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读懂中国 纪录片《蜀道风流》6月29日开播

华西都市报 2020-06-28 02:54 大字

《蜀道风流》中的唯美画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挥笔写下《蜀道难》,引发无数后人对蜀道的憧憬与遐想。而在千年之后,蜀道为何样?也许在这部纪录片中,能够找到答案。

自6月29日起,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将于每晚9点20分在四川卫视播出、每晚8点在凤凰卫视播出,优酷、四川IPTV 4K超高清专区同步上线。据悉,该片总共10集,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凤凰卫视历时两年精心拍摄,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蜀道为载体,探究多元、开放、人本、理性、浪漫等诸多中华文化的本质特性。

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曾这样评价道,“在四川的脑子里,似乎装有中国前世今生的完整档案”。《蜀道风流》在撷取巴蜀文化瑰宝的同时,通过凤凰卫视的国际视野、四川卫视的历史眼光,共同去发现、探寻其中蕴含着的哲思、传承和发展。

创新表达,以蜀道为载体

探寻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

《蜀道风流》围绕“有形”蜀道和“无形”蜀道两条脉络展开,通过“有形”和“无形”巧妙串联的创新性表达,赋予蜀道全新的内涵。

片中属于历史遗珠的古蜀道、都江堰、林盘、南方丝绸之路和属于现代的大渡河智慧工程、赤水河大桥、天府绿道等共同构成“有形”蜀道,立体串联四川独特的自然、历史、建设风貌,还原蜀地瑰丽多姿。“无形”的蜀道则由巴蜀独特的物质文明和四川多元的文化气质共同构成,通过对蜀锦、蜀绣、三星堆、安岳石刻等文化遗产的呈现,着力弘扬巴蜀精品传统文化,追溯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折射四川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性格之美。

以人为本,探寻蜀人之道

展现开放融合的巴蜀风貌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蜀道风流》从生动的个体故事入手,由点及面,解读着蜀人这个群体的特质。

沿蜀道而出的巴蜀才子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文学殿堂的最高成就者;从四川走出的年轻艺人谭维维、段奥娟、紫宁等;深爱着四川,带来不同视角不同观点的外国移民;投身卫星研发将蜀文化带出四川的科学工作者;热情泼辣、天性乐观的退休老人志愿者群体,片中无数个他构成的他们,结合着个体的特性与群体的共性,将蜀道上流动的多元、开放、诗意、达观等蜀人特质更加具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放眼未来,关注城市变迁

诠释青山绿水的和谐巴蜀

蜀道本就是人和自然共同书写的史诗。数千年来生活在盆地中的四川人,为了打破高山、峡谷、大江、大河的阻隔,和自然对抗、妥协、争斗、和解,造就了直通八百里秦川的蜀道。在蜀道两旁,栽培了中国的第一株茶,酿造了中国的第一罐蜜,编织了中国的第一匹丝绸,开采了中国的第一座盐井,这都是人与自然合作的产物。

从古蜀道到大渡河智慧工程,从川西林盘到天府绿道,片中将古往今来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同自然交锋时的智慧,借由交通建设、生态建设展现出来,总结历史进程中,前人的经验教训,探讨未来发展人与自然共生的各种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反映出人、城市、自然的命题,摄制组登上海拔5588米的贡嘎山那玛峰,跟拍雪山攀登者;进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蹲守野生大熊猫;搜集到1938年的自贡井盐开采现场、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攀枝花三线建设等珍贵的影像资料,全力丰富主题。

勤劳勇敢的四川人,用和谐共生的思想,将天险之地打造成天府之国。蜀地的险峻瑰丽,巴蜀文化的浪漫多元,四川人民的拼搏奋进,都在这部纪录片中尽显风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新闻推荐

点外卖送公筷 外卖小哥送货上门

本报讯(记者杜文婷)2020年,都江堰市文明办、都江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都江堰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一起,评选出10家“诚信经营示...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