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土桥沟

成都日报 2020-01-20 01:51 大字

吴凡(金堂县)

春节前夕,我邀几名搞摄影的朋友到老家金堂土桥镇赶场,顺便拍摄几处遗存古迹。

土桥位于“金中简乐”四县交界处,自古是商贾云集、文化多元的古镇,许多家族还是湖广填四川时搬来的,因此镇中有火神庙、南华宫、禹王宫,镇外有真武宫、江西馆五大族群会馆。每到年节,南来北往的商家、族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而食物的多样交融,也形成了土桥独特的饮食文化。老一辈常说:“土桥要是有一条活水,那就发达了。”水虽然制约了土桥镇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却也给我们保留住一些时光记忆里的古迹。

带着啃完一个锅盔夹凉粉的满足感,我们离开南华宫那精雕细刻、高大巍峨的石牌坊,走进了保存完整的禹王宫。进入眼帘的青石板、苍柏、古榕、戏台、钟楼、鼓楼、大殿……一时间打开了我记忆里那道沉睡的门。儿时的春节是足足期盼365天的盛大日子,高台狮子可以叠出十几张八仙桌,舞龙灯耍狮子锣鼓喧天,放烟花燃火夹红透整条街,各大会馆香火鼎盛,戏台上彩妆华服令人眼花缭乱,院子里人头攒动叫好连连。而我坐在耳楼上,趴在木栏杆上听咿咿呀呀的川剧,既懵懂又好奇,迷迷糊糊地,竟然知道了穆桂英、杨家将,也听懂了《三英战吕布》和《白蛇传》……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甚至电影都是新生事物,戏剧、说书就担任起传播文化的功能,上街赶场、走人户就是最解馋的去处。

土桥人简朴,平时省吃俭用,但有丧仪嫁娶时,就会拿出压箱底的积蓄,置办最有热情的酒席招待亲戚和乡邻们。“要乖哦!谁乖,我就带他去走人户。”一听到这样的话语,“九斗碗”的刺激就会成为兄弟姐妹间最好的竞争与奖励,而香甜的糖饭、软糯的夹夹扣、酸辣的粉条、金黄的葱子糕……这些滋味一骨碌全烙印进土桥人的骨子里。

冬月末开始,土桥人就陆陆续续开始置办腊味了。买一个最结实的“猪坐墩”做腊肉,一大块夹子肉灌香肠,有时还买几块肥瘦相宜的五花肉做酱肉。腊月下旬,这些腊味该上烟了。午饭后,家里的妇女们就把腌制好并晾干水分的腊肉(有的还会把香肠也放在一起)架在土灶上,用麦秆点燃火,再把男人们刚从山上剔回来的新鲜柏树丫枝盖在火苗上,燃而非燃,腾起的滚滚浓烟热烈地拥抱着怀里的肉,烟里有肉香,肉里有烟味,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腊肉。直到傍晚,妇女们才结束这个烟熏火燎的工作,从火堆里刨出几枚烤得甜香扑鼻的红薯,递给自家口水滴答的娃。过年时端上饭桌的腊肉皮黄肉香,诱人极了,但是肉下面藏着的宝贝才是孩子们的最爱,这就是“圆子粑”了。“圆子粑”不是贵重的东西,但是做工却很繁复,先把红薯蒸熟搅成泥,然后拌上盐、面粉、辣椒粉、花椒末等香料,揉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团,接着压扁成1.5-2厘米厚的饼,再上蒸屉蒸熟,最后放在阳光或通风处晾晒。晾晒也有讲究,不宜久晒也不能不晒,暴晒容易使“圆子粑”裂开影响美感,不晒又容易发霉变质影响口感,所以主妇们要经常翻晒它们,根据天气情况端着晾晒簸箕变换地方,这样制作出来的“圆子粑”色泽金黄、形状漂亮、口感香糯。腊肉吸收了“圆子粑”中红薯的甜香,“圆子粑”吸取了腊肉流淌出的油分,这样互搭的菜品是土桥人年桌上的绝配啊!

又到腊月下旬,土桥人正在为年货、年节做准备呢!

新闻推荐

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发展 市直机关工委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这是机关党的建设的核心任务。党建工作必须放在城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推进,发挥引领作用、保...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