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师用川话让古诗词摇滚起来
“我觉得够四川,你的歌声里,我可以看见宽窄巷子,可以看见巷子里的茶铺,可以看见重峦叠嶂的青城山……”8月1日,央视《经典咏流传》(第三季)的舞台上,川话版《锦绣成都》曲毕,鉴赏团成员、著名歌唱家廖昌永连连点赞。
这首改编自“诗仙”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的歌曲,出自成都市黄天信、邓堃蓉两位老师之手。川话、古诗、摇滚、古琴、电吉他,这些看似不相搭的元素,被两位经典传唱人巧妙融为一体,把锦绣成都的大美面貌悠然唱出来。
古琴+电吉他川味儿摇滚唱古诗词
几声清脆悠长的古琴声后,川味儿十足的男声吟唱渐起:“天地之间有大美,天府之国芙蓉城,山川之间有幽境……”一幅壮美四川篇章渐次打开。《锦绣成都》的作曲兼编曲、四川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师黄天信与词作者、都江堰市奎光小学副校长邓堃蓉,以传统的文学、音乐、语言方式,试图回归蜀汉传统音乐审美。改编的《锦绣成都》融合了“川腔吐韵”“词曲古风”“吟诵说唱”“流行摇滚”等元素,将蜀风川味借助古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018年,受到《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影响,我和黄老师开始合作,把古诗词改编成歌曲,在校园进行传唱。”8月4日,记者联系上邓堃蓉,她介绍,《锦绣成都》早在2018年就连续一周上榜QQ音乐的推荐榜单,被不少网友点赞。而今,登上央视舞台,《锦绣成都》因独具特色的传唱方式再度走红,“这是当前我改编的古诗词歌曲中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整个写词过程很顺利,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邓堃蓉介绍,《锦绣成都》采取现代诗加古诗词混搭的方式,在保留古诗词原有韵味的同时,又用朗朗上口的现代诗对古诗进行意境解读。而从编曲到录音完成,黄天信也只用了两天时间。最初版本里,为了节约经费,里面的童声是黄天信的女儿献唱。
李白是中国诗坛上的一颗明珠,也和四川这片热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黄天信曾在“李白故里”绵阳江油读书,邓堃蓉的祖籍也在绵阳。当地浓厚的李白文化对他们影响颇深,也促使他们以李白的诗为蓝本,进行《锦绣成都》的改编创作。
如何把《锦绣成都》做得既有川味儿,又有复古味儿,还不乏新意?黄天信充分运用蜀汉音乐调式特性,别出心裁地让古琴和电吉他联手,用川味儿摇滚表现这首地域特色明显的歌曲。他解释,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电吉他音色明亮,音质活泼,和声丰满。一古一今的乐器配合,也暗合了成都包容万千的城市气质,“再加之李白生性豪放不羁,用摇滚表现最为贴切。川话的吟唱,不仅具有地域性,整个曲目呈现也更为复古,贴合诗词内容。”
创新教学以经典传唱传承巴蜀文化
去年,《经典咏流传》节目组发布了一条校园原创歌曲征集令,邓堃蓉便向节目组投稿《锦绣成都》,没想到被节目组选中。邓堃蓉说,作为节目三季以来的忠实“粉丝”,他们常常会运用诗词吟诵、改编传唱,甚至情景剧表演,将经典传唱的方式融入教学中,希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近两年,他们还结合四川历史名人,创作出一批诗词传唱作品。以诸葛亮为蓝本的原创歌曲《武侯曲》中,通过穿越千年的守望和传承,用时间做轴线,书写出不一样的武侯新曲;还结合“诗圣”杜甫的《绝句》,创作《落雪千山等归人》,描述了这片故土的人文思想和独特情怀;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两句词“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也被他们拿来改编创作了《锦城芙蓉吟》。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通过改编创作这种地域特色明显的诗词,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这片热土上的灿烂文化,为自己的故土感到骄傲。”谈及创作初衷,两位老师如是说。
新闻推荐
8月6日下午,据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官方微信消息,都江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应急局、气象局发布预警通报,预计都江堰市从8...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