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变党政“独唱”为党群“合唱”——都江堰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纪实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上,都江堰市以《党建引领院落自治——深化“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都江堰探索》为题,全面介绍了都江堰市深化“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及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的创新经验。
都江堰市围绕“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以融入式党建为治理牵引,以院落(小区)基本单元为治理依托,以培育多元社会组织为治理支撑 ,以院落环境整治和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为治理载体,探索了一条“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管理、群众主体、多元支撑、依法治理”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巩固了社会治理中基层治理这一最基础的环节,构建了完善的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群众自治“最先一公里”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善治新格局。
干部走院子——半年解决上千起群众反映的问题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都江堰市坚持把院落(小区)作为党员干部落实工作、发动群众的主战场,以坝坝会、林盘会、乡村夜话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该市还开展了党员认领自愿服务活动,召开“乡镇(街道)党委—社区支部—普通党员”三级见面会,以社区(院落)为基本单元,将每位党员的特长、服务承诺、联系方式进行公示,实现双向选择、精准服务。到目前,全市院落党员骨干服务队伍发展到2362支。同时,推行社区“大党委”和党建联盟机制,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融入社会组织里、带入文化活动中,例如,该市天马镇建立了德宏农庄综合党委、幸福镇建立了“商圈联盟”、向峨乡成立了越宇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等,通过党组织引领,成功整合园区、商圈、行业各种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有效延伸了党的工作和组织触角,畅通党组织微循环功能。
都江堰市以群众需求为党引民治的持续动力,将“党建工作、平安创建、警务工作、法律服务、便民服务、卫生计生、文化活动、文明新风”等公共服务下沉到院落(小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同时,还建立党员给群众“晒单”,群众为服务“签单”,群众代表为服务“打分”的服务质量评议机制,促使党员干部主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仅去年以来,该市3万余名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就达61万余人次,召开坝坝会、林盘会、座谈会等上千场,收集意见十余万条,结成联系帮扶对子14457对,解决民生难题15000余件。
扫把革命——柳街院子旧貌换新颜
地处都江堰市最南边的柳街镇,一座座白墙红瓦的院落,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安宁和谐,微风拂过,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让田园乡间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走访院落,目之所及,到处干干净净,过去中国农村常见的垃圾、杂草在这里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栅栏、美丽的花草、干净的路面,停放有序的车辆。
乡村由杂乱变整洁,由脏变干净,柳街镇是如何做到的呢?从2013年开始,依托干部“走院子”形成的工作机制,都江堰市开展了以“美丽我家·美丽我院”为主题的院落环境整治提升和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都江堰市将全市城乡农村散居院落按照50—100户为单位,集中居住区以300—500人的规模,共整合为1516个院落(小区)自治单元,并建立了院落(小区)党组织,选举成立了院落管委会、小区业委会自治组织,搭建了物业管理、矛盾调解等群众自治平台,初步建成了“党建引领,院落自治”的工作格局。科学划分了自治单元后,镇村两级党组织,便通过走访村民、开“坝坝会”等方式,引导村民开展“美丽院落”评比,调动群众的荣辱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村公资金的优先使用权等奖励措施,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最终实现了民事民管、民资民筹、民诉民解。
创新积分制——志愿者获就医绿色通道奖励
都江堰市灌口古镇,被誉为西蜀第一镇,是都江堰市著名的风景胜地,游客众多。灌口古镇有一条395米长的杨柳河,杨柳河小桥流水人家,两岸垂柳依依,历来是外地游客喝茶品茗,体验慢生活的好去处。
然而,多年以来,这里却因为游商占道经营,油烟肆虐,脏乱不堪。坐拥优质的旅游资源,却频频面临居民投诉和商户信访,整治杨柳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关键时刻,志愿者服务队在整治杨柳河过程中立了大功。“城市你我他,管理靠大家。”杨柳河社区文艺队骨干刘清认为:自家门口的环境,我们不管谁来管?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她和几十个热心的社区居民成立了柳河社区志愿者队伍,戴上袖章,拿起标语,走上了街道,为城管执法当起了后盾。
