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产业发展深度述评(下) “高位对标”如何对?

成都商报 2017-07-18 02:59 大字

□成都商报评论员 刘琴

从芝加哥、新加坡,到北上广深、天津、重庆、杭州、武汉,这些对标城市,或与成都有着大致相同的转型环境,或与成都有较为接近的自然禀赋,或与成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城市发展历程,其共性,就是这些城市都是某一产业领域、某一地理范围的标杆。由此,折射出成都“对标”的量级和层级,也凸显成都的产业“雄心”。

(一)

2017年的成都,其城市与产业,在一个长期互动调整、新旧更替、动态提升的耦合过程中,已经双双走到剧变的前夜。

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到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不仅是“名头”之变,更是实质之变;不仅是局部之变,更是格局之变、全局之变。

当成都完成了从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三级跳,成都的城市使命,已经不局限于四川、西部的引领辐射示范带动,而是要肩负国家使命、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而作为支撑的成都产业体系,也早已跳出一城一地,不囿于单一的经济体量的变化,而是立足于产城一体、产城同兴,着眼于区域带动力、国际影响力。

换言之,今时今日,成都的发展坐标系已经发生了深刻而鲜明的变化。在一个更纵深、更广阔的发展时空坐标系中,成都将寻找怎样的基点,去重构产业的空间轨迹?去重塑城市的经济地理?

(二)

从某种角度而言,成都产业发展大会给人最大的冲击,不是其宏伟的产业构想,而是关于城市间产业竞合的深刻剖析,是对标之下对成都不加掩饰地自我批判——

与上海相比,成都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成都造”总体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与深圳相比,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为深圳的4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深圳的26%;与杭州相比, 2016年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541亿元,占GDP的21%,成都两项指标均不到其1/4。尤其振聋发聩的,是兄弟“德比”:与重庆相比,成都的优势同样在减弱……每一步差距的丈量,都是科学的数据支撑;每一个单一数据的背后,都是理念、政策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累加。

毫无疑问,对标之下,成都发展的痛点、阻点,暴露无遗。

成都的官员们对此番情景并不陌生。“目前,在航空枢纽功能方面,成都对重庆、昆明等西部城市的领先优势正在缩小。”4月4日,天府国际机场,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其履新后调研的第一站,便如此直截了当地“对标”。其后,“对标”成为成都各项规划制定、各项工作推进中的“常量”。到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标”更被写入党代会报告中,由此成为成都重塑经济地理、重构产业,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方法论。

(三)

从本质上来说,方法论是一种实用性理论,是对现实世界运转规则的高度概括。方法论也许不能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但是,通过方法论,可以看到问题的内在矛盾,看到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因而,对标之于成都产业重构,绝不仅仅是数据的比较、分析、判断,而是以此反诸求己,去深入到问题的底层,去深挖现象背后的本质,去搞清楚成都到底要干什么、要干成什么;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经验照搬、模式照搬,而是去研究先发地区政策制定的深层考量和逻辑起点,去捕捉其谋划发展的战略格局和眼界胸怀。

由此出发,重新描绘成都的产业曲线,将是怎样一条完美的轨迹?

(四)

如果说城市的成长坐标通常由标位、标向和标准共同构成的三维坐标系,那么,成都产业发展的标位,就是“国际影响力、区域带动力”,这是事关城市长远发展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锚杆”;标向,就是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这是决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针”;标准,则是“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有什么样的标准,就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基点,也决定了成都产业将因循何种轨迹。

与这一“标准”相呼应的,是产业发展大会上一份名为《成都与部分国内外城市产业发展比较分析》的配套文件。从芝加哥、新加坡,到北上广深、天津、重庆、杭州、武汉,文件中罗列的这些对标城市,或与成都有着大致相同的转型环境,或与成都有较为接近的自然禀赋,或与成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城市发展历程,其共性,就是这些城市都是某一产业领域、某一地理范围的标杆。

由此,折射出成都“对标”的量级和层级,也凸显成都的产业“雄心”。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从对标城市的选择,不难看出,成都的产业发展,已不是四川成都、西部成都的概念,而是置身于链条顶端,置身于国际大环境,贯穿着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全球视野,贯穿着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国际标准。

(五)

有趣的是,发明几何坐标法的笛卡尔,同时也是“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哲学命题的提出者。当我们审视成都发展的坐标,就会发现,其每一个精心选择的点位,每一条将要由此生发的曲线,都伴随着“我思故我在”这一关于自知和自省的思辨。

长期以来,盆地意识仿佛成了成都发展的一种宿命。造成这一现象,既因落后的思维方式、匮乏的专业能力,也源于局限的视野所导致的对外界变化的不敏感。外界千好万好,不如人民公园里一张竹椅。然而,画地为牢,难以支撑国家使命;井底之见,不能成就“大成之都”。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成都,有擦亮世界双遗产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有改写世界金融史的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在法国旅行家古德尔孟笔下,她是“东方巴黎”;在马可·波罗看来,她是“东方威尼斯”。盛誉,不是因为盆地之中的“偏安一隅”,而恰恰是因为开放。开放产生交流,产生沟通,也才触发了创新,留下成都辉煌的历史一页。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未来的起点。对标,就是要立足大历史观,去梳理城市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教训;就是要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去贯通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路径下构建的产业体系,才载得动历史的辉煌,托得起未来的梦想。

(六)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当成都正以全球为范围,寻找产业出发的参照系,殊不知,成都自身也成为其他城市的对标对象。2017年1月,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明确提出,要“振兴大西安、全面对标成都”。紧接着,西安各路人马一拨一拨先后赴成都考察学习。同时,在西安市举行的“追赶超越”擂台赛中,成都相关区县同样被列为重点对标对象,比如西安高新区提出的目标是“追赶北上,超越成都”;西安市未央区提出的目标则是“追赶杭州西湖,超越成都武侯”。

可见,对标,不等于自我否定,而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标,也不等于自我沉沦,而是凝聚起“敢拼才会赢”的精气神,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后发赶超,最终弯道超车。

新闻推荐

因地制宜细化措施 推进“治霾十条”

成都推进“治霾十条”,让市民更多地看到蓝天白云本报资料图摄影张青青如何让市民更多地看到蓝天白云、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治霾十条”出台后,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战线的主要力量,各区(市)县也纷纷...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