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地摊经济”应给予弱势人群扶持
□张慧
今年两会后,“地摊经济”逐渐升温,烟火气息氤氲各个城市。适当放松流动商贩相关政策,不失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落实“六稳”“六保”的一项现实举措。
笔者认为,即便在疫情退去之后,地摊经济也是多业态城市经济的重要形态,仍将长期存在。地摊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草根经济。支持地摊经济,说白了,就是给弱势人群和中低收入阶层一个较为宽松的生活门路和收入渠道。本着这个目的和愿望,地摊经济支持和援助的对象,就应该是那些无业、失业和收入来源较少的城乡人群。各类城市在有序放开地摊经营管理的同时,应出台照顾残疾人、外来人员、城乡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倾斜政策,给这些弱势人群从事地摊经营提供相应的物质和政策扶持。
放开地摊经济之“放开”,是相对于近些年严苛的城市管理而言的,放开不是放松,也不是放手,更不能一放了之。该放开的,有序地放开;该管起来的,绝不松手。支持地摊经济发展,不是简单地划一块地方,让摊贩们随意摆地摊去好了。它需要有适当的投入,以及基本的基础设施。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做法是,在规定的摊区整齐摆布一排“铁房子”(集装箱),装饰风格各异的彩绘外衣,各类型经营划分片区,如农副产品区、日常生活用品区、餐饮区等。统一制作摊贩备案登记信息公示栏,公示摊贩登记备案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材采购台账等信息。定西市的做法是,统一制作半封闭式电动经营车,在规定时间进入临时摊区。经营结束,清理环境卫生,开走经营车,恢复原状。
如上做法,有放有管,放管结合,既有效化解了城市管理难题,又解决了老百姓生计问题。在这样的“放”“管”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有集装箱、电动经营车这样的经营设施。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提高了摆地摊的“门槛”,增加了摊贩的经济负担。一方面,要通过地摊经济解决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另一方面,摆地摊又要有一定的“本钱”和“门槛”。对于那些弱势人群来说,似乎是一道不易两全的难题,如果不加扶持,很多弱势人群就会望而却步,仍然是就不了业,挣不来钱。破解之道,就在于发展地摊经济应给予弱势人群以政策倾斜,优先安排他们进入经营摊区,为他们创造必要的经营条件,解决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如何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和向弱势人群给予倾斜?笔者建议:
第一,政府给予财力支持。建设大型商场是为了活跃商业,发展地摊经济也是为了活跃商业。建议政府投入一定资金,建设和完善发展地摊经济的软硬件设施,如添置定西市那样可流动的电动经营车,为他们从事地摊经营创造物质基础。
第二,出台各种减免政策。对进入临时市场或临时地摊的经营者,在登记、建卡、立档的基础上,规范其经营行为。对生活困难的特殊人群减免各种证照费、店招费、摊位费、卫生费和管理费等,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
第三,营造和谐经营氛围。各个城市要针对地摊经济制定出灵活且更具人性化的举措,通过提高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规范提升地摊经济,激发经济活力。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种矛盾。社区等组织要针对有困难的摊贩送爱心、送温暖,提供贴心服务,消解他们的各种难题,使他们安心摆好地摊,增加收入。
(作者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萌)成都融创文旅城拟招引餐饮、零售、娱乐体验、文创等产业入驻,共同打造川西旅游新中心;在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