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彭家珍:慷慨赴死为共和

华商报 2018-04-10 02:16 大字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的彭大将军专祠内,一座高达近10米的石碑矗立其间,碑身南北面书有“彭大将军家珍烈士纪念碑”,东西面写着“先烈彭大将军家珍殉国纪念碑”。

1912年1月26日的深夜,北京西四北红罗厂,清朝顽固派首领良弼家宅门口响起爆炸声。23岁的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彭家珍只身深入虎穴,用土制炸弹将良弼炸死,自己则英勇捐躯。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人(今青白江区城厢镇人),1888年4月9日出生。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赴日本考察学习军事,在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接受孙中山先生倡导的革命思想。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但清王朝以良弼为首的顽固派不甘失败,组织“宗社党”拼力反抗革命,坚决反对清廷与革命政府议和,欲集结10万清军与革命军决战。为了扫清革命阻碍,彭家珍自告奋勇,舍身前往刺杀良弼。

那是一个为革命慷慨赴死的年代。爆炸行动前,彭家珍写好绝命书,连同账簿和现洋200元装入皮包内,交给同志。“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这是彭家珍留下的生命绝唱。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在爆炸行动十多天后,清朝宣统皇帝下诏宣布退位,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孙中山称赞彭家珍“我老彭收功弹丸”,并追赠其为“陆军大将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签发给其家属《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表彰彭家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提升城市品质 跃升产业能级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接01版“现在我们的蒲江工厂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将产品出口到欧洲国家,极大缩短交付周期,门到门时间从60天大幅减少到25天。”蒲江博世电动工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与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