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阔步迈向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成都吹响了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号角。图为天府软件园。 资料图片 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理念,夯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根基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根基在工业。在2017年“项目年”,成都继续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大项目签约、开工将成为全年常态。
2月17日,金堂县33个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新兴重工集团装备智造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一周后,集中开工潮又涌向青白江,涉及71个重大产业化项目。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成都每季度将全市组织1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各区(市)县组织1-2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快节奏和紧迫感背后,是成都决策层对工业发展的再审视:必须坚持工业 “一业定乾坤”理念,做大总量,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
在去年工业投资增速、技改投资增速双双位居全国城市首位的基础上,成都今年确立了双“30%”的目标: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以上。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成都矢志不渝,蹄疾步稳。
□张战国
示范“中国制造2025”
2月中旬,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成都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消息,继宁波市、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成都加入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探路的行列。
入围早有征兆。去年11月,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率专家组到成都现场考察评估。专家对于“赞成”成都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结论,现场鼓掌通过。
这份掌声,既有对成都重视工业经济的点赞之意,亦有将成都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基地,“为西部地区树立制造强市典型样板”的考量。成都较早编制了《成都制造2025规划》,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将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近远郊区(市)县,转变观念,转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成都工业由此在2016年高歌猛进,实现工业投资2246.2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技改投资1956亿元,同比增长38.7%,双双领跑全国主要城市。
难能可贵的是,成都优化和调整“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产业空间布局,并没有因为投资量的“摸高”而降低对项目入园门槛的要求。
2月10日,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启动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将累计超过100亿美元。
亦可进行佐证的是,成都“153”重大项目引进计划实施一年,2016年新引进18个重大项目,其中17个为工业项目,协议总投资1205.6亿元。其中,100亿级以上项目达到6个,仅京东方二期项目总投资就达到245亿元。
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前瞻布局未来制造业,成都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到了一条2.0补课、3.0普及、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尤其是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要依托,成都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注入了原动力。
对标行业领军城市
2月27日,成都市召开对标管理工作动员会。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强调,以标杆为“镜”,找准差距和短板,才能更好地确定工作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城以业兴,“比学赶超”的落脚点在于壮大产业。此前,成都制定了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14个重点产业发展专项推进计划,结合对标,又进一步锁定了可以进级升位的特色领域。
发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最有望率先成长为万亿级产业。2016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5000亿元,其中在软件产业领域,成都拿下“中国软件名城”之后,志在冲刺“世界软件名城”。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格罗方德进军成都,并非为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破冰”,而是一个“引爆点”。去年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出资打造的“中国集成电路·成都芯谷”项目启动,紫光集团也宣布投资2000亿元在成都建设IC国际城。在产业链布局方面,成都已成功吸引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AMD、联发科、展讯等在内的重点企业布局,形成了从IC设计、晶圆制造到IC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同样在新型显示器件、生物医药等方面,成都也存在跻身全国乃至全球第一方阵的努力空间。成都有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辐射力、中西部带动力的“航母编队”,造就一批过万亿、过千亿的产业脊梁。
3月1日,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北线成都至白俄罗斯定制班列发车。去年,“蓉欧快铁”开行460列,为了借力国内直达欧洲运行时间最短的中欧班列,DELL、TCL、联想等知名企业加速向成都转移适欧产能。
这为成都工业国际化创造了新契机。构建“国际大通道+口岸+园区”发展大平台,成都将吸引更多国际产能布局。成都也将鼓励更多国际国内企业与成都协同,支持“成都造”走向国际,并将成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内陆工业出口第一基地和全球制造业聚集发展首选地。
力推工业强基行动
对外对标先进城市,对内比拼项目建设,竞相发展。
落实各项规划,拓展承载能力,壮大产业实力,最终的落实抓手是一个个项目。2016年,成都组织了4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到项目和园区建设现场学经验、看差距、找不足,这一激励“你追我赶”的“法宝”显现作用,将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拉升至超高增速。
按照2017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年内要完成工业投资2850亿元以上。“以上”的表述,是成都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最低消费”标准,超过乃至大大超过这个线,是值得奋斗的。
2850亿元意味着什么?2014年成都完成工业投资1402.7亿元,那么,2017年就比2014年翻了一番。因为建立了“一把手”招商引资出勤率、成功率和开工率综合考核机制,成都工业项目储备丰富。
按照安排,今年成都将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发展走廊,加快建设“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加强都市组团和卫星城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3+N”工业发展格局。持续开展工业强基行动,开工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四川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等123个项目,加快建设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科伦生物医药、成都芯谷等151个项目,推动京东方第6代AMOLED生产线、中电锦江等158个项目竣工投产。
成都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弘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锻造“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作风品牌,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卷起裤腿加快跑,以实干、苦干、拼命干来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据了解,成都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制度,并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联系产业情况。在项目工作中,建立月度工作台账,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进行月度督查、通报。同时,坚持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切实做好要素保障和服务工作。
新闻推荐
成都集中开工45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292亿元 在全省高居首位 17号线一期开建 2020年底前通车
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四川1952个总投资7869亿元成都457个总投资2292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37个总投资850.2亿元产业发展项目171个总投资817.8亿元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89个总投资391.3亿元其他项目60...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