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益书院是怎样“炼”成的?

四川日报 2015-03-14 10:15 大字

3月4日,忙完整理书架、清洁阅览室、烧水沏茶的工作,25岁的奎光书院志愿者陈兴锐安静地坐在有软靠背的木椅上,伏案阅读。

占地 1200余平方米、拥有藏书6000册的奎光书院坐落于都江堰奎光塔下的周公祠内,于2015年2月7日开院。书院由一群热心公益的市民发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免费看书喝茶听讲座,一个公益书院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黄里

闲坐公园有书读

奎光书院的一间阅读室,空调吹着暖暖的风,营造出舒适的阅读环境。因为是周三,读者不多,陪伴陈兴锐的有十几组坐椅、满满的书架,几位正在阅读的中老年人、一个小女孩。“有机会参与公益服务,还能有安静的阅读条件。”书院的环境吸引了陈兴锐来做书院志愿者,他的值班时间是周三下午。“除了一位专职拿工资的管理员,书院的志愿者名单已经上百名,日常和举办活动不缺人手。”从山西来都江堰定居的执行院长王丽霞介绍说。

75岁的王盛乾老人手捧一本《彭德怀评传》,他对面的女士看的是《物源百科辞书》,两个人都读得津津有味。王盛乾告诉记者,春节之后来公园里晒太阳,看见一些人捧着书在读,觉得很新奇。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公园里刚刚进驻了书院,这可把老人乐坏了:“我经常来这里锻炼,现在还能吹着空调、喝免费的茶水读书。”都江堰本地居民罗丽霞也是书院发起人之一,她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观察:书院刚开门不久,来游园的人看到有舒适的坐椅、免费茶水,进来聊天的不少,后来读书人越来越多,这些闲聊的人就不见了,“估计是觉得会打搅别人读书。”

巧用闲置场地

为什么要筹资办一所免费的书院?奎光书院发起人叶志彬说,是想传承都江堰的学风文脉。“相传奎光塔建成后,当地考中的进士举人不胜枚举。”

想法一出,便得到热心公益的市民大力支持。

据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军介绍,奎光公园是免费开放的,周公祠内以前曾经开过茶坊、文化用品商店,都因“生意清淡、人流少”而放弃,成为市民闲坐的地方。徐军告诉记者:“办公益书院,文化部门还没有专项经费来搞,而民间力量又有想法,还能利用闲置的场地,所以立即得到了各方的支持。”

记者看到,这个书院“五脏”俱全,包括一处可展览150件书画作品的多功能展厅和一个四合院,四合院内有四个阅读室,可供100人读书、举办图书分享会。

发动全社会办公益

计划实施前期,8位发起人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川内一些阅读机构、书院,学到了一些经营理念,比如:经营餐饮、咖啡茶座,办收费讲座,采购政府的文化下基层项目等。但王丽霞坚持认为:“说好的公益,我们就不要让社会有丝毫疑问。”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不做经营活动,包括茶水。

对读者免费,但办书院,需要采购桌椅,买空调和装修等,预算怎么办?“书院第一年的预算是20万元,但以后每年的费用会降低。”发起人李元瑾表示,他们已经筹集了前三年的费用,三年后也会再投资兑现“一直把书院办下去的承诺。”

王丽霞告诉记者,除了硬件,书院内所有的书都来自社会捐赠。开院前,书院几位发起人各显神通,走访都江堰市内数家学校、20多个社区,以及机关单位,不到一个月就收到了6000册图书。“一开始,我们怕书不够,结果捐赠的好多,现在都还没有整理完。”此外,王丽霞还表示,书院将定期开办一些讲座,也由发起人和有志于投身公益的专家学者对接,不会收费。

“社会力量办文化,很多时候卡在资金上,书院由于利用了闲置的场地,省了一笔非常庞大的租金,而且,在捐书和寻找志愿者等事情上充分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非常值得借鉴。”徐军说。

公益书院开门迎客。

奎光书院 供图

新闻推荐

销售旺季提前一月都江堰楼市“入夏”

□本报记者赵张冬从5月开始,各大旅游景区进入旺季,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都江堰也不例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2015年,都江堰房地产市场销售热似乎比旅游旺季来得还早,今年的旺季提前了整整一个月,这是比较...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