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都江堰 党建引领变党政“独唱”为党群“合唱”
都江堰用“微治理”打通群众自治“最先一公里”。
“第二届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都江堰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纪实
12月1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创办的“第二届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都江堰市作为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的探索者,以《党建引领院落自治——深化“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都江堰探索》为题,全面介绍了都江堰市深化成都“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及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的创新经验。
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构建都江堰基层善治新格局
2014年底,都江堰市城镇化率达到54.56%。
农村群众从农民变市民以后,如何让他们融入新的生活,如何让社会治理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群众需求的多元化?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准则,都江堰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也秉承祖先的这一理念,围绕深化四川省和成都市“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深化,积极探索,以融入式党建为治理牵引,以院落(小区)基本单元为治理依托,以培育多元社会组织为治理支撑 ,以院落环境整治和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为治理载体,探索了一条“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管理、群众主体、多元支撑、依法治理”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完善了“院落-小组”功能互补、“社区-小区-楼栋”三级互动和“乡镇(街道)-村居”有机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弥补了城乡治理缺失的最基础环节,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夯实了群众自治最先一公里。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善治新格局。
把干部赶进院子一年解决1.5万件民生难题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都江堰市把院落(小区)作为党员干部落实工作、发动群众的主战场,把党员干部“赶”进院落,通过坝坝会、林盘会、乡村夜话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收集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拉近了干群关系。如今,坝坝会、院落夜话,已经成为党员干部调解纠纷,和老百姓拉家常的最好的平台。
仅去年以来,该市3万余名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就达61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十余万条,结成联系帮扶对子14457对,解决民生难题15000余件。
都江堰市柳街镇黄家大院主人黄怀清感叹:“以前,一年难得见干部几次;现在,干部是我们院子里的常客。”
重建自治单元群众由“看戏人”变为“唱戏人”
为实现群众自治落地,都江堰用“微治理”打通群众自治“最先一公里”。
都江堰还探索重构自治单元,搭建参与平台。同时,建立了院落小区管理经费多渠道筹措、物业服务“双向”互评、美丽院落评比激励等机制,让资源在院落小区整合、力量在院落小区凝聚、服务在院落小区集成,实现了群众问题群众议、群众事情群众办、办理效果群众评。
在自然散居院子的基础之上,按照“地域相近、群众自愿、便于自治、便于服务”等原则,重构治理基本单元,将农村原有的3000余个自然院落按照50—100户,农集区、新居区、老旧院落和商品房小区则以小区为单位,按照300—500人的适度规模,全市城乡共整合成1516个院落(小区)自治单元,建立了院落(小区)党组织,选举成立了院落管委会、小区业委会自治组织,搭建了物业管理、矛盾调解等群众自治平台,初步建成了“党建引领,院落自治”的工作格局。
经过近两年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与推广,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到社会治理中来,以各种方式发挥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都江堰市的基层治理的“大合唱”,没有局外人、局外事,院落整治,群众齐参与;城市管理,社会全动员;产业发展,各种协会齐发力……
都江堰确立了打造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党建引领、院落自治”既引来了全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大合唱”,也共同唱响该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主旋律。专家看法/
都江堰探索的基层治理之道可复制
都江堰正在探索的基层治理路径还引起学者的关注。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认为,都江堰市近年来着力“院落单元,党引民治”推动地方善治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融党的领导、人民参与和依法治理为一体的中国基层治理之道,既解决当下紧迫问题,更着眼于治本之策,是新时期基层治理创新的再出发,对推进地方善治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图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受伤民警蒋清楠。男子走过斑马线,持刀的手背在身后。男子持刀朝副驾室刺去。民警鸣枪示警。行凶男子被警方制服。“我包包被抢了,在金安路83号,你们快来!”2月17日晚7点40分,一个报警电话打进...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