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天府文化 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成都日报 2018-09-06 03:39 大字

俯瞰邛窑遗址公园本报资料图片

【精要解读】

?构建系统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村)、历史文化街区等11个类别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形成“一环、两轴、四线、六片”的展示体系。实现全域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和突出展示。

?重点保护成都历史城区,扩大成都历史城区范围,将历史城区范围由13.6平方公里扩大到24.7平方公里。

?规划“双核两带十九片”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打造都江堰农耕文化示范区、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等26个文创产业功能集聚区和200条文创特色街区,到2035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3%提升至16%。

?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提升城市文化全球影响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正在大力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在此次培训中,相关专家围绕大力发展天府文化以及天府文化在城市总体设计中的表达,进行了精要地宣讲。

要大力发展天府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是一个重要方面。总规提出:成都市将构建系统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村)、历史文化街区等11个类别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形成“一环、两轴、四线、六片”的展示体系。实现全域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和突出展示。

邛窑是四川古代最大的青瓷窑系,始烧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以其规模最大、堆积最厚、产品最丰富、连续烧造时间最长而著称于世。邛窑遗址于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保护名录,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并列为四川三大考古遗址公园。2012年,邛窑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成都大遗址保护片区率先启动实施项目和成都市文态建设重点项目,2013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16年,《邛窑遗址保护规划》项目荣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据了解,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占地面积300亩,共有窑包14处,通过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创开发对其进行本体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开创了大遗址和博物馆阐释与展示的新方式。目前,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工作已顺利完成,已成立邛窑大师工作站、师徒制文创培训学校、文博创意研发中心等“一站四中心”,成功引进1个国家级大师团队,28位知名大师和11家社会机构入驻;正与川大合作,研究复原汉代临邛冶铁技术,引入现代铁艺文创,打造邛崃特色文创产品;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合作,成立邛窑文创研发中心进行文创产品研发;引进韩国郑东熏教授入驻示范区,参与陶瓷教学和研究,组织参与国际交流。

成都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将依托邛窑遗址,按照“一个遗址公园、三大文博产业”总体思路,深耕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凸显邛窑文化元素,大力发展文博文创+产业,着力形成以文博休闲、文化旅游、文创设计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通过财政投入主导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培育邛窑文化核心IP,成功引入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实施示范区整体打造。

此外,成都市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及管理工作成效明显。成都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稳步推进,金沙遗址、武侯祠、东华门遗址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蜀道申遗。目前,3处遗产点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及环境综合整治正在有序开展。与此同时,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有效推进。

【关注热点】

问:成都有“博物馆之都”的美称,请问成都市博物馆数量有多少呢?

答:经过近几年的政策扶持和积极引导,成都市的博物馆不仅在数量上已位居全国前列,而且有5家民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在质量提升上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已备案登记的数量达151座,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32座、行业博物馆10座、民办博物馆109座;以一级博物馆为龙头,市县级博物馆为支撑,民办博物馆为亮点的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善。

问: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蜀道申遗工作进展如何?

答: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素以险、难著称,唐代李白诗作《蜀道难》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地貌最复杂、道路最艰险、遗存最丰富的古代陆地交通系统之一,也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成都是蜀道的起点和终点,经过反复论证,杜甫草堂、武侯祠、东华门遗址等3处遗产点已纳入蜀道申遗名单。目前, 3处遗产点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问:成都市文博创意产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答:成都市通过精心建设和打造锦里古街,举办成都大庙会,设立“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举办诗圣文化节、金沙太阳节等,深度发掘三国文化、杜诗文化和金沙文化,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成都市直属举办的文化活动,累计接待市民和游客230.9万人次,门票收入3880.9万元,直接产业收入527.2万元,带动旅游收入16.31亿元。开展蒲江县明月村乡村博物馆试点建设,极大拉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日报》以“文艺进乡村,月是故乡明”为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在全国形成了示范效应。

