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能飞天下能游水 会吃西餐能做航模 75年前,都江堰建起空幼校 娃娃们立誓飞上蓝天打鬼子
在都江堰市东北10公里的蒲阳河畔,有一片林木繁茂、花草遍地的台地。75年前,一群初更世事的少年毅然叩别父母,摩肩接踵来到此地,接受为学习飞行做准备的基础训练。他们的誓言是:练就铁臂,装上铁翼,飞上蓝天,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为死难同胞复仇,把侵略者一个个赶出国门!这些少年,就是当时就读于灌县蒲阳场(今都江堰市蒲阳镇)山边的空军幼年学校的“抗日空中后备军”……
立壮志
叶本健踏上流亡之路
1938年6月的一天,抗日名将杨靖宇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12岁少年叶本健和同学们如往常一样坐在教室里上课。国文课老师狄冈青是一位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严肃地告诉孩子们:开封快要沦陷了,日本鬼子就要打来了。他们将把中国沦陷区的儿童送到东三省,实施奴化教育,训练中国人残杀中国人。狄老师郑重其事地劝诫大家,回家和父母商量,逃难到汉口去,到后方去。叶本健随即收拾好行李,步行五十里回到家,说服家人让他逃往汉口。父亲为他凑足了20块大洋后,送他匆匆踏上流亡之路。
在确山车站的月台上,挤满了叶本健这样逃难的少年。这些逃往后方的中国孩子,在汉口被安置到“战时儿童保育院”。保育院是抗战初期由妇女界领袖宋美龄、李德全(冯玉祥的夫人)、邓颖超等联合社会各界爱国团体和人士创办的,主要任务是抢救沦陷区的儿童,送往大后方安置和给予教育培养。
孩子们在汉口被编队分别登船,溯江而上,向四川疏散。叶本健乘坐民生公司的“江汉”号轮船抵达宜昌时,曾在法国教会学校“哀欧娜”女中暂住。这座学校的校舍顶上覆盖着一面巨大的法国国旗。一天下午3点,警报声突然响起,孩子们都惊呆了。顿时,轰炸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孩子们抱着脑袋失声哭泣,整个校园笼罩在恐怖之中。那份恐惧,深深印在了叶本健童年记忆中。抵达重庆后,叶本健一行被安排在万寿宫的战时儿童保育院。那时日本人的飞机经常轰炸重庆,每拉响一次警报,都会有狂轰滥炸紧随其后,随之而来的是轰炸之惨状的报道。之后,叶本健来到位于成都皇城坝的战时儿童保育院。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皇城城楼上巨大的警报器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哀鸣。“敌机的暴行,是我们血的课本!”此时的叶本健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杀敌报国,让中国的孩子们不再过惊魂未定的生活。
育精兵
空幼学校落址蒲阳镇
那时的中国空军,几乎拼耗殆尽。1937年,“八一三”会站打响。之后的7个月里,中国空军“四大天王”相继陨落,战机所剩无几。日军却变本加厉,咄咄逼人,对重庆等大后方城市实施疲劳轰炸,试图摧毁中国人抗战的决心。中国人吃够了丧失制空权的苦,而要夺取制空权,空军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叶本健随后就读于成都西门外的光华大学附中。由于品学兼优,他很快受到校长谢霖的关注和器重。叶本健记得,他宿舍对面的篱笆墙里,住着苏联志愿航空队。每天早上,苏联飞行员列队唱着振奋人心的军歌去黄田坝飞机场。这让叶本健萌发了当一名空军飞行员,驾机消灭来犯日机的理想。
1939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到成都视察空军,提出建立空军幼年学校的相关建议。之后,航空委员会主任周志柔专程前往苏联和西欧诸国考察。1940年初,决定将学校正式命名为空军幼年学校(简称空幼),精选12-15岁,体质、学识各方面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入学,施以六年中等教育及奠定飞行基础所需的各种训练。同时重视营养,强化体育锻炼,然后直接升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学习飞行。几经选择,空军幼年学校选址在都江堰蒲阳场(现蒲阳镇)。
消息一出,空军幼年学校在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的招生站,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孩子们。父母送爱子,考生瞒家人,有人为上空幼校甚至连考三年,有的家庭送两子、三子报考,刘泰来同学一家四兄弟先后考进空幼,传为佳话;白祟禧将军的儿子、李济深先生的两个儿子,都考进了空幼。叶本健的叔叔叶刚此时就在空军,他也建议叶本健报考空幼。
在光华大学附中校长谢霖的支持和担保下,叶本健考入了空军幼年学校第一期。空幼第一期实际招收学生297名。叶本健的同学们,大多和他有着同样的逃亡经历。
开先河
太平寺机场上滑翔课
说起半个多世纪前空军幼年学校的教育,叶本健依然叹服不已。空军幼年学校的学制和课程与普通中学相似而不尽相同。虽然都是初高中各三年,但学生在初中三年阶段接受全面的童子军训练,在高中三年阶段接受军事训练及滑翔和航空常识训练。空幼课程与普通中学相同的有国文、英文、数学、化学、生物、美术、音乐、工艺、体育等。对体育训练尤为重视,体育器材和设备较之任何中学齐全,并要求学生学好游泳。
初中阶段,按照童子军教育的规定,学习野营、徒步行军、识别地形地物、旗语通讯、星象观察等科目。在劳作课中学习基本的木工、金工技术。当时的著名新型飞机,如英国喷火、美国P-51、日本零式等,都被同学们精美地仿作模型。高中阶段,由空军飞行军官讲授航空常识。初步学习飞行原理、气象学和空军战史等科目。每周一次的滑翔课尤其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当时,空幼使用了第二飞机制造厂生产的狄克逊型初级滑翔机,实践地点是本校滑翔场和成都太平寺机场,空幼滑翔课开了中国滑翔运动的先河。
