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芽到快速成长 回顾与展望成都楼市1

成都日报 2018-07-06 02:02 大字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都作为中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在这四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崛起。房地产行业亦是如此。从1988年房改正式全面试点开始,成都房地产开发已走过整整三十年,经历了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的巨大转变,也承受了宏观调控的轮番洗礼。成都日报房产综合整理,带你回顾成都楼市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萌芽期

从福利分房到商品房

成都首批房地产企业诞生

1988年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推进,成都首批约20家房地产企业成立,包括金房、合力达、青年房产、交大房产等名字相继出现在成都市民的视野中,成都房地产开发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的一步。

高档楼盘出现

1992年,最早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外来企业之一的新加坡维信集团在桐梓林开发锦绣花园,5000元/平方米的“天价”依然热销,成为当时豪宅的代名词,也带动了成都桐梓林高端片区的形成,“开奔驰车,住锦绣花园”成为当时成都人尽皆知的广告语。

五大花园亮相

1992年,定位为小城镇的五大花园(中央花园、红运花园、名流花园、交大花园、皇家花园)诞生,仅600元/平方米的价格吸引了大量购房者。这是成都楼盘第一次以商品房名义亮相,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成为成都的标志性楼盘。

房地产开发向外扩张

1993年底,全长28.3公里的二环路全线建成通车,串联起了当时的五个主城区,以及周边的成渝路、成绵路、成温路,标志着成都房地产开始由一环向二环的扩张。

初生期

楼市风生水起

成都房企走向集团化

1993年,成都第一个房地产集团——成都金房集团成立,而诞生于1988年的成都首批房地产公司持续发力,本土房企在这一时期风生水起。从开发商数量上看,成都楼市进入了集团化、规模化的新时期。

府南河整治开启河居时代

成都房地产的繁荣发展,离不开1994年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成都市从河道整治、污水截流、道路工程、滨河绿化、旧城改造等五个方面对府南河进行全面的治理。焕然一新的府南河吸引了众多开发商的目光,成都楼市最早的河居时代由此诞生。

置信撬动双楠片区

1997年,当时的双楠还是无人问津的荒地,置信在此开发出第一个项目——双楠谊苑,接地气的价格被称为“老百姓买得起,有钱人看得上”的好房子,引发一阵购房热潮。此后置信持续深耕双楠,带动了片区居住价值的提升。时至今日,双楠依旧是众多成都人认可的宜居板块。

生长期

外来资本进入

外地房企抢滩成都

1998年,我国正式取消实施了40多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住房货币化、商品化使得成都房地产开发进入高潮。万科、中海、华润、龙湖等外来房地产开发巨头纷纷进入成都,开始了与本土房企的“贴身肉搏”。

大盘、花园洋房逐渐兴起

2000年,万达与成都市联合打造成都花园,这是成都房地产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盘。之后花园洋房开始兴起,齐力花园、万科城市花园、中海名城、锦官新城相继推出花园洋房,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

绿色、健康成为关键词

随着该时期产品形态的丰富和购房者逐渐提高的居住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房子的品质。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城山旅游业发生改变,不少开发商因此发现一丝商机,开始布局青城山,并带动起当时风靡全国的“5+2”生活模式(5天在城里上班,2天周末在郊区生活)。2001年,河滨印象获得“绿色住宅”称号,在成都掀起一股“绿色旋风”。

区域开发全面开花

2001年,万科入驻当时还是成都房地产开发空白地带的城东,打造了成都一号作品——万科城市花园,城东开发拉开帷幕。随后,蓝谷地、卓锦城、万科魅力之城等高品质楼盘出现,逐渐盘活了区域的房地产资源。

此时,羊西线的开发也进入火热期,这里日趋成熟的居住和商务环境,满足了众多城市精英对品质生活的要求。随后开发开始向三环路扩张,并向金沙片区蔓延,一些成都周边区域如温江、郫县(现郫都区)也逐渐吸引了开发商的目光。

敬请期待回顾第二部分

记者 王奕然综合整理

新闻推荐

打造优教成都品牌 我市四年内将增加28万学位

日前市教育局发布《关于促进教育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18—2022年)》,确定到2020年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36所,增加学...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