煪壶 川西农村古老的茶壶

成都晚报 2018-11-29 02:31 大字

○何 民

旧时的灌县(今都江堰市)河西农村家家的灶头上都挂有一把煪壶,有的还挂有两把三把,这种用陶土做的壶挂在灶头上,利用煮饭时灶门窜出的余火烧水,水烧热了可用来洗脸洗脚,水开了抓一把红白茶丢进去泡茶,一家人早晚都有茶喝。以前在川西农村这种壶很普遍,老百姓称这种壶叫“煪壶”。煪字读(qiu),就是川西农村腊月间煪腊肉的煪。查字典,煪字条下:字从火从酋,酋亦声。“酋”本义为加料加时酿制的劲酒,引申为“强有力”。“火”与“酋”联合起来表示“强火烘烤”。在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多地的方言中有烟熏之意。川西坝子说煪腊肉,就是有烟熏火烤之意。有些方言中写作“煍”,翻了一下字典,煍字读(jiao,四川话也读qiu),其义与“烟熏火烤”相去甚远,用作“煍腊肉”和“煍壶”似乎不那么巴适妥贴。

煪壶的制作很特别,从外形上看倒看不出特别之处,圆形,上大下小,有提把,有壶嘴,有盖,特别之处在于壶底有一个下大上小喇叭状的烟道,小的一端喇叭嘴斜斜的伸到壶盖旁边,从灶门窜出的火焰冲进喇叭口中,然后从喇叭嘴冒出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煮饭时的余热。煪壶是陶土制作的陶器,这陶器的祖师爷可是咱灌县河西青城山的宁封子。宁封子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神仙,是与黄帝轩辕同时的人。传说宁封子因发明了陶器烧制的技术,被黄帝封为管理天下陶器烧制的官员陶正。至今灌县河西还有古地名“陶坝”,在玉堂镇还有一千多年前的唐宋古窑遗址:玉堂窑。说灌县河西青城山一带是陶器的发源地和发祥地也不为过。

最迟在上世纪末,在灌县河西的偏远山区,农家灶门上面还挂有煪壶这物件。灶头上方是用篾笆编的炕笆,用来煪腊肉、豆豉等;灶门上方垂下一个挂钩,被河西老百姓称为“茶壶搭钩”,煪壶就挂在上面。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一般煪壶都煪得黝黑,上面还结了厚厚的“锅烟子”。以前河西一带的乡下人不无调侃地称它为“黑鸡婆”。据文史资料记载,在正规的灶台出现之前,人们都是在地上挖一个坑作火塘,火塘上面架着三角架,土陶茶壶就悬挂在上面,烧水煮茶,或自饮,或待客。这种方式在今天的藏羌地区仍然可见,只不过很多茶壶现在已换作铁壶或铜壶,那种土陶煪壶已难寻踪迹了。

新闻推荐

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 可研报告及项目申请报告通过评估

本报讯(记者姜国春)11月15日,记者从州发改委获悉,11月7日至8日,受省发展改革委、省轨道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省工程咨询研...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