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缀田园 青山绿水绕林盘 2022年前 成都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屈 军
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彭万忠
解读川西林盘
保护修复工程
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的川西林盘,因其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其“随田散居”,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与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是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风光。作为成都市十大工程之一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具体将如何开展?成都晚报特邀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屈军和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彭万忠,进行了解读。
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川西林盘 现存5600多个
成都市共有林盘约12.11万个
林盘总面积54185.37公顷
林盘内居住人口362.56万人
人均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其中居住10户以上,形态完整的大中型林盘约1.02万个
据市建委副主任屈军介绍,川西林盘遍布于四川平坝,集中分布于都江堰灌区(即都江堰扇形冲积平原)。林盘是自流灌溉农耕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川西地区农耕生产生活条件及社会意识所驱动自然形成的居住形态。川西林盘的形成及演变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地域自然环境和农耕文化特点。川西林盘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生态复合体,维持着群落和物种形成的稳定性。林盘结构所具有的林、田的生产格局和林、院的居住模式很类似森林与草地和灌木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这一线性区域的生理机制等同于群落交错区,由于群落交错区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使林盘具有更丰富的物种。
川西林盘衍生于成都平原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之间,是古蜀农耕文明的直接产物。这种人群随田散居的大格局,创造出基于川西传统农耕文明而又独树一帜的内陆生产生活模式。林盘中的居民生产生活皆可依托林盘资源开展,形成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养生态系统”,这种生产生活模式也易于产生并传承如地方美食、节庆习俗等独具特色的川西传统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2014年统计,成都市共有林盘约12.11万个,林盘总面积54185.37公顷,林盘内居住人口362.56万人,人均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其中居住10户以上,形态完整的大中型林盘约1.02万个。2014年《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规划》从12万个林盘中优选出大中型林盘规划保护点6645个,其中,聚居及乡村旅游保护点3567个、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保护点3078个,林盘保护面积15616.97公顷。现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林盘仅存5600多个。
加强外部风貌塑造、提升内部功能 打造成都旅游靓丽名片
投入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3亿元
完成350多个林盘整治
命名了两批“成都市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共100多个
据悉,成都市近十年来以传统林盘综合整治和依托林盘建设美丽新村两种方式开展林盘保护利用。一批传统林盘综合整治利用项目,一批依托林盘实施土地整理建设的组团化、院落式、林盘型新农村综合体均做出了示范。先后共投入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3亿元,完成350多个林盘整治,命名了两批“成都市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共100多个,充分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保护和利用林盘来建设新农村,已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目前,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一轮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已全面启动。成都市将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按照“尊重自然,传承文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保护、修复利用”的原则,制定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总体方案,修编川西林盘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技术导则。系统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体现天府记忆乡愁、独具天府文化魅力,可参与、可体验的林盘聚落和旅游目的地,实现成都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与修复,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展示天府文化的地理标识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
据介绍,具体实施中,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加强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充分依托林盘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天然的地形地貌,彰显“山、水、田、林”自然景观,保护好林盘周边环境景观要素的完整性和空间格局,形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人家”的川西大地田园景观。
同时,加强对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的指导,强化“可游、可观、可居、可业”的保护利用理念,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利用,统筹实施山水林湖院整治,突出对林盘景观形态、林木、川西民居建筑的有效科学管控,通过修复林盘生态环境、恢复林盘植被群落、优化提升林盘生态功能、植入现代产业功能,分类打造旅游型、商务型、文创型、博览型、宜居型等现代特色林盘。
今年修复300个林盘 三种类型分类推进
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
特色镇+林盘+景区
特色镇+林盘+产业园
根据规划,2018年—2022年,成都市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其中, 2018年启动林盘建设300个(20—30个川西林盘作为试点示范);2019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2020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2021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2022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
具体来说,成都市将全面系统梳理全市林盘资源,摸清现有林盘数量、规模、面积、人居状况、民居建筑、古树名木、原生树木、河道沟渠、沟渠湿地、文物古迹、古井古桥等,分类甄别出具有一定规模和保护利用价值的林盘。同时,开展“现代特色林盘建设模式课题研究”,对传统林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解析,现代林盘建设的目的、定义、特征及建设模式深度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编制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建设方案和技术导则,指导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工作。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按照“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三种类型分类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都江堰精华灌区保护,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公园、土坯房改造行动计划、农业产业功能区的建设,2018年选择20—30个左右的特色林盘先行试点示范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集“山、水、田、林、院”美丽田园风光和现代功能集聚的川西特色林盘。
川西林盘特点
丰富多样化的生态物种
宜居的地域性独立小气候
独特而历久弥新的文脉传承
实施计划
2018年—2022年
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
2018年启动林盘建设300个
(20—30个川西林盘作为试点示范)
2019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
2020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
2021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
2022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
专家
访谈
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彭万忠
川西林盘
天府聚宝盆里的珍珠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成就了天府之国,更孕育了技艺精湛、流畅飘逸、温润婉约、丰富多样的建筑园林景观,林盘将美丽天府的元素集于一身。外围“千里沃野、号为陆海”,盘前稻香蛙鸣、曲径通幽、流水潺潺,盘中庭院舒展、藏风纳气、鸡犬相闻、竹笼葱葱,盘后林木森森如青山护卫、田间地头瓜果满枝。建筑群以中部半围合式“五分水”坡顶庭院为中心展开,以各型开敞院落建筑形成一二十户建筑群。建筑就地取材,或石柱砖墙琉璃、或木骨白墙灰瓦、或泥砖土胚麦秆,丰富多样。龙门、檐廊、格窗、雕刻、彩绘精巧美观。川西林盘就是天府聚宝盆里的一个个珍珠,每个都散发无穷魅力;它们弥足珍贵,值得成都市民世世代代全心呵护。
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摄影 孙琳
新闻推荐
加工赶点 施工人员连续四个月吃住在公司 游客明年可乘有轨电车游都江堰
旅游项目进行时高规格的会议在向世界展示成都旅游形象的同时,也给成都旅游接待能力提出了考验。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举行期间,上百位参会嘉宾兵分两路,对成都旅游业进行了一次专业性...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