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村坝“是个了不起的工程”
俯瞰戴村坝□ 本报记者 张依盟
近日,受全流域降雨影响,位于东平县境内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戴村坝,再现“高崖飞瀑、戴坝虎啸”的壮观景象:
当碧水翻越戴村坝时,形成三道美丽的瀑布,激流奔涌,飞翠溅玉;跌落坝下的消力池后,激起浪花朵朵,势如万马奔腾,声如龙吟虎啸,几里之外都如雷贯耳,气势蔚为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不禁感叹古人治水的智慧:历经600多年洗礼,至今还很坚固的戴村坝,继续发挥蓄水、拦沙、缓流的作用,被誉为“北方都江堰”。毛泽东主席称赞戴村坝“是个了不起的工程”。
戴村坝的修建历史要追溯到明朝。它之所以了不起,在于它对京杭大运河的关键作用。大运河从南向北,绵延千里,而东平一带地势最高,水小时难以北流,水枯时经常断航。水利史学家姚汉源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大运河运力不足,根源在于山东。
公元1411年,明工部尚书宋礼奉命疏浚运河,恢复漕运,率济南、兖州、青州、东昌府十五六万民工,对这段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他向“农民水利专家”白英请教。据历史记载,白英(1363年—1419年),山东汶上县颜珠村人,后迁居汶上县白家店村,以耕稼为业,自幼聪明好学,博古通今,精通地理水势,史书上称他“博学有守,不求闻达”。当宋礼谈到“渠成无水难于行舟”时,白英建议,在水量充沛的大汶河上修筑戴村坝,使河水顺着人工开挖的小汶河流到运河上的南旺,“引汶济运”科学解决了运河水源不足问题。南旺地形较高成为水脊,可南北分流,形成“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之势。
和都江堰类似,整个戴村坝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水利工程。由主石坝、窦公堤和灰土坝三部分构成,全长1599.5米。
戴村坝有三绝:一是在沙滩上用木桩筑坝,技术处理堪称一绝;二是分级漫水,达到排洪防溢,调蓄汶水以济运的目的,科学设计又是一绝;三是一坝使运河兴国旺家数百年,功能发挥也是一绝。坝体内采用柏树打桩,糯米石灰浆浇筑。大坝为石结构,石与石之间用一个个铁扣相连,把大坝锁为一体。
戴村坝建成后,大运河的“心脏病”一下子解决了,“八百斛之舟迅流无滞”,每年的运力增加至400万石左右,10倍于元朝。沿河德州、临清、济宁等11处府州县成为全国重要的城市。戴村坝被中国大运河申遗考察组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坝”“大运河之心”,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伴随着航运的衰落,小汶河淤积成平原耕地,大汶河水经过戴村坝已不再进入运河,而是流入东平湖,继续发挥固定河槽、拦沙缓洪及引水灌溉等重要作用。
当然,历史也没有忘记戴村坝,一代代戴村坝人小心呵护着它。位于戴村坝风景区的博物馆,作为山东省第一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通过300余件馆藏文物、模型、图片等多种形式,辅以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成为介绍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水工文化博物馆。
新闻推荐
全省7条重要江河水资源调度计划年内出炉量身定制各江河生态流量重点10月至12月,岷江、嘉陵江等7条重要江河流域2021年...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