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哲学与贺麟故居(上)

华西都市报 2019-07-11 04:01 大字

五凤溪。

贺麟故居

清华大学求学时的贺麟先生。

(贺麟故居供图)

哲学家贺麟。(贺麟故居供图)

贺麟故居

文/古春晓 图/李贵平

在西方,哲学是一种乡愁;在中国,乡愁是一腔诗情。

金堂籍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的故居,就坐落在龙泉山东麓五凤镇外的杨柳沟。新柳点水,诗情画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麟故居堂屋悬挂的几幅先祖画像中,有一幅赫然写着“十六世祖知章公”——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玄宗朝礼部侍郎、三品集贤大学士……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以86岁高龄从朝廷致仕还乡的《回乡偶书》,堪称中国“回乡诗”的千古绝唱:“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之回乡与贺麟之乡愁,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名言:“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故乡 有凤来仪

贺知章《回乡偶书》之二:“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此乃诗人故乡越州永兴也(今杭州萧山)。贺知章于36岁高中进士科状元,离乡整整半个世纪后才重见镜湖春波。

何谓故乡?有种说法是“祖先迁徙的最后居住地”。正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冯骥才为他的祖居题词——“乡愁归处”。

作为贺知章后裔的金堂县五凤镇贺氏一族,是清初康熙年间随“湖广填四川”由湖南迁徙入蜀的,迄今已300余年,传十四代,素以“儒中门第、诗礼传家”望重乡闾。

五凤溪古镇位于龙泉山脉中段沱江上游之滨,殆因镇周五座山峰传说“凤凰五至”,且有柳溪河穿镇与沱江交汇而得名。街道随山就势,坡坡坎坎;民居顺水布局,弯弯曲曲。所谓“半边山江半边城”。

四川民俗学家陈世松说:“五凤溪是清代移民在四川的一方乐土……”移民兴而水运旺,至清中叶五凤镇已发展成为川西著名的水路码头和商贾重镇。有民谣称:“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

由于水码头逐渐失去航运功能,且陆路交通不便,五凤镇独偏安于山水一方,直到2010年才重新开发打造。作为移民聚落标志性的“乡愁符号”,五凤镇上现存的关圣宫、禹王宫、华南宫等多座会馆建筑得以重点修缮。

“神为万国九州主,人自三湘七泽来。”各省迁蜀移民以乡谊连名建庙,因地缘而建同乡会馆,就是为了祭祀故地神祇和乡梓先贤,作为他们聚嘉会、笃乡情、襄义举的精神寓所。会馆脱胎于宗祠,从宗祠“家祭”到会馆“乡祭”,都是一种“祖宗崇拜”世俗民风。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地灵之五凤“飞”出人杰之贺麟,正可谓“凤毛麟角”。当地有联曰:“山育林中凤,人尊世上麟”。而贺麟的女儿贺美英同样出类拔萃,这位清华才女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担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不愧为“麟子凤雏”贺家女杰。

“青山绿水偏多意,此地有人添国光。”在五凤镇外两公里寨子山半山腰一处清幽僻静的平地上,茂林修竹掩映的一座两重三进四合院便是贺麟故居。从杨柳溪边顺着一坡斑驳沧桑的大石梯拾级而上,只见朝门匾额上刻有著名书画家张幼矩书写的“心园”二字,乃因贺麟先生创立“新心学”而得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归”学者贺麟致力于汇通中西哲学,即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他将中学与西学融合,将理学与心学打通,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心学”,创立了与冯友兰“新理学”相对的“新心学”。

“新心学”被认为是“王阳明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贺麟也因此成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专家和翻译家,被誉为“东方黑格尔”。

走进这座砖木青瓦的深宅大院,笔者十分惊叹此地竟庇藏着如此规模且相对完好的“世家故园”。当时正好遇见贺麟侄孙贺杰在此接待客人。通过贺杰介绍及观览故居陈列,对这座院子的前世今生有了大致了解。

此访此地,此情此景,正如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当年从法国徒步回到故乡时写下的著名诗篇《返乡——致亲人》:

“在鲜花盛开的树下/在春天的节日里/亲爱的乡亲/我将与你们一道谈论/一道期望其中的种种真相……”

故园 回到本源

入蜀贺氏在湖南原籍就以望族著称,移居五凤溪后“家道日兴,田园渐广”。贺麟故居这座院落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咸丰年间分家时由贺麟曾祖父贺道四与堂兄贺道三在此安居,后有扩建,包括住房和作坊(烧坊、染坊等)共有房屋80余间。1950年,整座大院分给40多户农民居住,至2009年时已破败不堪。

随着五凤镇进行旅游古镇整体规划开发,金堂县和五凤镇政府商请贺麟亲属共同投资,于2010年对这座名人故居进行大规模修复。先是由镇上将原住户全部迁到政府新建的住所集中安置,然后按原有格局和传统技艺进行“修旧如旧”,最大程度恢复到1950年前的大院原貌。

贺杰代表贺麟亲属牵头此项工作,修复工程于2010年底完成。之后贺杰继续负责“贺麟故居纪念馆”陈列展示、活动策划及运行管理事务。作为一位热爱家乡事务的“新乡贤”,他还带头发起成立了成都贺麟教育基金会,开展“奖学助教”等公益活动。

正如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中的诗句:“现在又有一种生命重新开始/明媚鲜艳,一如往常/神灵到来,而喜悦的勇气重又鼓翼展翅……”

贺麟故居原有一块祖传的“诗书传家”匾额已经损坏,现堂屋门楣上悬挂的“诗书传家”匾由贺麟侄儿贺永祥,即贺杰父亲书写,体现了贺氏后人对优良家风的传承弘扬。“重光”的门庭成为增进族人团结的情感纽带,以及体验传统文化、开展社教活动的交流平台。

贺麟故居所在的五凤镇金厢村(现村名),于2013年成为成都市首家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在2017年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中,“贺氏家规”荣登十佳榜首,成为当地“家风家训小区”试点建设的好教材与活标本。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认为,中华文明最遥远最绵长的根基就在村落里,传统村落遗产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它的精神文化价值。留住乡愁,就是留住农耕文化的“活史书”和华夏文明的“基因库”。

对于“有凤来仪”的五凤镇,作家冯骥才这两句话则更加形象:“我们既不能失去一只只从历史飞来的美丽的大鸟,也不能丢掉从大鸟身上遗落的每一片珍贵的羽毛。”

贺麟故居这片“珍贵的羽毛”,现已列入“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作为一座典型的川西庭院式民居建筑,其古朴实用的风格充分体现了贺氏家规“倡简朴、贵节俭”的生活理念。登上寨子山俯瞰青山绿水环抱的大院全貌,笔者不禁产生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仿佛走进了荷尔德林《返乡》的诗境之中:

“一片嫩绿,向我闪烁不停/园林相接,园中蓓蕾初放/……这是家乡一道好客的门户/……群山之间,有一个地方友好地把我吸引……”为什么如此简单的形制和单一的色彩,看起来却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温馨?

贺麟曾在《文化与人生》一书中写道:“当我们与大自然接近时,我们精神上感到潇洒超脱。当我们回到老家时,我们心理上感到一种安顿归宿。”

在生态美学视阈下,乡愁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还乡。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名言:“返乡就是返回到本源近旁”——寻找“诗意地栖居”。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