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天、4020斤、6414公里…… 一名90后干部的驻村日记

成都日报 2020-03-20 02:22 大字

刘海川充当快递员,派送草莓

6414公里——这是刘海川防疫期间私家车里程表的公里数,也是他44天在疫情期间奔波的见证。

文艺范儿的“销售员”

刘海川今年只有25岁,但这已经是被成都轨道集团派驻到简阳市雷家镇石岩寺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第二个年头。2019年,他牵头建成了村级农业产业园,带领贫困户种上了高品质大棚草莓。可疫情来袭,村民出不去,经销商进不来,眼看上千斤草莓就要烂在棚里,“致富果”要变成“赔钱果”。关键时刻,刘海川充当起了园区草莓的“销售员”。

“草莓卖不出,关键是没有销售渠道。”大年初四,一直在负责园区草莓销售的刘海川从巴中老家急急忙忙开车回到村里,一边组织防疫工作,一边当起了全村草莓的“销售员”。

他发挥特长,把草莓销售信息制作成精美海报,发到朋友圈、微信群、QQ群,并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扩散,吸引了广大网友关注。

送草莓的“快递员”

销路打开了,但请人配送成本高,也不利于疫情防控,怎么办?这时,他当机立断——自己送!充当起临时“快递员”的他,每天奔波在成都的大街小巷。

那段时间,他白天收单,晚上整理订单;第二天凌晨摘草莓装箱,上午从石岩寺村(靠近资阳市)开车到成都,一直送货到晚上;再整理订单、处理售后。为满足疫情防控要求,送货全程中,他不与人直接接触,草莓也只是放在小区门口。为了每天尽量多送单,他牺牲了正常的吃饭时间,一日三餐全部在车上吃面包和饼干。最多的一天,他送了67个小区。

44天行驶6414公里,相当于绕成都三环路126圈;帮助村民销售草莓4020斤,村民直接收益达12万元,及时挽回了经济损失。

那一颗不变的心

为了把控草莓质量,实现售后管理,他给每户种植户都建立了“溯源系统”,并形成了二维码,收购草莓时,哪一户交草莓给他,他就贴哪户的“码”,实现质量可追溯。

靠着精致的海报、快速的“物流”、优良的品质,乡亲们的草莓迅速打开销路,都赚了钱。

除了遭遇疫情,这次草莓种植的过程也充满了困难。种植初期,种植户大多都是贫困户,一时拿不出钱买草莓苗和肥料,此时刘海川的母亲刚做完肝脏移植手术,吃抗排异药物需要很大一笔钱,家里房子已经抵押了,车子扶贫工作还需要用,不能卖……他的手里也捉襟见肘。

“那段时间一摸脑袋,手上全是掉的头发!”最后,他把东拼西凑借来的11万元,全部转手借给种植户拿来买了种苗、营养土和肥料。

“贫困户挣钱太难了,大家信任我才跟我种,如果卖草莓没挣钱,那就是我的责任,应该承担损失……我后面几年只是苦一点,但是心里要好过一些。”可以苦了自己,但是不能苦了村民。

他每次去村上宁可开3个半小时的小路,也不走高速。“高速是要快一点,但‘二绕’要收费,68块钱呢,省一点算一点。”

在他驻村的两年间,争取扶贫资金1000万余元,硬化村组道路32.8公里,新建蓄水池101口,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化村小学和提灌泵站,让“交通不便、靠天吃饭”的石岩寺村蜕变为全镇产业强村;他自愿奉献,在村小学长期支教,并设立奖学金、建设图书室、开展公益游学,全方位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2020年,刘海川所在的石岩寺村将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他的下一个心愿是,让村里的人们日子越过越好。

本报记者 袁弘 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新闻推荐

一个达州人的“下海”经商往事(中)

1991年冬,达县粮食局华夏大酒店歌舞厅开业,我在花园舞厅乐队强劝下集体跳槽任歌舞厅经理。由于我的经营理念与粮食局发生冲...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