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成都前三季度GDP12047.26亿元

成都日报 2019-10-26 01:12 大字

本报制图 江蕊松

昨日,成都经济“三季报”新鲜出炉。据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审定,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4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1%(下同),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1.6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81.7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23.90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比为3.7∶40.5∶55.8。

产业经济运行平稳

结构优化持续深入

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4159.88亿元,同比增长7.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连续12个月保持在8%以上。优势产业支撑有力,37个大类行业有27个行业实现增长,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8.2%,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产业分别增长13.5%、11.6%。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医疗仪器及仪器仪表业增加值增长21.7%、16.6%。新兴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85.5%、110.6%、48.9%。

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9%。规模以上服务业稳中有升,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73.4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中趋缓。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中草药、茶叶、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分别增长15.9%、15.6%、4.4%。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新建高标准农田30.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9.2%。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开工442个,实际完成投资460.2亿元。

三大需求总体稳定

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9.6%。部分行业投资加快,制造业投资方面,建材工业、医药工业投资分别增长41.6%、20.6%。服务业投资方面,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投资分别增长12.9%、17.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4.5%,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23.6%。其中,教育、公共服务投资分别增长70.2%、35.1%。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9.1亿元,同比增长9.7%。消费升级稳步推进,体育娱乐用品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2.8%、18.7%、10.0%。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96.8%、53.1%、457.3%。网络零售较快发展,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527.3亿元,增长10.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首店”经济发展态势较好,新增落户国际品牌首店371家,超过2018年全年首店数量,首店数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4156.1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实现出口总额2336.6亿元,增长24.2%;进口总额1819.5亿元,增长12.1%。贸易结构优化调整,民营企业占比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38.7%,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18.3%,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出口快速增长,涡轮发动机、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出口额增长31.3%、37.1%、2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额1178亿元,增长18.3%,占全市的比重为28.3%;对欧盟、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2.1%、21.6%。综合保税区增势良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增长26%,进出口规模已连续18个月居全国综合保税区首位。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技术交易市场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36.8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8.7亿元,增长48.8%。新经济发展动力增强,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深入推进“双百工程”,1—8月新经济百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6.2亿元,增长29.5%。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8.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1263.5亿元,增长11.2%。推进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新增A股上市公司6家,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制定实施国内首部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法规——《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全域增绿持续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39.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15天,同比增加17天,无重度污染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7.2%、9.3%。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地表水断面Ⅰ—Ⅲ类92个,占比86.0%,较上年同期提升13.1个百分点。城市绿道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各级绿道3296公里。其中,今年新建绿道689公里。

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与省内20个市(州)签署或完善了全面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地区间通道建设,建成9个成都国际铁路港城市班列基地(及合作伙伴),中欧班列省内货源占比已达72.4%。着力构建半小时交通圈,成德绵、成眉乐、成资、成遂、成雅铁路公交化运营加快推进,3条城际公交稳定运营。企业梯度转移深入推进,“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累计签署投资项目238个,推动企业向市(州)转移升级。

开放通道持续拓展。加快构建“陆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高水平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加快布局,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1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68条,国际航线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加快建设,国际班列累计开行2054列,同比增长29.0%,综合重载率90.4%。其中,中欧班列开行1047列,东盟班列开行400列。已连接境外26个城市及14个国内城市。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财政收支结构优化,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6.3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完成税收收入82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较上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7.1亿元,增长13.6%。其中,科学技术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增长77.0%、23.2%。企业经营效益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5.1%,增速较上年底提高11.0个百分点;利税增长9.6%,增速较上年底提高12.8个百分点。

城市发展潜力持续增强

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

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东部新区加快建设,东进区域投资增长11.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基本成形,成都奥体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天府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项目投资244.8亿元。

产业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强化产业功能区精准定位,聚焦产业细分领域量身打造“两图一表”,围绕“两图一表”招引重大项目,新签约引进347个项目,总投资5148.3亿元。构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的产业功能区,落实“产城融合”所需公服配套建设,专业楼宇新开工369.2万平方米,新竣工292.2万平方米。

“三城三都”建设步伐加快。世界文创名城加快建设,成功举办2019第二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等活动。世界旅游名城加快建设,“夜游锦江”“夜游都江堰”等夜间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铁人三项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13场次。国际会展之都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暨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2019数字世界博览会等重大会展活动。国际美食之都加快建设,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长29.7%,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25.1个百分点。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减税降费成效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增长7.1%,个人所得税下降24.2%,分别低于上年同期2.5个、46.7个百分点。简政放权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从71项精简为52项,申请要件从248个减至115个,全流程平均用时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人才资源加快聚集,“人才新政”成效显现,累计吸引31.2万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企业总部经济十条”政策效应持续体现,世界500强累计落户达296家。吸引外资能力不断增强,外商直接投资(FDI)16亿美元,同比增长5%。新批或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76个。

本报记者 李艳玲

新闻推荐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当好“试验田” 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今年国庆假期,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柳街镇的“川西音乐林盘”十足火了一把。作为“网红”旅游地,长假期间,这里每天吸引了成千...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