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道桥人的工作日志 ——记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工作人员代其林

成都日报 2018-05-16 02:37 大字

代其林,一个从事道桥管养工作36年的老道桥人,他的生命永远地停在了5月14日晚上11点多。在对高新西区、都江堰点位进行督查时,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他的工作日志也永远地定格在了5月10日。

代其林,今年52岁,是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第二管理所路政督查组督查管理人员。从16岁参加工作开始,代其林就和道桥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主动请缨调班

他再也醒不过来

“老廖,你脸色不好,我帮你完成明天的督查工作嘛。”5月10日,代其林刚刚完成自己那一组的设施督查任务返回单位,填写工作日志时,发现另一组的同事廖春源脸色很差,询问后才知道老廖生病了。然而,每一天的督查工作都是定好了时间和人的,每个工作环环相扣。于是,老代主动请缨帮助完成第二日的督查考评工作。“老代,麻烦你啦!”同事廖春源投去感激的目光。

老廖怎么都没想到,这次对话居然成了他和老代的最后一次告别。因为一次意外,代其林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熟悉的巡查车上,工作日志《全市道路桥梁监督考评问题明细表》也永远定格在了2018年5月10日。

5月11日上午9点多,当老代和组员刘松、司机田纲对高新西区、都江堰点位进行督查时,突发意外——在西芯大道12号路段上,一辆小轿车突然从左侧车道超车,斜跨三根车道急速变道,撞上了正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的督查工程车。工程车当场被撞到了绿化带里,推出20多米远的距离。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老代受重伤,被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在ICU的这4天时间里,在家人和单位的要求下,医院为代其林做了两次脑手术,希望能挽回他的生命。然而,5月14日晚上11点多,代其林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老同事眼中的“代娃儿”再也喊不答应了,那张和善而坚定的笑脸永远地定格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36年足迹踏遍成都

却找不到工作的照片

“这几天,同事们找了一下,可是都没有找到一张和他一起工作时的照片。”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第二管理所副所长林崧说,“太忙了,根本顾不上拍照片。”

“老代就这样走了?我不相信啊。‘5·12’汶川地震时,我就和他一起在抢着安装生命通道,他一直都和我们在一起……”跟老代一起拼命工作的场景,廖春源还历历在目。10年前,老代和他们一起为“5·12生命通道”护航。“当时,要把一环路上拆过来的临时护栏进行组装,先拆后装,羊西线上10多公里的生命通道,是我们花了一天一夜架起的。”

2008年1月到10月,成彭高架正在修建中,公交车辆也临时改道不经过工地,老代跟同事们每天骑车到工地上巡查,成彭道路巡查来回15.2公里,“要巡查完,除了进出城两边一两公里道路可以骑车外,其他都得走路,每天10多公里。”同事范儒贵回忆。

2009年,因为人民南路变道改造工作,人民南路气象宾馆路口的地下自来水管线、煤气管线和电力管线,需要进行迁改,工作繁琐复杂,协调难度很大。“如果不是老代一次又一次地找三方沟通协调,开了多次现场会,我们的工程进度推进不会有那么快。”

“2013年,人民南路上交通组织有变,拆装护栏三个通宵,老代没喊一句累。”老廖细数老代对工作的敬业,表示佩服。

每一天,老代和同事们的日程都被安排得满满的。36年,他的足迹踏遍了成都。看不到成绩,就连工作的照片也找不出来一张,留下的只有厚厚一叠工作日志。

坚守在巡查的道路上

“火眼金睛”识道桥病害

“他,晚上常常不在家,经常大清早才回来!”他的老伴说。

“以前,我们都是维护护栏的,把道路中的护栏安到需要的地方,有些工程要开建的时候,有些交通组织需要变更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搬运护栏。我们做的就是最基础的工作,一截一截地搬运,一截一截地安装。”

“道桥人白加黑工作机制以后,常常一站就是一个通宵。”因为白天要恢复交通,只有晚上施工。

“防汛期间一下大雨,大家都在往家里跑,我们必须出去巡查道路桥梁……”

