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地方法人银行的崛起速度 来自攀枝花市商业银行的特别报道(五)

攀枝花日报 2019-11-28 06:29 大字

□刘蔼岚 本报记者 李云飞

22年前,金沙江畔,一家不起眼的地方小银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成立。化解清收历史包袱、实现跨区发展、快速改革转型,22年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嬗变,快速完成了银行业发展的“三级跳”,开创了金沙江畔的金融传奇。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22年里,攀商行迅速崛起——从成立之初仅有市内10家支行发展到包括7家市州分行在内的近70家分支机构;从全市资产规模最小发展到存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单一传统业务发展到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并初步完成了对省内4大经济区的战略布局。

艰难起步:化解历史包袱

1997年11月28日,为有效化解信用社累积的巨大风险,根据国务院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正式对外挂牌营业。攀商行人由此开启了“立足地方、服务中小、跨区发展、追求卓越”的奋斗历程。

成立之初,纳入组建的攀枝花市内8家城市信用社和2家市区农村信用社经过评估后的总资产4亿余元,存款2.8亿余元,贷款2亿余元,不良贷款占比高。10家城乡信用社的营业网点位置偏僻、面积狭小,业务单一,缺乏专业化经营管理,柜台业务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经营原始粗放。这样一支弱小的金融队伍要与市内工、农、中、建、交等“国”字号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同台竞争,劣势明显,运营艰难,压力巨大。

如何在短时间内成功化解信用社时期遗留的历史包袱,打开发展局面,成了攀商行组建之初的首要任务。

不等不靠只管干。当时,攀商行领导班子提出“一手抓清收化解,一手抓业务发展”的思路,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全行员工团结拼搏,逐步有效化解了原信用社时期遗留的沉重历史包袱。

成立之初,成建制划入攀商行的10家城乡信用社员工仅152人,每一名员工都敢打敢拼。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一天、一周甚至一月连续蹲守,只为清收一笔贷款;不管清晨还是日暮,牺牲休息时间走街串巷,只为成功营销一次,推动存款再上新台阶。一名支行负责人为了清收一笔不良贷款,大冬天在贷款人住处附近连续蹲守好几天,最终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找到贷款人,成功清收回贷款。

到2003年12月末,全行累计清收化解存量不良贷款近1.4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下降到2.19%。在此期间,全行起诉清收案件387起,平均每周起诉一起案件。 (下转2版)

(上接1版)在成功消化信用社时期沉重包袱的同时,攀商行紧紧抓住住房制度改革、攀枝花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教育及文卫事业改革、攀枝花承办四川省首届冬旅会、承接攀钢职工代发工资业务等机遇,与市交通系统、教育系统、文卫系统、三区两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全行各项业务快速、持续、稳健发展。2006年,攀商行一举成为攀枝花市内经营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迅速壮大:实现跨区发展

清收化解历史包袱,“一次创业”完成后,攀商行开始进行“二次创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设立分支机构。

跨区域经营一直是城商行的梦想,只有跨区域经营,才有希望走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夹缝”。考虑到异地经营可能面对的地缘劣势、经营风险以及必需的资金、系统支撑,能够真正设立分支机构的,都是相对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城商行。

2008年以来,在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开放的新形势下,攀商行敏锐把握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全面筹划、多管齐下、总体发力,加速推进跨区域经营发展步伐。

2008年11月,发起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都江堰金都村镇银行,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战略零的突破。

2010年4月,开设第一家分行——成都分行,迈出了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坚实一步。

2013年-2017年,凉山、自贡、内江、达州、雅安、泸州6家分行加快布局,实现了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渝经济区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

时间的脉络清晰可见。这些关键节点成为攀商行探索现代化商业银行之路的坐标,见证着成功的喜悦,也记录下难忘的瞬间。22年来,攀商行化解历史包袱、迅速走向市场,以发展为中心、快速做大做强,收获了累累硕果。

走出去的过程中,攀商行持续强化服务管理和品牌管理,坚持传递“贴心服务”理念,将在攀枝花地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加快复制到异地市场,在向不同区域客户提供标准化优质服务的同时,塑造攀商行优质卓越的品牌形象。

以跨区域经营为起点,攀商行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高效推进市场化、多元化、集约化发展的探索,形成全方位的服务营销模式,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金融需求。

跨越发展:转型超越自我

围绕“立足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攀商行不断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服务质量,依靠科技进步,推出新产品,让金融业务更有“温度”,金融服务更加贴心,打造了“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市民银行”等亮丽金融品牌,跨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知名度和公信力得到大幅提升。

2012年,攀商行在成都发行了首款专属理财“金色攀枝花”系列之“锦上添花”人民币理财产品;2013年推出了“用卡0费用,满意100分”优惠活动;自2014年7月起,全面取消个人金融业务所有收费项目,实现“个人业务全免费”;推出全省首家直销银行——“芒果银行”……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但提升了攀商行的发展水平,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培育起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

同时,攀商行依靠科技进步,转型升级的支撑水平显著提高。投入资金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的渠道建设,目前已建设包括微信银行、积分商城、移动营销、支付宝和财付通快捷支付、直销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项目;实现了移动开卡、移动签约、三方支付、积分兑换等功能;在全国率先推出掌静脉存取款,利用生物识别技术,防止了伪卡风险,给客户带来了便利,该产品获2016年度“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

走过22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攀商行已成为攀枝花市规模最大、跨区域、有特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19年9月末,攀商行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29亿元,是四川省内继成都银行、天府银行后,第三家储蓄存款突破300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了更“精细化”地服务攀枝花市民,10月18日,攀商行举行“公务卡”发卡仪式,成为四川省内第三家对外发行公务卡的城市商业银行。

随着攀商行不断发展壮大,员工整体素质也不断提高。近年来,攀商行坚持人才强行战略,完善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机制,强化所需专业人才引进。2015年以来,共吸引了500余名高校优秀毕业生、国有大型银行高管、海归专业人才等优秀人才加盟,培养出了一支专业优势突出、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忠诚担当的专业人才队伍。

截至2019年6月末,全行正式员工1068人,平均年龄33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0.15%,其中,本科学历772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4人,海归人才19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站在新的起点,攀商行将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加大改革转型力度,形成全方位的服务营销模式,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金融需求;打造特色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将攀商行打造成具有特色领先优势的现代精品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新闻推荐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12月1日-7日预约免费游

本报讯(记者杨艺茂)为让广大游客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将于2019年12月1日-7日开展景区免费开放日...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