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植特色“一口茄”远销日韩挣大钱

绵阳日报 2015-08-17 23:25 大字

何强察看一口茄长势

□刘玉明 本报记者 安峥 文/图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蔬菜种植是三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子。从极具特色的“一口茄”,再到秋葵、山蕗、韩国红辣椒,立新镇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何强把他的蔬菜事业越做越大,这些特色蔬菜不仅端上了国人的餐桌,还走出国门,远销日韩挣回了大笔外汇。

艰苦创业

“跟头”栽出明白人

“我真正创业,还要从做蔬菜生意算起。”今年46岁的何强出生于立新镇打虎村一个普通农家。2004年,镇里发展蔬菜产业,组织农户种植青菜。“当时,我有拖拉机运输之便,青菜盐渍一下就可以交到加工厂,利润相当高。”何强认为这是个商机,便投资干起了回收青菜,加工盐渍的生意。但是,当他把盐渍好的青菜运到蔬菜加工厂时,却被厂家以“菜质老,生了薹,加工标准不合格”为由拒绝收购。几万元投资全部打了水漂,给了何强当头一棒。

何强没有气馁,他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后,依然看好蔬菜种植的“钱景”,决心自己承包土地种菜。在镇上的支持下,何强一次性流转承包了50亩土地,购回优质种子,自己种菜。

几个月后,50亩蔬菜丰收在望。何强到超市买了几袋质量最优的泡菜,把自己关在家里,反复试制、调味,直到色、香、味均达到高标准后,他才按照包装袋上的联系方式,给厂家打电话进行联系,并如约送产品到厂家现场“试货”。成都龙泉驿蔬菜加工厂负责人眼前一亮,当场拍板全部收购他的产品。“虽然第一次栽了个跟斗,但也明白了很多事。”回忆当初创业的遭遇,何强说,设施不完善、产销完全脱节、抗风险意识差等,都是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

抓牢机遇

土里抱出“金娃娃”

盐渍菜成功之后,何强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也萌发了发展壮大产业链的雄心壮志。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何强到都江堰运送蔬菜,看到当地一家公司在种植一种名为“一口茄”的茄子新品种。当地人告诉他,这种茄子个头小,但抗病性强、产量高,而且主要出口日本。何强怦然心动。为了引进这一茄子新品种,他找那家公司老板,找都江堰市农发局领导,软磨硬泡,终于感动对方,不仅配给了他11亩地的种子,还派了一名技术员,随他一起回三台试种。

种子拿回来后,何强又遇到新问题,因为他暂时没有空地。左思右想后,他把种子分给其他农户种,并书面承诺,如果农户没收成,由他按每亩800元进行赔偿。结果,当年试种成功,每亩地产量四五千斤,收入近万元,让谁看着都动心。第二年,农户一窝蜂上门要求种“一口茄”,种植规模一下就发展到了180亩。兴奋的何强决定乘势而上,千方百计与提供种子的日本公司取得联系,并约定了种销合作“一条龙”方案,成功实现了“一口茄”产供销“基地+农户+公司”出口市场“一体化”。

立新镇李家祠村三组村民廖福双告诉记者,从开始试着种“一口茄”,到现在成为种菜“高手”,都是何强一手带出来的,现在每年纯赚4万多元,“我的菜长什么样,他有时候比我还清楚。”

合作共赢

特色蔬菜挣大钱

“一口茄”的种植成功,让何强的蔬菜事业更加红火。2009年6月,“立新镇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何强当上了负责人,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针对农户盼致富、缺技术的实际,何强先后多次组织社员到成都、安徽、浙江等地考察、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与川农大、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签订了院、社合作协议;取得了日本“一口茄”等优质蔬菜规范化栽培,及深加工技术成果知识产权转让合同;聘请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对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日本“一口茄”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

在何强的带领下,合作社积极组织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2009年,合作社成功引进了日本“千两二号”茄、“真仙茄”、“黑米茄”、“韩国红”、“高菜”、“黄秋葵”、“山露”等7个蔬菜新品种,在打虎村、李家祠村、三房村、高屋基村流转土地1900亩,建立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组织社员以订单生产方式种植优质蔬菜5500亩,发展订单蔬菜产业。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立强”牌无公害优质商品蔬菜商标;建立了蔬菜精加工和油炸食品生产线;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特色出口蔬菜示范基地1900余亩,生产基地4600亩;产品除销往成都、上海、广东等大中城市外,还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年产值达到2600余万元,年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

新闻推荐

都江堰启动古城区灾后恢复重建

新华社成都2月21日电(记者刘海杨华)今年5月12日前,四川省都江堰市将增加一处仿古地标性建筑——东门城楼,而与之配套的都江堰古城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也在2月21日当天启动。都江堰市古城区位...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