 主战场医护人员零感染

成都日报 2020-03-20 02:17 大字

3月19日,已经治愈出院的钟女士与许女士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走出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病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要求按照一视同仁、应治尽治的原则全力救治患者。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医疗救治组,统筹技术、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救治工作顺利展开。

具体工作中,全市组成涵盖多专业的市、县、院三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实行三级专家组逐级会诊制度。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分为8个MDT医疗救治团队,对22个区(市)县实行分片区指导,包括指导院内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的设置,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制度的制定,指导制定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诊治方案,对疑难病例和危重症病例的诊治进行技术指导。

协调组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市五医院分别入驻市公卫中心、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郫都区人民医院5家市级定点医院,“一对一”对口指导定点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

建立“线上+线下”的会诊方式,利用“会易通”APP组织定点医院间进行“线上”远程会诊,区(市)县级定点医院可向市公卫中心等市级定点医院申请会诊,以便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对疑难病例和危重症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技术指导。

主战场

取得阶段性胜利

昨日是市公卫中心战“疫”的第65天,终迎来确诊病例全部出院这一刻。截至3月18日24时,成都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5例,其中102例都由市公卫中心收治,在这场万众关切的公共卫生事件当中,这里是不折不扣的主战场。

因此,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那一刻起,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政府对市公卫中心的救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提供物资保障的同时,给病房装修改造、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一路亮绿灯,让这家四川省唯一的大型三甲传染病专业医疗机构心无旁骛地投入战斗。

外界投向这里的目光是焦灼,是期盼,这里的战斗紧张而不慌乱,紧迫又有序。战“疫”第65天,市公卫中心以“本土确诊病例清零”“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姿态取得阶段性胜利。

首例确诊

应急队立即到岗

1月16日,一名30多岁的患者由一家综合性医院转至市公卫中心。据中心业务副院长张仁卿介绍,在接到这个病例后,医院马上对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和相关身体指标进行了调查和检测:有外地往来史,血象和CT表现高度怀疑新冠肺炎,相应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后经国家卫健委专家组评估确认,该病例为成都市首例确诊病例。

那一天,确诊病例从被发现到收治入院,在还没有比较明确的诊断路径时,一切仅经历了数小时。实际上,在1月上旬,成都尚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时,有关疫情的消息已经让市公卫中心开始警惕并作出行动。该中心让院感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对部分骨干医护人员进行院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院感防控、疾病流调、消毒隔离等。“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次疫情可能会闹大,务必重视。”

1月17日,正在门诊坐诊的杨铭医生收到来电:“应急队开始工作,尽快做好人员、病房、物资等各项安排和准备。”市公卫中心的应急队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就有40多名医护人员,按照该院的应急管理条例,他们一旦接到命令就要立即到岗。杨铭是传染病专家,是市公卫中心应急队队长,从那天起,她便开始驻守医院。

改造院区

15天患者正式入住

1月26日,大年初二,成都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启动市公卫中心二期装修改造。要用短短15天时间完成装修改造,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接到任务后,市公卫中心立即组织员工,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职工,他们放弃休假,在一夜之间将原本在该大楼的三个病区搬迁到了其他大楼,“二期工程的改造是宁愿备而不用,也不能不备,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张仁卿说。

另一边,设计单位连夜召集设计师,用12小时完成设计方案,1月28日开始打围施工。施工方对医疗用房的把握没有那么专业,负压设备的安装合不合适,各项调试到不到位,都需要医院来把控,医院就派专人一直守在工地。

连日来的灯火通明,2月8日二期装修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增加了370张病床,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床位数从50张增到420张。2月10日,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正式入住在这里,重症患者依旧在应急楼,市公卫中心专家和川大华西医院专家并肩携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

就是这个二期工程,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对成都患者的收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例增多

一天收治20名确诊病例

随着收治病人的日渐增多,参与进来的医务人员也由最初的40多名发展到后来的200多名,他们从临床救治到院感防控展开全方位的阻击。“最忙的时候,已经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了,已经没有了日子这个概念。”杨铭告诉记者,他们最多的一天收治了20名确诊病例,包括本院收治的和其他医院转来的。

1月29日,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杨先生治愈出院。离开时,杨先生留下一封感谢信,“感谢、敬佩、信心”是信里的关键词。后来,患者陆续出院,不少人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如果需要血浆,打电话给我,我第一个来捐!”杨铭觉得,即便是最疲惫的时候,只要看到患者的鼓励、认同和支持,就觉得没那么累了,被感动包围着。

在整个抗疫过程中,国家的诊疗指南及院感防护指南在不断更新,市公卫中心也在随着指南的更新不断修订方案、排查风险点。为了让医生护士保持战斗力,市公卫中心制定轮班轮岗制度,还建立完善了特殊情况下的医疗行为评估,一线医护要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走进病房,进出隔离区也要经历严格的消毒程序,严防职业暴露。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一线医护人员休息和工作,该中心将附近的一家酒店作为医护人员集中住宿点,按照一线医务人员上下班时间点安排专车接送,此外还安排专人慰问他们的家属,把温暖传递到家庭。

治疗方案

密切关注,精心优化

回忆收治患者的经历,杨铭记得成都市最年幼的感染者来自金堂县,仅3个月大,因家庭聚会密切接触而被感染,其曾祖母79岁,也确诊了。

这么低龄的婴儿感染新冠肺炎,又是无特效药物的新型疾病,甚是棘手。男婴从2月9日开始隔离治疗,到3月10日才出院,据杨铭介绍,考虑到孩子很小,病情不可能由其口述,所以他们主要是通过细心观察?来判断他的病情变化。

在用药方面,也因为其年龄小,所以并未使用特殊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好在孩子在整个住院期间病情一直很平稳,没有经历一波三折,“宝宝很可爱,非常配合治疗,又爱笑,大家都很喜欢他,觉得很开心,有孩子的医护还主动分享育儿经。”

孩子曾祖母的情况,据医院应急二科医疗组组长何沅鸿介绍,其实来的时候病情还不算太严重,“就是有点咳嗽、咳痰、气紧。”但由于她年龄较大,加上危重症主要集中在年龄大和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上,所以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给这些高龄患者选用抗病毒药物时,?为了更适应他们的体质,在对症处理上,会选择相对毒副作用较小、温和的药物。”

如今,患者一家都已先后出院,正在当地进行隔离观察。

清零≠零风险

保护好自己和他人

有了这个好消息,成都市民的安全感又增添了几分。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确诊病例全部出院并不等于风险清零,防控意识还不能松懈,也不意味着取得了完全胜利。

杨铭提醒市民:目前,境外疫情快速发展,防范输入性病例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并且,随着复工复产,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我们仍需继续坚持少出门、常通风、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他人。

成绩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杨甦 摄影 李冬

新闻推荐

我市新增6人治愈出院 低风险区增至19地

3月13日,成都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经收治医院全力救治,符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