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国工匠培养的四川探索

四川日报 2017-04-20 06:11 大字
“角度不能太大,速度也要注意,不然焊出来的缝不合格。”4月11日中午,在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管子车间,别的工友已下班,四川省技术能手向勇冠还在向徒弟苏川讲解氩弧焊的焊接窍门。自参加公司新型学徒制试点后,向勇冠已手把手教授苏川近两年。

2015年8月,四川省作为人社部、财政部确定的试点省份,在5家大型企业开展为期两年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如今,两年试点期即将结束,企业新型学徒制新在哪里,能否摸索出大国工匠培养模式?近日,记者采访了位于金堂县的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和位于德阳市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技能人才培养四大着力点

1

完善政策体系

编制《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 设 中 长 期 规 划(2011—2020年)》等

2

提升培养能力

以普通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基本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3

健全评价机制

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站)703个,年均鉴定能力80万人次

4

优化成长环境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发现和选拔优秀青年技能人才

数读

截至2016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8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0万人

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到“十三五”期末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要达到750万人

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0万人

1

新模式

“双师制”与国际接轨,因岗因人订制教学计划

4月16日,星期天,苏川早早赶到公司会议室抢座。当天,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教师徐丽要来厂里讲解焊工理论知识。“大家学习干劲大哦,去晚了就没有位置。”苏川说。

企业新型学徒制学员、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员工陈康也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在企业里指导他技能操作的全国技术能手、焊接高级技师彭谢宜,另一位是为他讲理论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教研室主任孙学杰。

“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是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特点之一。”省人社厅职建处副处长马健介绍,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指“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业与技工院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学员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校学生,在企业和学校都有对应的指导老师。这与目前德国等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为培养技能工人实施的学徒制比较相似。

因人因岗订制学员的学习内容,针对性培养技能人才,是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另一显著特点。学员学什么、老师教什么,由企业和学校根据企业具体岗位要求和学员自身情况而定。

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是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的试点合作学校。该校副校长强娜宁告诉记者,这里每个学员都有一本学习手册,记载了学员个人培养目标,每一次学习情况,以及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学校的理论老师和公司的实操老师,根据手册记载和学员实际表现,针对学员的不足及时加强指导和教学。

“企业与学校之间、企业与学员和师傅之间,还签订了相关协议。”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潘鹏介绍,协议书承诺了试点期间各方应完成的目标,以确保试点各项工作按期有力推进。

“这也正是企业新型学徒制与传统‘师带徒\’模式不同的地方。”马健介绍,传统“师带徒”对师傅传授的技能水平没有考核,更多体现工匠技术的传承,但其传授的技能技术不一定是企业和员工急需的。而新型学徒制强调的“新”,是由企业确定学徒对象、学徒岗位,再根据学徒和岗位的具体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培训内容、考核办法等,针对性更强,更接近国际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

新效果

缩短专业技能成熟周期,企校融合促进教学相长

“企业新型学徒制针对性强,能帮助我快速了解公司,更好地融入团队,更快地熟悉技术。”2015年,陈康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刚进公司就成为新型学徒制试点学员,一边学习实际操作,一边学习理论知识。

“到了公司后,才发现在学校学的理论与工厂实践有差距。”陈康的这一深刻感受,来自培训初期的一次焊接的失败体验。虽然只是最简单的焊接技术,但陈康的产品却完全不合格,这也让他看到了自己与一名合格焊工的差距。

之后,陈康刻苦学习,在企校双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快速进步。4个月后,班组负责人在学习手册上写下评价:陈康同志已具备成为一名合格焊工的条件。

在试点过程中,企业也在根据自身特点摸索培训模式。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摸索的“小班导师制”模式,实行每3至5名学员配1名导师的小班教学,在培训中能及时发现学徒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促进了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德阳市人社局职建科曾文力告诉记者,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第一轮“小班导师制”培训试点后,学员的理论和实操结业考试通过率达100%,学员的理论和实操技能成熟周期比以往普遍缩短了2至3周。

新型学徒制还在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双方深度融合的平台。同为德阳市焊接领域的佼佼者,彭谢宜擅长操作,孙学杰则擅长理论,因为共同的学生陈康,二人在焊接技术上有了更多交流。“我要求他带着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来上课。”孙学杰说,这样的教学模式,让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陈康的理论与实操结合更加丰富与生动。

“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强娜宁表示,新型学徒制搭建起了企业和技工院校深入融合的平台和机制,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在岗位适用、技能掌握等方面能力更强。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人事行政部部长汪伟则认为,新时代的技能工人,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做到知行合一,这更是大国工匠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3

新思索

工学矛盾、学徒身份及师资等难题有待破解

按照试点方案,新型企业学徒培养模式下应出现多赢结果:企业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技工院校的培养针对性更强;双师在共同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师徒双方教学相长,共同提升。但记者获悉,试点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强娜宁告诉记者,试点中发现,机械行业的工人(包括学徒)普遍要加班,有的要上六天半的班,余下半天需要休息。由于这种工学矛盾,原定每周一次的理论培训,不得不调整为每月一次。对于个别学徒遇到的问题,理论老师就到工厂现场指导。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的“小班导师制”教学虽然灵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学矛盾,但也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作为生产性企业,员工在生产时间和学习时间上易冲突,精力难以完全保障,同时培训所需时间一定程度影响员工挣工时工量,从而影响员工收入,降低其参加学习积极性。对此,曾文力表示,德阳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学徒制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培训学时和工作绩效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人才培养与绩效相互促进。

学徒的确定也面临着身份的尴尬。按照试点要求,新型学徒制试点的学徒对象是“与企业签订了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但在实践中,很多生产型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来自劳务派遣公司,与企业产生劳动关系的对象也是劳务派遣公司。“这部分人该不该作为培训对象,我们的观点是应该。首先,这部分人群数量大;其次,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四川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娜宁说。

新型学徒制还面临师资缺乏的难题。曾文力表示,相较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以往的培训模式,新型学徒制对教学方式、培训内容、师资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但传统“师带徒”模式下的师傅教学,往往水平差异大、传授知识面窄、受个人主观影响大,难以达到试点要求的培训水准。对此,潘鹏坦言:“尽管公司尝试通过多渠道解决,但高技能师资还是缺乏。”

“培养技术工人是长期过程,比如培养一个成熟的焊工,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汪伟认为,两年试点时间不长,只能阶段性提升技术。对企业而言,应持续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因为试点才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学习的氛围和机制,这样工人才有干劲。

今年第三季度,四川省首批企业新型师徒制试点将结束。希望通过这一试点,总结出适合四川省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大国工匠培养摸索出好经验。

新闻推荐

金堂:会前学法促依法行政入脑进心

本报讯(曹兵记者陈博)近日,记者从金堂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今年进一步加强会前学法,以“制度促学、问题导学、专家讲学”这三种方式促进依法行政的意识入脑进心,形成了常态化会前学法模...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