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农村敬老院遍设“开心农场” 干起“老本行” 生活“乐趣多”
6月中旬,达川区渡市中心敬老院的30亩蔬菜种植基地里,南瓜、辣椒、茄子等时令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近年来,达川区各敬老院因地制宜发展院办经济,有效弥补了财政供养资金的不足,走出了一条敬老院良性发展路子,改善了办院条件,愉悦了老人的身心,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
因地制宜 院办经济
达川区共有16所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达810余人。各敬老院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按照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工则工的原则,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多种经营为辅,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办经济项目。
渡市中心敬老院从2007年开始承包当地荒山30亩,不但种植蔬菜、水果,同时还发展起生猪和牛羊养殖。近10年时间,该院休养五保老人所吃蔬菜、猪肉基本实现自产自给,对过剩蔬菜和猪肉按市场价进行销售。仅去年,该院自产蔬菜1.5万公斤、红苕5000多公斤、花生200多公斤,出栏肥猪35头、肉牛2头、肉羊65只,除去种养成本,纯利达12.6万余元。
“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出栏肥猪7头,目前存栏架子猪还有40多头,到年底前可以全部出栏,除满足院内五保老人自食外,过剩部分按市场价对外出售。”6月6日上午,在渡市中心敬老院生猪养殖现场,王昌华院长对记者说,“今年,我们敬老院的院办经济纯收入将突破14万元。”
据统计,近3年时间,达川区16所敬老院年自产蔬菜达15万公斤,年出栏生猪210余头,年出栏肉羊150余只,年产水稻7500公斤,年创产值150余万元,每个敬老院院办经济年创收达9万余元。
分组实施 共享红利
文昌福是赵家镇石垭村的五保户,2010年赵家中心敬老院建院时就住进了敬老院,不久他就成了敬老院生猪养殖的一把好手,敬老院里养猪圈舍和米面加工房成了他的业余活动场地。“去年院里没买过一斤猪肉,我们养出了16头肥猪。”近日,文昌福一脸自豪地对记者说。
“每天在加工房打米磨面,不仅打发了时间,还为敬老院赚到了钱,我们生活得真的很开心。”近日,管村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庞启华一边忙着分装自己做的手工面条,一边对记者说,“这活也不白干,院里还将利润分一些给我们。我在加工房干了两年多时间,平时开支除外,目前还有几千元的存款呢!”
达川区各敬老院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五保老人的身体状况、劳动能力、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有选择地将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编入各生产小组,尽量做到用其所长。各敬老院对院办经济的收益都制定了合理的分配方案,将院办经济的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老人们的劳动报酬,让老人共享红利,自由支配。
定期公示 接受监督
达川区各敬老院对院办经济收入主要用于补充院民生活费用、再生产的投入、补助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对先进个人进行奖励。为了确保院内各种经费收支公开透明,各敬老院除对院办经济收入支出情况定期向院民进行公示外,还对院内其他收支情况上墙公示,接受院民监督。
“这是我们敬老院的院务公示栏,每月院办经济和其他收入是多少,怎样开支的,在这里一看就知道了。”6月6日,在达川区渡市镇敬老院院务公示栏前,王昌华院长告诉记者,“我们不但定期对院办经济和其他收支情况进行公示,而且还在五保老人中选出了代表,负责监督院内资金的管理使用。”
据悉,达川区民政局每年都要成立工作组,对全区16所敬老院财务制度建立情况、账务处理情况、账务审批手续、财务公开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
□特约记者 吴山城
新闻推荐
(孙宇特约通讯员孙洪军)近日,在由中国食用菌协会主办的2017首届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大会上,金堂县清江镇和赵家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是成都市仅有的...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