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朗读者》别具一格,得到观众的肯定。如何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教育切合时代,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本报记者 张江舟
“为长安读诗”,喜马拉雅线上最近很忙。
为了首届长安诗词大会,大家正在忙着海选“长安好声音”,忙着征集“为长安写诗”者。秦腔名家李小峰,也忙着为大会创作主题曲。他说,唐诗是静态的,秦腔是动态的,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用最具有我们民族灵魂的艺术形式,展开与全球的文化对话。
这样的文化热的掀起,与《中国诗词大会》,与《朗读者》的热播是分不开的。
1、超十亿人观看,好节目有知音
作为一档以古诗词竞技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成绩出人意料。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其在2月7日播出的第二季总决赛收视率占比超过12.3%,为同时段第一。而除了收视率高,节目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在豆瓣网上,两季节目评分均超过8分,网友盛赞其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我们一直以为文化类节目的火爆是会有天花板的,所以的确没想到,这一季的诗词大会能到这一程度。总决赛的收视率,估计达到了《新闻联播》的水平。”作为亲身参与其中的选手,彭敏感到惊讶。其实,在诗词大会之前,就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节目。它们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既满足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又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寓教于乐,赢得普遍认可。“虽然现在娱乐节目很多,但像这样精致有神韵的节目还是会受欢迎的。”彭敏说。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原创的一档大型演播室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节目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入选诗词的覆盖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整个中国诗歌史。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中国诗词大会》这节目确实办得好,不同于印象中的背诗比赛,经过各位教授专家的现场点评,诗词背后鲜为人知的人和事、情与神,让我们对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有了截然不同的新感受,会让人产生想要立刻去买本诗集来读、来品的冲动。”西安市民王凯说。
根据记者对西安市多家书店、阅读吧的走访,《中国诗词大会》虽已落幕数月,但其掀起的全民读诗热仍在继续蔓延。书市上,不仅中外诗集畅销,连带散文集、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备受青睐。“快速的生活节奏导致了速食文学作品的盛行。以往,中国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读者群是比较小的,但《中国诗词大会》用传统文化之美触及到了中国人的心底,让浮躁的阅读环境一时间静了下来,这不光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整个社会都是非常好的。”曲江书城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被誉为“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同样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曾高达9.5分,微博榜单持续上榜3小时,连续两小时总榜第一。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网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发文点评:“满电视都是明星玩游戏,央视这《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2、依靠文化创意,让年轻人认同
说到文化节目,在大众的一贯认知里,往往是和“枯燥”“说教”“看不懂”等词关联。信息时代里,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在方便了我们这代人的同时,也让我们经历着海量信息的轰炸,想要静下心来并不容易。《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是如何赢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认同的呢?
专家分析称,纵观之前市面上的语言文化类节目,大多是将所读之物作为节目焦点,读的人更多的是文字作品的演绎者。对观众而言,可能会被文字本身以及所读之人的情感表达所吸引,但是却不容易引发共鸣,因为观众始终还是把自己放在“第三者”的角度。而《朗读者》把关注重点投放到了“朗读者”本人身上,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我为什么要读”与“我为谁而读”等深层问题。
节目中,基本上每段朗读都由一段采访作为开始。观众通过前面的采访更能发现,每组嘉宾朗读的每篇文字都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因为有前世界小姐张梓琳和她女儿的故事做铺垫,观众才更容易被她为自己女儿朗读的小诗戳中泪点。所以,从真情实感出发,哪怕节目上有些嘉宾的朗读还有一丝生涩,也并不会影响观众体味文字中的真情实感。
饱含书卷气,是这档综艺节目的另一显著特征。朱自清在《文学的美》一文中写道:“文字的艺术,材料便是‘人生\’。”
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的提炼升华,没有故事的支撑,所有文字的影响力也都会相形见绌。所以舞台上朗读者的故事其实比朗读本身更加重要。当一对来自四川的普通夫妇念起《朱生豪情书》中的语句,“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观众很难不被感动;翻译家许渊冲已96岁高龄,却仍坚持每天工作至凌晨三四点,说到动情处,他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观众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
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别出心裁的文化创意引入,更是为原本就引人入胜的节目内容增色不少。
在第二季里,新增的“飞花令”挑战环节最为精彩。环节以“花”“春”“山”“风”等为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在第4场比赛中,以“月”为关键字,两位才女陈思婷与武亦姝进行了最为激烈的攻擂对决,你一句“海上明月共潮生”,我一句“明月几时有”,你再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再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如此20多个回合,最终武亦姝以“月明千里照平沙”力压陈思婷获胜。而在第7场“飞花令”中,杂志编辑彭敏不仅轻松获胜,意犹未尽的他,临时挑战现场25位百人团选手,继续秒杀完胜。
作为一档古典诗词节目,现场频出的网络流行语和“萌化”表达勾连了古今,也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时尚口味。“‘掷果盈车\’的典故描述的是下列哪位‘帅哥\’?”题目关注当下追星的颜值热,考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电力工人毕凯自嘲工作与万伏电压为伍,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樯橹灰飞烟灭”,引发全场爆笑;评委、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解读“有约不来过夜半”,翻译成现代流行语,即“约吗”,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3、不靠嘉宾光环,重在人文情怀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这是节目制片人、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的开场白。
《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既有著名作家麦家、企业家柳传志、前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们熟悉的名人,也有来自四川金堂县的周小林、殷洁夫妻俩这样的普通百姓。节目将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明星毕竟还是会有距离感,而素人却更容易引起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有观众表示。在《朗读者》中,有为了实现妻子梦想,花费10年时间建造1500亩花园的鲜花山谷夫妇,也有曾在阿富汗一天接生40多个新生儿的无国界医生蒋励。这些带着故事而来的普通人,因为有过特别经历,他们的朗读更加动人心弦。与其说观众是被嘉宾朗读的文字打动,不如说是为朗读者背后的那段故事而感动。
诗词歌赋于中国人而言,已刻在骨髓里,无论时隔多久,总是心里一份抹不去的情怀。在本届《中国诗词大会》中涌现出的一位位才华横溢的选手,也恰似一首首独一无二的诗词。他们诵诗词,观众们则在诗词中品他们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台上的二十几分钟,41岁的白茹云让观众印象深刻。她全程淡定答题,不骄不躁,一笔一画,答对了题目之后,也不欢呼雀跃,只是微微一笑。在场上最后一分钟,身患癌症的她还不忘鼓励别人: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我们活着就好,活一天,就高兴一天!她出场念的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对她的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冯子一,8岁,居住在上海的四年级小学生,记忆力超群,连续两年跳级。他最喜欢的古诗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父母常年在北京打工,自己只能和姥姥、姥爷生活在上海,子一就用这首词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冯子一说自己不敢直说,因为他怕母亲哭,而是将一首《游子吟》送给自己的妈妈。
朱杰,广州海事局的一名公务员,主要工作是出海巡航和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在10年海事生涯中,他以家国为重,7次参加南海巡航,航迹遍布祖国南海的各个岛礁。出身军人世家的他自幼爱好诗词,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文天祥的《南海》,该诗结尾两句“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正是他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定场诗。朱杰在现场讲述了广州海事人扎根大海,服务社会,实现“惶恐滩头驱惶恐,零丁洋里不零丁”的故事,讲述了巡航南海,建设三沙,体现海事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崇高情怀的故事。
新闻推荐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揭晓 十佳家庭(家族)集体亮相好风传家
4月28日,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揭晓,十佳好家规代表集体合影。成都市金堂县贺氏家族代表。内江市威远县崔氏家族代表。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曹笑)历时3个多月,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结...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