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 水价改革 改出用水负增长和收入正增长

四川日报 2019-03-28 07:01 大字

3月20日,沿着油菜花丛中的乡间公路,记者来到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富新村龚家湾。,探访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 水价改革 改出用水负增长和收入正增长。

龚家湾隶属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自1958年起,龚家湾一带就通过水渠连接上都江堰水利工程。从那时起,老旱区的面貌开始发生变化。

在春耕春灌到来之际,这里的人、地、水又会发生哪些故事?□本报记者 王成栋

六旬老农:曾为抢水睡田头,如今“千万别给我放多了”

刚过晌午,60岁的村民肖永富带着铁锹和锄头,在田埂边清出一块3平方米大小的空地。肖永富说,眼下正值春分,育苗育秧已经摆上日程。这块空地,就是育苗场。

“种子都买好了,半个月后就要育秧。”面对人民渠二处供水科科长邓顺杰,肖永富指着自家田头的放水闸开起了玩笑,“千万别放太多水,多放我可不认账哦。”这与过往的肖永富完全两样。他说,以前每到育苗育秧时节,为了抢水,他甚至抱着铺盖睡在田头。

“其实,我们每次放的水量都是够用的。那时候只要交了钱,水随便用。大家去抢水,更多的是出于心理不平衡。”邓顺杰介绍,肖永富的转变,源自于两年多前的一次改革。

当时,人民渠二处灌区开始硬化改造渠系,并彻底终结按亩收取水费的模式,改为“计量征收”。

改革之下,龚家湾一带家家户户田间地头都装上了计量设施,以往恨不得一次性把田灌满,现在却为了“不及时关闸”而斤斤计较。“用水少了,产量也没比以前少,甚至还要高一点。”肖永富说,大伙打心眼里觉得“改得好,改得对”。

人民渠二处统计,改革两年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2提高到0.491,位居全省大型灌区之首。

80后“新农人”:调整灌溉模式,“卖观光”更有底气

整个春天,人民渠二处灌区降雨偏少,气温比往年高出了0.5℃以上。这一度让富新村“80后”农民肖家权很是紧张。

“如果缺水,不只影响油菜籽产量,还会影响油菜花的观赏品质。”指着村口的“菜花节农耕体验区”招牌,肖家权说,去年开始,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富新村整合土地打造了千亩油菜花观赏区。而眼下正是观光最佳时节,“花开得越好越久,荷包就越鼓。”

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保证油菜花的观赏品质上。村民们介绍,富新村的油菜主要以直播为主。这种耕作模式下,油菜主根入土深度不够,耐旱能力一般,必须经常补水;但如果灌溉太多,又会导致油菜倒伏,不利于观赏和收割。

3月中旬,为防止过于干旱,“我们分析了土壤墒情和油菜长势,每亩放六七立方米水就够了。”人民渠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只要控制好水量,油菜花不仅能保证品质还能延长三四天花期。

肖家权说,这让自己“卖观光”的底气更足了。初步估计,今年从3月10日前后油菜花进入观赏期以来,富新村就已接待游客两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而与往年同期相比,用水量普遍缩减15%以上。

富新村不是个例。据统计,近两年来,人民渠二处灌区亩均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同比下降20%以上,且灌区连续两年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和农民农业收入正增长。

记者手记

感受改革的力量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的是水,收啥子水费?”“要是不交,还让不让用水?”

这些话,邓顺杰记忆犹新。当年,在灌区推行计量用水、两部制水价时,不管自己走到哪,都有用水村民围过来要说法。邓顺杰说,面对质疑,他从高效节水灌溉理论一直讲到市场规律。无奈,村民们还是半信半疑。最后,不得不“强硬”地把改革推行下去。

如今,一切全变了。就如肖永富,每次放水,他都要蹲在自家田埂看着,“好几次都是我催着管理员把闸门关上,庄稼喝饱就行,多了浪费。”如今村民开始接受并喜欢现行的水价制度——因为,田地里的产出不会说谎、实际收取的水费没有说谎。

在采访中,听到不少老农口中说出“水是商品”的词汇,不禁让人感慨:人的观念转变,就是这么奇妙;改革的魅力,就是这样强大。

新闻推荐

坚持节水优先 强化水资源管理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启动仪式在德阳举行

志愿服务队员骑着自行车沿街向市民宣传用水法律法规和节水常识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记者刘蓉文/图)为引导和鼓励大家合理用...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