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四川基因

四川日报 2019-04-30 09:47 大字

□本报记者 吴梦琳,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四川基因。

4月2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开放包容、崇德尚实,吃苦耐劳、敢为人先,达观友善、巴适安逸”的24字四川人文精神,引发广泛关注。

24字四川人文精神从何而来,有何意义?4月29日,记者连线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在他看来,这24字四川人文精神古已有之,根植在四川基因之中,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四川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珍贵的启示。

务实创造的非常精神

从王勃入蜀唱“采江山之俊势,观天下之奇作”,赞美巴蜀山水是“宇宙之绝观”,到杜甫叹蜀地文化“天路看殊俗,出入异中原”之神奇,天府农耕文化可谓“优越秀冠”。

谭继和说,这样的独特天赐,正是得来于四川人的勤奋务实、吃苦耐劳和善于创新创造。

“从大禹治水,再到李冰治水,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彰显出非凡的创新智慧,创造出都江堰这一世界水利奇观,也孕育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谭继和说,从古至今,川人创造了很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历史文化纪录。

谭继和告诉记者,四川汉赋大家司马相如说:“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这两句话可以用来概括四川自古以来力争上游、勇创第一的精神。细细数来,在四川历史上,诞生过很多“非常之人”和“非常之事”,文化名家俊杰辈出,其智慧和创新至今仍然让人折服。

包容安逸的生活美学态度

四川虽地处西南,但据史料记载和文物考古发现等,古代四川人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已经通过不同的路线与全国甚至亚洲各地进行着交流和往来。

谭继和说,四川看似封闭,但其实十分开放包容,儒释道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谭继和介绍,古蜀是仙源故乡,道教在四川诞生;原始儒学兴于古蜀,古蜀人做了开源性的贡献;佛教传入古蜀后,南宗的顿悟和北宗的渐悟在蜀地是兼容的,独创了蜀中禅系。

儒家的仁爱、友善,佛家的积极、向善,道家的逍遥、自在,让川人“进”“退”有度,形成了巴适、安逸的生活美学态度。

“从三星堆文明开始,四川人还善于仰望星空,探秘宇宙,以‘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浪漫梦想精神著称。”谭继和说,这些都为四川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意资源。

新闻推荐

都江堰市“春雷行动2019”查出大案要案19件

本报讯(记者杨华春)立案163件,结案117件,罚没金额122.38万元,入库金额100.13万元,查处“都之都商业广场恒源祥假冒商品”等大案...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