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别了!金堂千年白果渡

华西都市报 2016-11-24 08:31 大字

金堂白果镇最后的渡口。

现在坐船的人不多了。

船工胡师傅。

正在修建的新大桥。

2017年白果沱江大桥建成后

成都现存最大最繁忙渡口将“退休”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渡船,曾经是成都人熟悉又亲切的交通工具。时代变迁,渡口与渡船,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水牵连在一起的乡愁,却从未淡却过。

成都市东北面的金堂县白果镇,蜿蜒南下的沱江,将白果镇分为了“河东”“河西”两个片区。渡船,是当地人延续千年的出行方式,白果渡也曾是沱江上游的重要码头,“沱江号子”曾响彻两岸。

如今,白果渡,这个成都现存最大、最繁忙的公益性渡口,已经进入“退休”倒计时。相隔几百米外的白果沱江大桥,预计2017年春节前完成主体工程。届时,大桥将担负起居民往来的责任。10月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白果渡,探寻当地居民的乡愁记忆。

/渡口

延续千年的渡船历史

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缘九顶山的沱江,在金堂形成长江一级支流,穿过龙泉山脉后,一路水势平稳。位于龙泉山脉东麓的白果镇,天生受到沱江的恩惠。

距离白果镇场镇不远的白果渡口,是成都境内仅存的年客运量最大的公益性渡口。在通往白果镇镇中心的公路一旁,沿着36级水泥台阶走下去,即能看见坐落在沱江畔的登船亭,亭檐上“白果渡口”四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

近400米宽的沱江将大地一分为二,缓缓流过的江水将两边的村庄相隔开来。“对面住着顺江、龙王、罗盘3个村上万村民。逢场天到镇上赶场办事,娃娃上学,走亲访友,他们出行的唯一方式就是渡船。”负责渡船安全监督的签单员史华德介绍。

/渡江

横跨一甲子的记忆

上午11点,白果渡口对岸顺江村15组的刘右银坐在了渡口的等待区内,他面带微笑地眺望着沱江对面即将开来的白色渡船。“刘大爷,您可以嘛,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出来赶场。”与他同村的彭道全老人背着竹篓走了过来,主动打招呼。

“今天天气好嘛,出来理个头,顺便到白果(镇)上看看。”刘右银今年81岁了,身体依然很好,每隔一个赶场日就会坐渡船到江对面的白果镇上遛遛。

“我在顺江村生活了81年,与渡船打交道已经超过了一甲子。小时候坐船上学,大点坐船买种子化肥买生活用品,到现在坐船到镇上逛逛,这辈子坐得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渡船。”刘右银老人满满的回忆。

5年前,顺江村修了水泥路,村子里也通了公交车,上下午每天四趟。但是因为公交车要经淮口镇过九龙大桥绕行,时间有点长。村里很多像刘右银这样上了年纪的人还是愿意乘坐渡船。

签单员史华德告诉记者,渡船开行有时间规定,上午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下午从1点半到6点,人少的时候每隔半小时一班,人多的时候十几分钟一班。

/渡船

木材换钢铁的变迁路

“突突突突……”渡船的发动机声划破河谷的宁静。

船稳稳当当地朝渡口这边开过来。快靠岸的时候,船速更慢了,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船慢慢靠岸。船一靠岸,站在甲板上的船员立即将渡口上的粗绳系在船前边的铁墩上。

这是一艘白色的机动船,能够乘坐60人,2014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由政府统一采购的。相较于之前的木质渡船,新的钢质机动渡船在江中航行更加平稳。

“走咯。”彭道全背着竹篓着急地走上了船。而81岁的老人刘右银则不紧不慢地走后面。“你等等我嘛!”刘右银一边走一边说着。

站在渡口边上的签单员史华德则在一旁耐心地数着人数“一个、两个、三个……”从2013年做白果渡口的签单员开始,史华德每天都要这样一丝不苟地数着登船的人数。

一上船,船员就给每一个乘客发一件橘黄色的救生衣。“乘客安全第一,可不能大意了。”船员一边发放救生衣一边嘱咐每位乘客穿上。

所有的乘客上船,做好所有的安全措施后,随着马达的“突突突”声,船平稳地启动了。

白果渡不了情

5分钟 渡口让家永远都在

5分钟后,船靠岸了。彭道全扶着刘右银慢慢地走下来,准备回2公里外的村子里吃晌午饭。

同船的一位女乘客史洪群则赶着回家照顾生病的父母。史洪群之前在成都打工,现在人寿保险上班,每天都要乘船往返于家里和上班的地方。

“前年我哥哥生病去世,对我爸妈的打击很大,都生了一场大病,特别需要人照顾,所以我就回来了。”谈起往事,史洪群深有感触,“现在我都是早上坐船出去工作,下午坐船回家给老人做饭,渡船已经成为联系我和家里之间最紧密的纽带。它让我觉得我的家一直都在。”

40年 守候是最长情的牵挂

53岁的渡工胡用高从1977年开始跑船,在船上度过了近40年的生涯。他和搭档史得敏坚守着白果渡的正常运行。印象最深的是,他耍朋友时第一次带女方回家,不料上船时女方不慎落水。胡用高既忐忑又尴尬,好在亲事最终成了。

渡工以前就住在渡口边。经常会遇见半夜生孩子的妇女需要送医,胡用高和搭档二话不说就起来撑船。也有还没等到撑船,就把娃娃生在船上的,取名就叫“怀江”。有人生,也有人离开。胡用高说,由他撑船送去就医的,都不下10个人。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 实习生丁峰 摄影刘陈平 吕甲

新闻推荐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打造双鱼湖及巴国水乡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本报讯月日至日,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率队到成都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学习借鉴成都经典景区和文化项目打造的先进经验,为双鱼湖及巴国水乡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奠定基础。投资亿元的通川区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