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岁月的“百宝箱”
蒋碧秋(金堂县)
年过八旬的母亲最宝贝的东西就是那口笨重的旧木箱,从我记事起,它一直是母亲床头几十年不变的风景。
这口方形大木箱,曾是外婆的陪奁,母亲结婚时,成了外婆唯一送得出手的嫁妆。为了掩盖木箱的陈旧,外公找来木条从箱内加固并刷上层层红漆。那颗颗隐秘的铁钉就像外公外婆深深的祝福,牢牢嵌入了母亲的心中。嫁为人妇的她开始用这个木箱收藏点点滴滴的人生。
木箱是浪漫的,它装着母亲最美好的爱情,那支竹笛就是明证。母亲12岁时到父亲家当童养媳,那时,父亲在外地上班,根本不知道家中有母亲这样一个人。一天,母亲在路边打猪草,见一个年轻人背着笛子、二胡、小提琴等乐器经过,她忍不住惊喜地对伙伴喊:“好高兴,剧团来人了,今晚有戏看。”父亲回头看了母亲一眼,然后继续赶路。当母亲到家时,正好与“演员”碰了面,双方都愣住了。原来,在文工队工作的父亲带着乐器回来休假,于是,他们便有了这戏剧化的第一次见面。母亲在19岁时正式与父亲成婚,从此,多才多艺、浪漫帅气的父亲成了母亲一生的追随。记忆里,只要父亲在家,就有音乐飞扬,母亲也会清歌相伴。辛勤劳作之余,这是母亲最实在也最令人称羡的幸福。如今,尽管父亲已离世多年,乐器也基本上送了人,但母亲一直保存着这支竹笛,她一遍遍擦拭,眼神里满是柔情。
木箱也是艰辛的,它装着母亲对生活的苦心经营,那一本本记账簿就是无声的证明。在衣食拮据的年代,母亲精打细算着父亲寄回的微薄工资。几分钱的油盐酱醋,几勺子的清油白糖,几尺的麻绳花布……油灯下,母亲反复核算,尽可能剔除一切不必要的开销。
木箱还是辉煌的,箱底那几册厚厚的发家史,上面记录着母亲随着时代脉搏进行的一次次成功探索。从1982年起,母亲开始奔向致富路。养鸡,是她挖到的第一桶金。鸡的品种、数量、价格、成本与纯收入等都被母亲写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也就在那一年,母亲成了小镇上的第一个万元户。两年后,当许多人跟风养鸡时,母亲即刻转向,顺应植树造林的号召,率先摸索新技术,栽培起了小树苗。每斤11元到16元不等的柏树籽、红橘籽、苹果籽被她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母亲用汗水让美好的愿景随粒粒种子破土而出。那些以每株1分5厘价格出售的树苗奔赴广大的荒山野林,茁壮地生根繁殖,变成了绿的海洋、甜的硕果。很快,偏僻的村庄大肆铺开种树苗的热潮,面对此境,母亲再次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与智慧另辟蹊径,她西入邛崃雅安,北上德阳绵阳,东进南充巴中,南下资阳内江,又从事起了粮食贸易。母亲经商史中最辉煌的一笔出现在1989年的腊月初八,那天,她经营的粮食卖了近6万斤。日渐富足的乡民们有的背着白花花的大米,有的抬着黄澄澄的小麦,有的挑着金灿灿的玉米,他们在拥挤的小镇上穿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母亲的木箱更是温馨的,许多无言的关爱与殷切希望在里面轻轻荡漾。自从我们兄妹4人入学以后,每期的成绩单、各种奖状,母亲都精心收藏。前年,当她得知我要去参加大学同学会时,特意找出我当年的录取通知书,并再三叮嘱“千万莫丢失”。我至今记得,当这份通知书被我带回家时,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眼含热泪,他们一遍遍阅读,翻来覆去咂摸。在他们看来,孩子成为小街上第一名女大学生这件事简直就是一个梦。直到父亲将我的户口迁移等相关手续办理完毕之后,才对此事深信不疑。淳朴的乡亲们闻讯纷纷前来祝贺,将我视为学子们的楷模。那时,尽管礼品基本就是笔记本、被套、洗脸盆等,但件件饱含真情。父母在镇上最大的饭店办了四十多桌酒席以示答谢,母亲在家庭档案中郑重地写下:每桌酒席25元,1991年8月18日。
岁月不居,旧事如流,尽管母亲的木箱日渐斑驳,可是,收藏却一直在不断添新:孙辈们成长中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反映子女们家庭变迁的相册,甚至我不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新作,都成了母亲心中的无价之宝。
阅读木箱里每笔细不足观的记录,翻看木箱里每个微不足道的物件,样样都带着时代或轻或重的烙印,留住它们,就留住了生活的激情与精神传承,我也更清晰地知道该如何前行。
新闻推荐
紧接01版在全面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的关键时期,城市总体规划已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崭新的机遇。天府奥体城、龙泉山城...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