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保障农产品安全种地用上“手术刀”和色谱仪

四川日报 2015-01-26 10:58 大字

“通过先进的‘脱毒\’技术,阻断植物的‘病根\’,就能实现少打农药甚至不打农药。”1月14日,都江堰一家农业公司里,农民正拿着“手术刀”种地。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也进入了传统的农产品消费旺季,如何从源头到流通环节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带给群众一张放心的餐桌?记者专门就此走进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 张彧希 文/图

靠高科技育苗用上“母婴阻断”

严格消毒杀菌的实验室里,经过培训的农民正拿着精巧的“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切下一株姜苗的生长点,放进一个圆形的玻璃瓶。一旁的育苗车间里,上千个玻璃瓶摆满数十个钢架,瓶中的铁皮石斛、生姜、猕猴桃已经长出幼苗。“这是农作物育苗的‘脱毒\’技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安全。”都江堰孙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建国说。

柯建国解释,多年生的植物,或多或少都会携带一些病毒,像生姜的姜瘟病、猕猴桃的溃疡病等疾病,一旦“发病”,不仅产量不高,还会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得了病,就得大量施放农药。”“脱毒”技术,则寻求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就好比妇女生小孩时对疾病‘母婴阻断\’。脱毒后的幼苗,和以前的品种、基因是一样的,但却是‘无毒版\’。”柯建国说,这意味着,农作物可以少打农药,甚至不打农药。

而农产品的生产也处于24小时实时监控中。在孙桥公司,田间、温室、食用菌工厂车间、组培中心等40多个点位,通过传感设备和光纤,对光照、大气温度、湿度、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土壤PH值、水体污染等环境因子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分析、预警。“视频监管对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柯建国说。

靠“防火墙”上市先过检测关

1月14日上午,都江堰翠月湖农业综合服务站内,检验人员从一袋青菜和萝卜中熟练地割下一块,开机器、倒试剂……

半个小时后,检测结果出炉。抽检结果表格显示,这批蔬菜来自新桥2组,抑制率分别为0.372%和1.822%,“这表明,这批菜的农药残留是达标了的,可以上市。”

像这样的基层检测机构,在都江堰已经有14家。“主要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每批蔬菜上市,都要进行抽检或送检。”

而在各大生产基地和村(社区),也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室,装配有快检设备。在翠月湖镇民兴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邓光江抱出一摞资料,“这是全村蔬菜的生产档案,每次用药,都要记录在案。”

区县级检测机构更为“高大上”。都江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拥有价值400万元的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可以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进行定量分析。

据了解,成都市各区(市)县已经逐步健全了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以属地为网格单元,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资经营店为落脚点,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

新闻推荐

都江堰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前先公示

本报讯(记者罗向明)记者2月3日从都江堰市获悉,从今年开始,都江堰市纪委改变过去关起门述责述廉、内部评议的方式,对即将在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的4名乡镇党政正职和4名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四公示”...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