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陂一塘诗 陈立松

淮南日报 2020-06-08 10:39 大字

芍陂,即是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之南30公里处的安丰塘。安丰塘(芍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约二十五公里,面积约三十四平方公里,蓄水近一亿立方米。它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素有“淮河流域水利之冠”、“江北第一水利”之称,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安丰塘(芍陂)建成以来,不但有丰富的蓄水功能,而且塘里生长着菱藕、荸荠和各种鱼虾、鸟类,每当遇到天灾年份,安丰塘(芍陂)里这些菱藕、荸荠和鱼虾不知道救了多少平民百姓的生命,她被老百姓称之为神塘和宝塘。两千多年来,安丰塘(芍陂)的魅力不仅仅在关键时刻生长着菱藕、荸荠、鱼虾、鸟类,还盛产一塘诗歌。这些诗歌是安丰塘(芍陂)贡献给人们不竭的精神食粮,她将生生不息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塘畔人民。

歌咏安丰塘(芍陂)诗歌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执政寿州且参与安丰塘(芍陂)建设、管理或路过芍陂的官吏。古时候的官吏都是经过科举而走向官场的,他们的诗文、书法功底都十分了得。

嘉靖《寿州志·艺文》载侍郎王帮瑞《过叔敖祠》:“百里陂塘通楚祠,万年伏腊见人思。爱存堕泪非残碑,功似为霖岂一时。”

安丰塘(芍陂)自建成以来凡2600年,从汉庐江太守王景、魏大将邓艾到历朝知寿州事李若谷、李大升、栗永禄、黄克赞、颜伯珣等人,均参与了安丰塘(芍陂)管理和修治,特别是安丰塘(芍陂)到了明朝,据详细记录安丰塘(芍陂)一书《芍陂纪事》载,明成化年至隆庆年间,安丰塘(芍陂)畔奸民董元、彭帮等从贤姑墩到双门铺围垦造田,一百里之全塘仅存十余里。“嘉靖间,邑侯栗公(即栗永禄,山西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知寿州,主持安丰塘建设。)不忍诛夷,仅为退沟以界之。”夏尚忠在《芍陂纪事》里对栗、甘两位知州的功绩进行了记录,但对他们打击豪强不力也进行了客观的批评。我们现在古塘的界址完全维持在黄克赞知寿州时界定的范围之内,所以,夏尚忠的记载是中肯的。

颜伯珣,山东曲阜人,贡士,康熙三十年间佐寿州。因治理安丰塘(芍陂)有功被夏尚忠立传。颜伯珣写安丰塘的诗很多,现选《过孙叔敖庙》一首:“安丰县廓草离离,塘上巍然楚相祠。乌鹊朝啼南国树,儿童醉卧砚山碑。百年兵火妖氛后,万井桑麻霸业遗。高下诸门零落尽,前贤岂不后人期。”我更为欣赏的是名相王安石《安丰张令修芍陂》诗:“桐乡振廪得周旋,芍水修陂道路传。日想僝功追往事,心知为政似当年。鲂鱼鱍鱍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楚相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

讴歌安丰塘(芍陂)的第二类诗人便是安丰塘畔的寿州文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是安丰塘兴衰的见证人,既是安丰塘的治理参与者又是安丰塘的受惠者。清代桑日青的诗《芍陂杂泳》:“划吴勍旅此曾经,极目平原草色青。为有屯田遗迹在,居人每拾犒军瓶。西风十里藕花香,红蓼滩边鸥鹭凉。一带长堤衰柳外。家家渔网晒斜阳。水禽时掠浅滩飞,烟霭苍茫接翠微。好是春风人放棹,红莲采得满船归。碧流如镜覆轻莎,岸外花香扑鼻过。何处牧童吹短笛,浅滩芳草放牛多。”这首《芍陂杂泳》诗在《芍陂诗文》中只收录八句,我把这首诗全文收了,不忍割舍其半句,可谓句句珠玑。

吟唱安丰塘(芍陂)第三类诗人,是现代诗人。单士元先生《安丰塘》诗:“楚相千秋业,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业冠中华。”已被收入《寿州志》。

从安丰塘(芍陂)诞生两千年来,古往今来有海量的诗歌歌咏安丰塘(芍陂),限于文章篇幅不能一一引用。安丰塘(芍陂)已于2015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成功。风流总被雨大风吹去。然而,安丰塘(芍陂)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美丽,她已不仅仅是一口塘起到灌溉作用,她已经是一张文化名片、一个文化符号,她是塘畔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把安丰塘(芍陂)文化和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一塘诗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塘畔人民的心田。

新闻推荐

影像调查 石羊镇的乡村旅游破局

游客打卡猪圈咖啡黄家大院50岁的村民黄西伟拍抖音介绍他的奇石爱好和院落生活,3个月时间收获10万次点赞猪圈咖啡成为红雄...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