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 描绘游仙治水兴水新画卷 ——来自游仙区推进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报道
游仙区现有涪江、芙蓉溪、魏城河、徐东河等主要河流9条,全长236.67公里,被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贯穿全境,渠道总长352公里。
2014年,游仙区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三年多来,游仙区积极探索“河长制”,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化细化措施,形成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先进经验。中国水利报、新华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绵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游仙区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工作经验作了深度报道。
那又是什么让游仙区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如此璀璨夺目呢?
游仙区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宗文说,2014年以来,游仙区紧扣“生态游仙”发展战略,以“河长制”为抓手,着力治理“清三河”(黑河、臭河、垃圾河),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六大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积极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强力推进河湖管护“联防共治”“源头防控”“综合治理”工作举措,让群众反响强烈的省级河道涪江、市级河道芙蓉溪、魏城河、县级河道徐家沟河河道的水质显著改善。
□黄友勇郑春平李忠泽文/图
坚持联防共治构建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
坚持联防共治,创新实施“五级联动”“两长联护”和“部门联防”的工作举措,构建了河湖管护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
“五级联动”,构建工作“指挥线”。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总河长,区委区政府班子领导为主要河流河长,乡镇长(街道办主任)、村(居委会)主任、村(居)民小组长为辖区河长的五级管理体系,形成了党政领导共抓、乡镇全员参与、层层压力传导、人人职责明确的治水责任链条。每年公布乡镇“河长制”成绩单和各流域水环境状况,并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充分运用《点题监察执行情况报告》《审计结果报告》,为区委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考核、任免和奖惩提供重要依据。
“两长联护”,夯实日常“巡查线”。按镇乡设置“河长制”公示牌20个,按流域设立巡河员公益性工作岗位20个,落实河道“巡长”,强化河道日常巡查管护。三年来,各级河长巡河累计行程17万余公里,发现河道存在问题200余处,并积极落实整改,积极引导群管群治,组建河湖管理协会22个,落实河道群众管护“会长”,依托村(居)民自治公约,规范排污水、倒垃圾等行为,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维护、自我治理的河湖管理群众工作机制。
“部门联防”,整合治水“执法线”。整合水务、环保、公安等部门执法力量,创设水务警务制,落实公安、水务、环保、农业等执法人员担任兼职水务警长、警务员,建立区级水务警务室、镇乡(街道)水务警务工作站,通过采取“四级警长”联合执法,组建河道流域水务警务执法大队,加强企业排污、非法采砂取石、肥水养殖等行为整治。
坚持源头防控建立全流域监督管理体系
坚持源头防控,创新实施“咬准跨镇乡流域关键”“转变‘就河治河\’思维”“紧盯小微源头污染”和“严格涉河工程监管”的工作举措,建立了全流域监督管理体系。
咬准跨镇乡流域关键,管好“大动脉”。以辖区内主要河流涪江、芙蓉溪、魏城河为重点,实行水环境断面考核和生态补偿制度。启动实施“引沉济芙”“引清济芙”水系连通工程,强化水系绿化,今年完成绿化芙蓉溪河岸长度约10公里,折合造林面积540亩;抚育、封育管护沿岸森林面积8.3万亩,极大地推进了河道岸线风景区建设:投资8240万元在芙蓉溪街子段、新桥段、游仙欧家坝段和魏城河柏林段防洪治理河道17.2公里,整治堤防8.56公里、河道疏浚9公里,促进了流域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全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转变“就河治河”思维,整治“小内脏”。加强沿江沿河工业污染源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投资整治15家企业污染物排放,关停取缔5家重污染企业;出台《全面禁止肥水养殖工作实施意见》,成立“游仙区水产生态养殖开发联合会”,引导鼓励生态养殖;推进以镇村垃圾转运处理体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为主体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恢复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紧盯小微源头污染,维护“细血管”。在管好“大动脉”、整治“小内脏”的基础上,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强化小微水体“毛细血管”治理。建立区、镇乡、村、组、户五级联动机制,按照“谁使用谁管理”和“就近原则”,强化房前屋后、田间路旁的水沟小渠管理、治理和保护责任主体,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河长体系。
坚持综合治理形成全方位治水管水新格局
坚持综合治理,创新实施“‘软\’‘硬\’结合”、问诊水脉、岸线划界和压实责任的工作举措,形成了全方位治水管水新格局。
“软”“硬”结合,打造水利文化治陋习。从“硬”处入手,以“一处工程就是一处景观,一条流域就是一道风景线”的标准,专项投资修建文化堤防4.2公里,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并扎实开展了河道的划界确权工作,制定完善了“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从“软”处着力,鼓励本土作家学者以“水”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积极开展水环境保护进单位、进校园、进村(社区)“三进”活动,以“小手拉大手”“干部带群众”“城市带农村”“建立巡河APP”等方式,凝聚起全社会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问诊水脉,强化排污管控治污染。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在全省率先出台乡镇污水处理厂(站)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河长制”试点三年多来,投巨资在各乡镇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17个,管网90余公里,开展环保执法600余人次,开具整改通知单116份,关停对水环境构成威胁的养殖场、屠宰场136个,完成规模养殖场整治提升工作。
岸线划界,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河道水域岸线确权划界工作,游仙区先期在芙蓉溪、魏城河、徐家沟河划定岸线控制线,划分岸线功能区,并逐条逐段对功能区权属、属性进行登记;开展河道带状地形图实地测量,标出河道管理范围线,按照所处区域的间距要求标出界桩位置;根据河道实际情况分别按250米、500米距离安装界桩及管护标识牌。
“实行河长制,实现河长治”,是游仙区委区政府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的惠民工程。由区水务局牵头并有效实施一系列落地落细落实改善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民生工作举措,广泛受到了游仙群众的好评和点赞。凤凰乡凤凰村志愿者万登孝介绍说:“我们这个贯忠河以前是河水浑浊有臭味,两边垃圾堆得多高,经过三年的清理整治后,现在河水清澈、河流畅洁、河岸整洁……”。
“在新一轮河长制工作中,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是我们当前的工作核心。”胡宗文表示,“游仙区水务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创新河长体制机制、建立智慧水务系统和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为抓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进一步筑牢河长制工作基石,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为建成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生态游仙贡献‘水务力量\’而努力奋斗!
游仙区领导调研河长制落实情况
游仙区领导调研河长制落实情况
游仙区河道管护协会全面推广现场会
南充市调研游仙区水务警务工作站建设情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钧罗静今年,寿县安丰塘因为“稻田画”火了一把。当登上千年安丰塘畔的观景台上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安丰塘水库北堤广袤的田野上,带有“楚都”、“寿县古城门”、“天下第一塘”、“芍陂亭...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