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突破不限“套路”提升永无止境——成都城市管理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四川日报 2015-07-13 08:31 大字

2015年 6月底,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行48人,走进成都市成华区赖家店城中村。

高楼林立,时尚繁华,这个已全面完成拆迁安置的城中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按照规划,未来3年,这里还将修建多条大道,公建配套多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住在拆迁安置电梯公寓东方·惠城的居民陈清华说:“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此时,距成都市城管局更名城管委刚刚半年,成都城市管理沿“转型升级”之路前行正好一年半。

2013年3月,四川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成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出 “五个转型升级”,明确指出城市管理也要转型升级。随后成都市委专门发文对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做出全面部署。

协 调 衔 接“规建管”、理顺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智慧化程度……一年多来,成都按照“大城市、细管理”的理念,注重“法治化、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管理,狠抓改革创新,力推转型升级。

多 管 齐 下中,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突击粗放向常态精细、主观随意向标准规范、政府管控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城市管理路径正在形成。

A

抓改革创新 增发展动力“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

这是成都全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一个瞬间。

2015年2月,位于成都市金河路57号的成都市城管局机关办公大楼下,工作人员将“成都市城市管理局”的牌匾取下,挂上了“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牌匾。一取一挂间,完成了一次“局”到“委”的转身。

这不是简单的名称更替,简单背后颇有深意。

按照改革部署,“委”将承担起制定政策、规划、标准,以及监督执行、统筹协调等职责,“也就是说,更名后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在之前执行、监管的职责基础上,新增了牵头建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和责任体系职能,负责城市管理领域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成都市城管委主任杨洪举说。

面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力量、设施以及舆论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被赋予城市管理重任的“新”机构——城管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统揽,既立足当前成都城管实际,又注重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梳理并确定 72项改革创新项目和工作任务,成立深化城市管理领域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形成了从组织构架到责任体系、从实施方案到保障措施等一套完整规范的工作布局。

适应新常态,注重顶层设计,措施紧锣密鼓——

提出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10年发展思路,启动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城市管理设施建设十年(2016—2025)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针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急重难题、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确定户外广告动态管理系统等20个重点推进的新项目,确定路灯设施数据库管理系统等20个继续深化的常规项目;

城市管理空间范围从中心城区、郊区(市)县城区延伸至农村场镇、产业功能区和新型社区,城乡统筹、分类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地下管线、城市立面、专业市场等16类200余项管理业务被纳入城市综合管理范畴,明确责任和监管主体,强化部门履职……

强化新增职责,推进机制创新,带来一系列管理提升——

健全协同配合机制,建立市域高速公路环境卫生和广告设置等省市共管机制,形成扬尘污染等城际共治机制,深化违章占道烧烤整治、检查井盖病害治理等部门联动机制;

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将城市管理、环境治理30余项重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建立了日常巡查、联合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和第三方测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新都区在客运枢纽站设立了有交通、公安、城管部门联合组成共36人的综合执法队伍,购置电瓶巡逻车等设备,全力加强客运秩序、周边环境等日常管理,全区城市形象和市民幸福指数得以提升。

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转变也在进行——

今年以来,成都市城管委研究制定城市管理“十三五”立法规划,推进成都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同时,牵头完成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等条例的修订工作,完成中心城区城市照明设施、机动车清洗站等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监督等管理办法的调研;

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将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许可下放到中心城区城市管理部门,研究起草行政审批暂行规定,多项惠民便民措施陆续出台;

健全案件审查复议、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等制度,针对案件执行难题,金牛区深化城管行政执法与司法的协作配合,先后对天天浴足违规招牌、哈哈传媒违法广告等29起拒不履行城管行政处罚的案件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率100%……

持续深化的体制改革中,成都的“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

B

以点带面 从细节着眼 城市管理目标是标本兼治

城市综合管理架构已具雏形,如何拓展精度、深度,真正实现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

成都城市管理者尝试在改革创新、推进示范引领中,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以点带面推开。

为解决小叶榕根系发达的问题,高新区在蓓蕾片区全面启动树池改造工程,重新修葺小型的方形树池,让人行道与树池间有了明显的隔离;

