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炎培:手书三十二字“家训”

华西都市报 2016-03-26 15:44 大字

1947年,黄炎培在延安和毛泽东主席在一起

黄炎培全家福

1941年,黄炎培先生在四川灌县创办了“都江实用职业学校”,他亲自担任都江实用职业学校的董事长。地点在今都江堰市丰都庙。这是一所面向农村的职业学校。后来在灌县,黄炎培“不送儿子读名校”而读职校的故事名噪一时,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局面终于打开,一期比一期招收的学生多,为四川培养了许多农业实用技术人才。

第一期只招了十余名学生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发展职业教育,宣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

黄炎培还身体力行,经常给孩子们讲爱国、诚信、勤学、苦练,做一个有劳动技能,能自食其力的人。他将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坚守的原则和信条总结成三十二字的家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初时也有人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家训持怀疑态度,认为他自己未必就能做到。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将书本知识和劳动技能严重分离的旧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黄炎培在四川灌县创办“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时就遇到这种旧思想的重重阻力。

1941年,黄炎培到四川灌县创办“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地点在今都江堰市丰都庙。这是一所面向农村的职业学校,也是黄炎培创办的众多职业学校中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所。

丰都庙房舍破旧,设施简陋,虽然黄炎培先生通过各种关系请来了许多优秀老师任课,又得到当地政府支持,购得实践用的数十亩试验田,但家长们一看到这个在破庙子中办的学校,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读书。第一期只招收了十来个学生。

将四儿子转到贫民区就读

黄炎培和时任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的校长沈肃文,就亲自到学生和家长中去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他说,校舍的好坏并不是培养人才的决定因素,当年黄埔军校校舍在国内众多学校中并不是最好的,可黄埔军校却培养了中国最多最好的人才。

沈校长就给大家讲黄炎培先生的家训故事。

黄炎培的四儿子黄大能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上初中时读的是沪江大学附属中学。沪江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名牌学校。就读学生多为富家子弟,多有攀比风气。其时黄炎培先生正在提倡和力促发展职业教育,于是就决定将黄大能转到上海南市陆家浜贫民区的中华职业学校就读。

黄炎培的决定不仅四儿黄大能不高兴,连一贯支持他的家人也想不通。以黄炎培先生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读什么学校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黄炎培先生说,我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给黄家培养一个贵族子弟。最后他还是说服家人和四儿黄大能就读职业学校。

十多年后,黄大能以优异成绩到英国留学,黄炎培仍不放心,亲自手书三十二字的“黄氏家训”赠予黄大能,谆谆教诲,并要求将这三十二字的“黄氏家训”传给后人。

黄大能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混凝土技术专家。

家长踊跃送孩子读职业学校

黄炎培不送儿子读名校而读职校的故事在灌县传开,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局面终于打开,家长踊跃送孩子来读职校,一期比一期招收的学生多,为四川培养了许多农业实用技术人才。

黄炎培以严格的家训教育和培养子女,子女们个个成才,除了老四黄大能,其他孩子也都是行业精英:老大黄方刚,美国卡尔登文学硕士,哲学家;老二黄竟武,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老三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水利专家;老五黄必信,大连工学院老师;老六黄万毅,著名教授,经济学家。

黄炎培的子女不仅遵循父亲家训,还向下一代传承。据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一份1947年6月黄炎培三子黄万里的家书,信中提到黄万里的儿子黄观鸿的一件小事,信中写道:“观鸿决不肯坐黄包车到学校去,问其何故,答谓:‘看见车夫满头汗珠滴下来,我就不想坐了。\’此语出诸天真无伪之孩童,使男闻之十分感动。”黄万里认为,儿子仁慈的秉性,就是受父亲黄炎培三十二字家训的影响。

尽管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解放后就改为农场,现已是城区的一部分,但至今在都江堰,“黄氏家训”和“不送儿子读名校”的理念都深为当地人接受,成为许多课堂里的“必修课”。 明戈 文/图

新闻推荐

成都双遗马拉松最美赛道迎来 3 万选手

肯尼亚的选手基贝特获得全马男子组第一蒙克萨亚·巴亚特索格获得全马女子组第一2016成都双遗马拉松3月27日在都江堰举行,近三万人参加。华西都市报讯(记者闫雯雯摄影陈羽啸)3月27日,由成...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