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孤寡病患的白衣守护天使

成都商报 2015-03-02 21:24 大字

成都商报记者 王欢

摄影记者 陶轲

行医21年,她成了都江堰市所有“三无”病患的守护天使,争取民政救助金、沟通敬老院……许许多多医疗以外的琐碎小事,她做来甘之如饴。在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刘云嫦让不少无儿无女、老无所依的病人,在病痛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医疗之外的救助

她也义不容辞  

上周五,刘云嫦一直挂念着的老病人、54岁的中风偏瘫患者匡万桃因为出现了心血管并发症,再次从蒲阳镇敬老院被送到医院抢救,这已经是近两年来的第三次。刘云嫦第一时间从护士那里听说了这个消息,立即赶到病房去看他。

“老匡,你这次问题不大,住几天院就能回去了,”刘云嫦在病床旁俯下身,轻声地安慰了几句,匡万桃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抓住她的手,艰难地吐出几个字:“谢谢刘……刘医生,你又救了我一次……”

“他大概是我当医生以来,花费最多精力来帮助的一位病人了,”刘云嫦回忆,2013年3月,匡万桃因中风被送来医院,当时兼任急诊科主任的她和同事们全力抢救了一整天,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个多月,全靠刘云嫦说服医院开辟了绿色通道,在2万多元的医药费分文未交的情况下,仍全力治疗。转危为安后,匡万桃又住了4个月院,吃喝拉撒全由刘云嫦和同事们照顾,原本半身不遂的他最后竟奇迹般地开口说话、扶着床头迈步走路了。

最终在刘云嫦和同事的多次协调下,镇政府和民政部门2013年8月把匡万桃接进了蒲阳镇敬老院,让他老有所养。后来,都江堰第二人民医院也成为都江堰定点接收“三无人员”(指由民政部门收养的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公民)的定点医院。“治病只是救人的一半,很多医疗之外的事才是对病人帮助最大的,当医生的义不容辞,”刘云嫦感慨地说。

年轻时一次遗憾

成了她奋斗的动力

1994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后,刘云嫦被分配到都江堰第二人民医院工作,这一干就是21年。每年医院组织外出学习进修,刘云嫦都是第一个报名的,每年她都要外出参加五六次培训。许多同事对作为科室主任、已取得副高职称的她,仍然如此急迫地学习医术而感到有些不解。刘云嫦很少对外人提及的是,由于年轻时医术不精,一条生命在她手中消逝,成了她一生发奋精进医术的动力。

那是刚当上实习医生不久,一位还在哺乳的年轻妈妈因为心悸、呕吐而来医院就诊。一开始她被诊断为贫血,刘云嫦只让她输了些液,没想到短短一天后她突然低血压休克了。“那情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反复给她做着心肺复苏,她的奶水就随着我按压的动作不断地渗出来,她的娃娃就在床边哇哇大哭,”最终病人仍然去世了,事后才得知她得的是病毒性心肌炎,若能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就能逃脱死神的魔掌。

提起这段近20年前的往事,刘云嫦仍然忍不住红了眼眶。“我一直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医德就是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技,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到病人。”

在整个医院,刘云嫦都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作为中层领导,早、中、晚的三次查房她都从来不缺席,即使是周末休息日也不例外,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总要来看一眼才放心,不然耍都耍得不安心。”哪个病人比较危重、哪床家属不好沟通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她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即使出差在外,仍能靠一天三通电话来“遥控”指挥科室运转。在她担任主任的两年多里,急诊科和内二科没有接到过一起患者的投诉。

在她的办公室里,挂着一位刚去世不久的病人子女送来的锦旗:“家一样的温暖,亲人般的呵护”。“能让患者对医院感到家的温暖,这是对我们医护工作者最高的奖赏,”刘云嫦笑着说。

新闻推荐

春天 我和都江堰有个约会

春风和煦,阳光灿烂,这个春天最应该去哪里踏青赏春呢?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成都西北方向的都江堰!三月的都江堰,金黄的油菜花、红彤彤的海棠花、洁白的梨花……一切都显得那样生机勃勃,绿道边的一江春水,仿佛...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