在老旧、三无院落集中的金牛区黄忠片区同兴路街道,新设的港湾式非机动车停车位被设在一排临街商铺门前,鲜花和植物巧妙地隐藏了充电插头,解决了电动车乱停乱放和停放时电线插头乱拉乱接的问题。

这两个镜头,来自于成都“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示范片区”建设现场。

去年下半年,成都在中心城区选择了6个街道片区,打造“环境卫生最洁净、市政设施最完好、城市立面最清爽、市容秩序最规范”的转型升级示范片区。“相对于一味地大力投入财政资金来改善基础配套,示范区建设更注重城市管理的突破。”城管委副主任杜朝伦说。

城里,首批6大示范片区全速推进;郊区,109个“后进”村的容貌整治也如火如荼。

2014年8月启动的“百村容貌整治”,不再“掐尖尖”,而是实打实的“扶贫攻坚”。通过“政府引导、支部点头、群众做主、村民自治”的环境治理,100多个“后进”村庄环境脏乱差得到明显改善。不断推进的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镇”及“美丽乡村”创建,使成都农村区域的环境面貌整体改观,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基本上步入了规范化、常态化的长效治理“轨道”,涌现出了一批以都江堰柳街镇为代表的先进典型。

抓精细管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不断涌现——

从治理细节着眼,青羊区建立起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基础信息库,今年以来,排查治理车行道、人行道病害及问题井盖等1003起。而在成都全域,半年时间,已完成二环高架等126座大型桥梁结构检测,开展三环路青龙场立交桥等4座桥梁加固维修,维修维护中小街道路面21万平方米。已经启动的废弃电杆专项整治,计划用4个月完成清理拆除工作。

从日常管理入手,成都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网络,今年以来,查处违规广告招牌2632起、违法占道烧烤2418起、商家违法越门经营23330起。彭州市试点城管执法大队派驻社区;崇州市将县城划分为单元网格,实行定人员、定街道、定责任的“三定”管理模式;青白江区、蒲江县摸底排查违法户外广告,开展专项清理整治,拆除率达100%。

从分类试点破题,龙泉驿区投入500余万元,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扩大到非物管小区、大型商场;武侯区对华西医院、百花东街片区的181个门面实施统一改造,打造“安全岛”,设置管理红线,店铺有了更多空间经营,公共空间也得到保证。截至目前,成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街道(乡镇)和社区(村)达到226个和3094个,市容秩序也实现了由“被动后果导向模式”向“主动原因导向模式”转变。

C

抓基础保障 增提升后劲完善标准体系更放眼长远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一直是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中的一大难题。

2014年,金牛区通过社会化运作方式,建起全国一流的大型生活垃圾压缩站——西华垃圾压缩站,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施生活垃圾压缩转运市场化运作,形成了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转运—压缩运输的环卫全过程市场化运作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统一清扫收集、统一压缩运输、统一无害处理的处置模式,得到了行业高度评价。

基础要素保障,只有放眼长远,才拥有提升后劲。

如何夯实基础设施?

为提升承载能力,成都编制完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生活垃圾转运站和建筑垃圾消纳场等专项规划,制定设施建设实施计划,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已达国内领先水平。今年,中心城区还计划新建公厕18座,启动5个标准化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协调推进14个区(市)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在公共财政逐步向城市管理和维护投入倾斜的同时,成都优化投入机制,积极探讨多种融资方式,建立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外资等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各区(市)县也快马加鞭:彭州市在城区新建、改建公厕20余座;邛崃市全面推进街面集装式垃圾桶和分类式果屑箱更新换代,基础环卫设施投入力度大大加强。

如何规范标准体系?