学校的伙食也让人羡慕,为“丙种空勤”。按照当时的规定,“甲种空勤”是正值执行飞行任务的空勤人员享用;“乙种空勤”是有飞行人员资格,目前不在空勤第一线工作的人员享用;“丙种空勤”则是专门为空幼学生制定的。“丙种空勤”的正餐标准为:六菜一汤,六人一桌。这在抗战艰难时期是许多同龄人难以奢望的。
师资强
烽火年代的“豪华”教育
谈到空军幼年学校的精彩,叶本健和许多空幼的同学会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个对教学方针和学习风气贡献巨大的人物,教育长汪强。叶本健回忆,汪强要求学生学习好又不能成书呆子;强调锻炼身体,又不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培养军人素质,又不能制造“军事机器”。他一直认为,空幼的学生应具备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品德、优美的情操、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此,他建立了“管教训”三合一的教育体制。汪强还教大家吃西餐。“吃西餐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就餐礼仪,为了将来我们到美国学习飞行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不知道西方礼仪而给国人丢脸。”
汪强还专程赴新加坡请来华侨中学校长陈充恩支持教务。国文组主任教官陈国桦是爱国归侨教育家和文艺家,精通多国文字。国文教官谢少白也是华侨,毕业于暨南大学,书画兼长,是徐悲鸿大师的高徒。英语教官劳远培、郭有玉是留美硕士,以大学教授身份来校任教。强大的师资力量,在抗战烽火的中国堪称“豪华阵容”。
此外,空幼重视素质教育,开辟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中英文演讲、论文写作、黑板报等竞赛活动,各种球类比赛等,大操场的电影更是令人记忆深刻。
“现在蒲阳镇的‘空军疗养院\’就是当年的空幼校所在地,现在还能看到的那个游泳池,就是当年教育长汪强带领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修建的。当时,那样的标准化游泳池在全国都是一流的。为什么我们要强化学习游泳呢?如果我们在空战中被敌机击落,落到水中,会游泳才能求生。这些都是贴近实战而设计的课程。”
再回首
天南地北仍记“蒲阳情”
可惜,满怀报国志的叶本健没有来得及飞上蓝天。1945年,抗战胜利,空幼一期学生提前毕业,该校也暂停招生。叶本健顺利升入已迁回杭州笕桥的航空军官学校,考虑到抗战已经结束,叶本健向校方提出离开空军的要求,获得批准。
后来,叶本健转而考入大夏大学(今华东师大前身)外语系学习英语,新中国成立后,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俄文。1961年,叶本健被派往四川省图书馆工作,再归蓉城,工作至退休。
1947年和1948年,空幼第二、三期学生相继毕业离校。1949年,空军幼年学校更名为空军预备学校,随即迁至成都太平寺原空军军士学校旧址。该年6月,空军预备学校又迁往台湾东港大鹏湾,不愿赴台的各期同学自愿遣散。
从1940至1945年的5年间,空幼校共招生6期,学生约2100人。由于种种原因,有近半数的空幼校学生最终没有进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学习飞行。以后学成飞行、在海峡两岸航空界服务者约占全部学生的五分之一。
居住在台湾的空幼一期学生华锡钧,早已成为国际知名的航空专家。此外,在台湾国民党军队任职将级以上的军官有近百人在空幼读过书,甚至被任命为台湾“空军总司令”的林文礼也是空幼第三期学生。
“空幼的同学在大陆、台湾和海外的,约各占三分之一。”叶本健说,他们成立了空幼校校友会,有1200多人入会。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以曾是蒲阳人而自豪、骄傲。相逢必说蒲阳话,必称蒲阳人。“蒲阳情”始终贯穿着这个特殊群体,虽然天南海北,此情历久弥新。
1990年8月12日,以“空幼校”建校50周年为契机,促成了大陆、台湾、北美三地的“空幼校”师生与家属共600多人在蒲阳的大聚会。那天,一大群老人不顾年高,不辞辛劳,不怕路遥,从北美,台湾,大陆各地赶来,相聚在蒲阳。分别几十年,再次聚首,紧紧拥抱,许多人痛哭失声。
今天,历史的脚步不知不觉已经走过75年。这段往事轻盈静置,世间却风云际会。在中国军事教育史上,建在都江堰市蒲阳河畔的空军幼年学校,以较长的学制及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占有独特的地位。空幼校同学在校庆中写道:“历史已经证明,创建于抗日烽火年代的空军幼年学校实在是当年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产物;实在是中华民族精诚团结的象征。它熔铸着民族至上、民族利益第一的可贵原则;它昭示着中华民族热爱自由、维护独立、不容欺凌的意志与精神。而我们这些当年奔赴至她身下的少年,则不愧为中华赤子、时代精英和民族脊梁。”
新闻推荐
农博会 成都揽金92.88亿 签约项目数和协议金额均居全省首位
第三届农博会特别报道昨日,成都都市现代农业投资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在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签约仪式上,16个重大项目分三轮上台签约,主要涉及特色种植业、农业观光旅游和食品加工等方面,涉及金额...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