【观点交锋】

以古蜀文化为核心

形成多元包容的文化体系

温润的城市气候、丰沛的自然水系,千年城池孕育了蜀地特有的城市气质与文化,同时形成了以古蜀文化为核心,水文化、三国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诗歌文化等多元包容的文化体系。在此次集中学习培训中,学员们围绕着成都市天府文化建设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开展了热烈讨论,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都江堰市委书记卢胜认为,从“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锦官古城到“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天府新城,成都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水的浸润。都江堰因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天府文化的根脉和灵魂。在落实成都新一轮城市规划,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实践中,都江堰市将发挥“三遗”城市优势,通过“理水、亮田、护林、彰文、兴业”精心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建设都江堰精华灌区博物馆、李冰纪念馆等一批文化设施,打造世界农耕文明遗产地,努力让都江堰成为天府文化的展示窗口。

如何在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取得实效,中共大邑县委书记李燎结合实际提出,一是构建文化保护体系。全面开展普查,落实保护法规,构建历史文化名镇(村)、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二是加强开发利用。突出文博、文创、文旅“三文”产业融合发展,将特色文化融入公园城市规划设计,积极探索文化遗址、历史保护性建筑活化利用,传承发扬天府文化,充分彰显大邑地域特色。

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书记金城告诉记者,城市总规提出加快建设传承巴蜀文明与天府文化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现代文脉相得益彰的历史文化名城。金牛区将坚决落实城市总规重大要求,深度挖掘区内文化资源,加强金华寺、苏式红砖建筑等33处文物古迹保护、开发和利用,差异化打造“华侨城欢乐里”休闲游乐、“国医汇”中医药文化、“一品天下”美食文化、“双子院”铁路文化、“三泰魔方”创新创业5大特色街区,着力构建具有金牛特色的“两廊八片”文化展示体系,为成都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名片贡献金牛力量。

谈及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主题,新都区委书记许兴国提出,合理利用是对文化最好的保护,与时俱进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刻诠释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完美平衡。新都区作为一个有着2800余年历史的中心城区,按照新绿“透”桂墙、多维“拓”宝光、街巷“联”寺湖的理念,将传统文化具象在城市设计上,融入城市特质里。坚持为文化赋能,按照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将特色小镇作为承载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植入“抱着熊猫吃火锅”等特色消费场景,加快构建音乐、火锅、丝绸等主题文化产业集群,以价值创造延续文化的生命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畅谈未来】

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书记 戴志勇:

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 文化事业与文创产业共荣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中心城区,青羊将聚焦“三城三都”建设,突出“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的定位,积极融入“一环两轴四线六片”市域历史文化空间展示体系,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手抓两促进,不断彰显天府文化。

一方面,抓好文化传承保护。聚焦“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以天府锦城建设为引领,落实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传承皇城、大城、少城“三城相重”的城市文明,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着力推动少城、文殊坊等片区的特色街区、历史文化片区、历史文化特色街道的保护与建设。

另一方面,聚焦文博创意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深挖善用资源禀赋,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辐射带动作用,抓好少城·视井、峨影·1958、国际非遗等6个文化产业园建设,围绕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生态,重点发展以IP运营为核心的泛娱乐产业,以数字化为引领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勘测设计、景观设计和视觉设计等创新设计产业,努力建成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不断做强文化多元融合功能。

成都市文广新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 颜劲松:

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力度

成都是国务院命名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市文广新局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测绘,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对地下文物分布范围(包含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地下文物重点监测区)进行了调查,并纳入“多规合一”全域数字化一张图,极大地提高了文物保护工作效率,为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使成都市文物保护工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府将文物勘探纳入城市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创建了文物勘探的“成都模式”,建设单位在取得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就已经对地下文物进行了勘探发掘,有效保护了地下文物资源,优化了投资环境。

成都市还将依托东华门遗址,规划建设天府文化公园,将其打造成为城市的文化标识、文化门户和文化盛景;推进金沙遗址、邛窑遗址、明蜀王陵、宝墩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大遗址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建设大遗址保护成都示范片区;依托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浣花溪诗歌文化核心区、武侯三国文化核心区、少城近代文化核心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两权”分离试点;推动金沙遗址、邛窑等蜀道点位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对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的保护管理、动态监测工作;配合建设规划部门,做好多规合一工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工作,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工作。

本报记者 王嘉 制图 申娟子

新闻推荐

世界体育舞蹈节将“舞”出成都风采

早报讯(记者李玥林)2018世界体育舞蹈节将于9月8日—9日在成都都江堰举办。这是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2018—2020年举办...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