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各类协会、社团和志愿者队伍也纷纷加入整治行动,不到半年时间,游商撤走了摊位、坐商让出了道路,杨柳河就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初“战”告捷的柳河志愿队,趁热打铁,划分出“文明劝导”“温情关怀”“书法绘画”“文艺宣传”四个服务小组,成立了多个社区组织团体,从方方面面渗透到社区的治理中。还通过积分的方式,给最活跃的志愿者给予“就医绿色通道”“商家赞助旅游”等奖励,社区居民的自治积极性越来越高。
目前,该市各类社会组织已累计达800余家,其中乡镇备案类社区(院落)草根社会组织达350余家。通过组织带动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实现了从“一元治理”到“多元共治”的成功转变。
自治触角延伸——随礼陋习一朝变
农村群众红事白事都有办“九大碗”的习惯,每逢红事白事,亲朋邻居就会随礼参加,为表示亲情友情,随礼数额也水涨船高。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社区,是远近闻名的猕猴桃种植基地,经济发展让农民手里越来越有钱了,但大家却为村里大小不断的“红白喜事”兴起的攀比之风苦不堪言。棋盘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天平介绍说:“棋盘社区700多人,过去,谁家有事都得去。一年两万多元工资全送礼还得倒贴,礼钱少了还会得罪人,简直是劳民伤财。”红白喜事吃“九大碗”是祖上留下来的习俗,怎能说改就改呢?村民们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不好意思说。
社区居民的自治机制,给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机会,到村里开会时,有些敢直言的村民就按捺不住了,大胆提出能不能村里自己修个宴席场地来解决吃“九大碗”成本太高的问题。没想到,建议一出,近270户居民几乎全票通过,并且还制定了一桌不超过300块,礼钱不超过100块的标准。棋盘社区83岁的村民李柏良说,“既然定了规矩,就要写到本本上,大家就要执行。我这个老头子,要带头执行规矩”。现在的棋盘社区,不仅吃“九大碗”的攀比陋习改掉了,大家还纷纷给产业发展立了规矩,种植猕猴桃不打农药,高质量的猕猴桃如今已经畅销全国,走向了世界。
独唱变合唱——唱响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主旋律
在都江堰市,经过近两年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与推广,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加入到社会治理中来,以各种方式发挥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都江堰市柳街镇水月社区村民王怀松,有一手房屋装修的好手艺,他把身边的泥瓦工、木工、石匠、水电工、装修工,还有懂道路工程绿化的34人组织起来,建立起“农民工匠协会”,协会化零为整,主动出击,实现信息共享,手艺人们的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花卉盆景是都江堰市安龙镇卉景社区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花卉盆景产业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销售渠道狭窄,群众收益不高,社区种植大户成立了“卉艺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提出了打造“川派盆景第一村”的口号。合作社以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党员带群众 大户带小户”等模式承担起了技术指导、市场调查、品种调整、开拓销路等服务。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卉景社区村民年收入达到人均3万元。在今年9月举行的大青城川派盆景艺术年展上,合作社组织了100多位村民拿出自家精品参展,9天之内就卖出了100多万元,而卉景社区作为“川派盆景第一村”的品牌也是越来越响亮。
都江堰市崇义镇78岁的廖棋是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看到大家都在为小区和群众自己的事情建言献策,出力流汗,廖棋也坐不住了,社区里有一个认真负责的保洁员,一个孝敬公婆的好媳妇,他把他们的事迹编成故事,到都江堰几乎所有的乡镇去传播,还把儿子给母亲洗脚这样的细节绘制在农家院墙上,对过往的村民和游客进行孝道教育。
都江堰市的基层治理“大合唱”,没有局外人、局外事,院落整治,群众齐参与;城市管理,社会全动员;产业发展,各种协会齐发力……在“天府之源”的都江堰,通过党建引领,已经形成了上下一心、万众齐心和同舟共济的社会氛围。都江堰市十三届三次全会以来,该市确立了打造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党建引领、院落自治”既引来了全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大合唱”,也共同唱响该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主旋律。
专家看法
都江堰探索的基层治理之道可复制
都江堰正在探索的基层治理路径还引起学者的关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认为,都江堰市近年来着力“院落单元,党引民治”推动地方善治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融党的领导、人民参与和依法治理为一体的中国基层治理之道,既解决当下紧迫问题,更着眼于治本之策,是新时期基层治理创新的再出发,对推进地方善治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都宣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怡欣)由都江堰市农林局与龙池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第五届大青城山货节于1月1日至1月6日在龙池镇茶马驿栈举办。活动现场分别设立了山货出售区域、年猪宰杀区域、美食推介区域、文...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