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 将吸引更多外国朋友扎根成都

成都日报 2018-06-22 05:03 大字

“从事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30多年,回忆起我校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成都学习,随时间的推移,人数规模越来越大。这不仅是我校中医药文化、教育、科研及医疗获得国外同行的肯定和学子的追随与认可,也反映出成都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生的可喜变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姚洪武看来,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名字的成都,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成都不仅在国内具有吸引力,更是让无数国外人士向往。”姚洪武向记者介绍,该校留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还饱览了成都美景、享受到了成都的休闲生活。“记得我的一位法国中医朋友,每年他总是要找学习、交流等缘由来到成都住上数月。他告诉我,答案很简单:因为,成都太巴适了!”

“随着开放的推进,成都人没有躺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文翁办学、《华阳国志》、雕版印刷等数不清的伟大创举的美誉温床上,也没有埋怨因地处四川盆地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自然地貌。而是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奋力进取、大胆开拓,从来没有固守盆地,且身怀勇敢冲破盆地的桎梏。”姚洪武认为,近年来,成都不仅引来了17国的领事机构、106条国际(地区)航线、281家世界500强企业,还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和现代城市管理体系。“成都这些成绩的凸显,还表现在了来我校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身上:他们不是学完就回去了,而是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不少人改变了之前的主意,留下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更有许多人毕业后留在了成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逐步从沿海开放转变为全方面的对外开放格局,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城市一跃成为开放的前沿。”姚洪武感慨道,成都抓住了历史机遇,积极融合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立体全面开放的新格局量身打造了新的开放政策:全面建成国际门户枢纽、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全面建成国际化公园城市、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同时,成都还设立了成都市友城奖学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这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朋友来成都参观、交流、学习、创业,留在成都,扎根成都。”

本报记者 王李科

新闻推荐

感受乡村诗情画意 绿道串起农商文旅

坐在一个颇有特色的咖啡店,从重庆到成都旅游的苏先生颠覆了自己的想象力——这里以竹栅栏和砌石为墙,猪槽点缀为小景,将旧农...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