从去年8月开始,老代的工作有了新变化——他成了第二管理所督查管理组的一员。那时,成都启动全市城市道路桥梁设施监督考评工作。第二管理所负责对青羊区、武侯区、高新区、温江区在内的11个区域进行监督考评。每个月每个区域随机检查5条道路,一座桥梁,且每月的考评设施不重复。

工作量之大,任务之艰巨,让一些同事产生了畏难情绪。而老代却主动请缨并带动大家一起报名,“有啥子嘛,我就不相信我干不了”。“枯燥、无聊、没有成就感,就代娃儿愿意干。”对代其林来说,只要是在道路上就都是他的本职工作,没有优劣之分。

至此以后,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老代和他的组员们不是在督查设施就是在去督查的路上。在老代的“火眼金睛”下,相关区县道桥管理部门每天都会收到老代的“问题清单”。

在老代和他的同事们认真坚持下,以人民南路、人民北路为界,往西走的这些区域,道路桥梁品质的逐渐提升。“城市管理的工作永远都不会有结局,只是在不断变好。”林崧说。

近年来,智慧道桥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原本还不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代,主动学习市道桥监控中心新上线的“道桥管理”APP,请教同事,询问子女,“活到老就学到老,不能拖后腿”。

同事眼中的“乐天派”

成千上万个道桥人之一

城市道桥的安全运行管理是一座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桥安全运行管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懈怠。

而在安全的背后,是成都成千上万个道桥人风雨无阻的付出,无数个看不见的夜晚的艰辛守护。老代,就是这成千上万个道桥人中,最普通而平凡的一个。

饿了就路边吃碗面,困了就车上眯一会,这是成千上万个道桥人日常生活的一幕。“马路上、车上、路边都是我们的办公室。”

“拆除人民南路的护栏时,他的膝盖都积水了,都没有休息过一天。”在家人心里,在同事眼里,52岁的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成都市道路桥梁管理处第二管理所职工代其林是一个从不叫苦、不叫累、不埋怨的乐天派,“发现问题了,解决了才能保证道路桥梁安全。”“一年365天,道路桥梁设施可不会休息,我们也都要挨到检查巡查,天天都和道桥在一起。”林崧说。对于城市管理来说,道桥守护容不得半点闪失。

从以前的拿着笔,带着记录日志,到现在的带上手机,带着记录日志,成千上万的道桥人每天都在路上,看看路面有没有沉降,人行道路面有没有烂碎;汛期里,道桥人要看看水位有没有上涨到标志线,需不需要对桥墩过低的桥梁采取什么措施……

截至目前,成都城市道路共4873条,总长度3537.03公里,总面积9684.11平方米;各类城市桥梁共1179座,总面积481.12万平方米。每一条道路上,每一座桥梁上,都有和老代一样的“道桥卫士”默默行走,默默付出。

本报记者 李霞 文/图

记者手记

因为有他们 道路桥梁才会更安全

听老廖和其他几位同事讲述“老代”“代师”的故事,我发现,他们并不十分善言谈,采访过程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但是,他们都有着和老代一样的品质:埋头苦干,不去表达累和苦,把汗水和艰辛都留在了我们的每一条街道和桥梁上,“大家就习以为常,干着、干着就不晓得累了。”

数不清的夜晚,计不清的公里数,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夜里,这成千上万的道桥人,他们无声守护着城市的“安全桥梁”,守护着我们脚下的路……

他们也是我们城市管理人的一类。也许,我们都看不到他们的工作;也许,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的掌声;然而,在城市里,那一条条平整的道路,一座座安全的桥梁背后,是对他们无私守护的最有力见证。

道桥卫士,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道路桥梁才会更安全。

新闻推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母亲河” ——写在《千里江河万古流》系列报道刊发之际

(详见十七——十九版)  本报记者韩秀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母亲河”。无论是在我们...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