成都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基础上自我加压、跳起摸高:制定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规范化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项目临街招牌、环卫设施设置标准等管理标准,将其作为城市管理、执法服务、监督执行等方面的工作指南和执行依据。

各县区紧跟步伐,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完善标准体系:双流县修编新户外广告规划;温江区制定了老旧院落环卫设施配置标准;都江堰市制定了生活垃圾清运作业质量和检查评分标准。

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智慧城管”首当其冲。今年以来,成都先后制定“智慧城管”总体规划(2015-2017),编制完成智慧城管发展纲要,提升数字城管机构层级,拓展数字城管运行功能,陆续开发出城市桥梁运行监控、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等子系统,启动“市扬尘治理和建筑垃圾处置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大幅提升了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截至6月,成都数字城管共发现和受理案件45万余件,大量城市管理难题和矛盾通过智能系统得以快速、有效解决。

在锦江区,街道综合管理指挥系统平台建设是一大要务,按照该区部署,每个街道建设不少于50平方米的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如今,合江亭和水井坊街道的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已建成运行。下一步,成都将在现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纵向建立健全市、区县和街道的“三级大联动”网络管理服务平台,横向整合市级有关部门资源,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实现全领域的发现、全过程的监督、全方面的落实。

D

重社会协同 破管理难题治理网络建设需多方参与

6月5日,成都市城管委联合市交警,在主城区启动了轰轰烈烈的“车辆乱抛 站台乱扔”专项治理行动,对机动车驾乘人员“向车外抛撒物品”和行人在公共汽车站等处乱丢垃圾的行为逗硬处罚。截至7月1日,对“两乱”的不文明行为实施处罚60起,教育劝导450余人次。“不文明行为近期大幅减少,文明出行、垃圾不乱抛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在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行动的一大特点,就是建立了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工作机制,交警、城管执法队员、志愿者组成治理小组,在中心城区重要节点、主街干道定期开展联合集中执法,同时,该市文明办、市交委配合开展大型倡议活动,12000余名群众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官方微信收到市民举报信息100余条,曝光平台采用40余条。

政府管控显然不能包办到底,只有管理主体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才能有效缓解城市管理领域的突出矛盾,真正解决管理难题。

多方参与的力量有多大?

从成都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四改六治理”专项行动中可窥一斑。“四改六治理”包括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老旧市场改造,大气雾霾、河渠污染、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违法建设、农村环境治理。2014年12月,这项继“北改”后成都最大的民生工程,迅速掀起新一轮的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热潮。

在成都市建设路商圈内生活的居民商家,只要拨打一个预约电话,10分钟内,家里的生活垃圾就能被专门环卫公司的垃圾清运车带走。像收快递一样“上门取件”,成都市成华区试水的“生活垃圾快递”服务得到了居民们的支持,“足不出户,垃圾就可以处理掉了,方便卫生又快捷。”

硬件设施破损不及时维修、居民参与院落自治意识淡薄等一连串问题,是老旧院落改造的大难题,去年,锦江区合江亭街道启动了磨房街5个老旧院落实施环境整治,居民变身志愿者,院落如何改住户投票决定,不到1年时间,院落坑洼的路面平整了,下水道畅通了,屋顶也不再漏雨水了,中心城区的老旧院落,重新焕发出光彩。

同样是老旧院落,位于金堂县东南一隅的转龙镇,在推进院落整治过程中,创新参与机制,引导村民自治。该镇探索提出“一方申请二方报到三方会商”,由有改造意愿的农户向村委会提出改造申请,明确改造内容、自筹资金金额、申请补助金额,通过审核的农户自行联系改造施工方,双方到镇推进办报到,由专业人员对农户改造内容进行技术指导,再由镇推进办、农户和施工方实地察看,核实工程量,确定具体改造方案后方可施工。此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群众参与院落整治的积极性,逐步开创出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局面。

凝聚各方力量创新举措,攻坚克难,让“四改六治理”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城市综合管理的关注度和支持率逐步提升,由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型治理网络初步建立。

成都的城市管理转型升级之路,正向“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奋斗目标坚实迈进。

□刘佳/文陈伟/图

新闻推荐

总投资超550亿成都万达文化旅游城启动建设

魏宏出席项目启动仪式本报讯(记者胡彦殊胡龙友)“四川是我的家乡,我要把最好的项目带给四川。”9月23日上午,成都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在都江堰市启动建设。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用这样热情洋溢的话来...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