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津修觉山:古川西著名“文化山”

华西都市报 2014-12-20 19:08 大字

明崇祯本《中国名山录》修觉山图

修觉山

新津,是整个川西平原的泄洪口。这里,惊涛骇浪的大江之上,巍然矗立着一座在古代名气很大的川西文化山——修觉山。

唐代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在成都度过了1年零85天的清闲日子。当时的北方虽战火不断,却捷报频传,而处于大后方的四川仍是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作为太上皇的玄宗,自然有心情寻幽揽胜了。一次,玄宗出成都,游新津老君山、修觉山,并经蜀州去青城山。

明《蜀中名胜记》引前代《志》有明确记载:新津“县南一里,修觉山,神秀禅师结庐于此,唐明皇驻跸,为题修觉山三字。”唐玄宗所书的“修觉山”三字,刻于寺前左边山岩上。修觉寺原名四安寺,因明皇题写“修觉山”名更名为修觉寺。

修觉山的具体位置,在今天五津中学所处的山峰。

江山花柳迎诗圣

文史资料记载,杜甫曾四游新津,写下了八首赞美修觉山及新津风光的诗篇传世,诗圣客居草堂期间共留下23首诗,写新津的即占八首,可见他对新津有多喜爱了。诗人第一次登上修觉山是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初秋。上元元年在杜甫的一生中是个极值得纪念的特殊年份,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分水岭。

诗情画意的新津定然给杜甫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美好印象,他在次年(761)的阳春三月,两次来到新津,又留下了四首诗。以《后游》及《题新津北桥楼》这两首为最佳。但上述二诗已屡见报端,“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和对当代新津人的精神抚慰。

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其中一首诗:

《游修觉寺》诗云: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野寺耸峙,江天开阔,花木扶疏,鸟鸣山幽。

诗人诗兴勃发,好像有神明相助一般。石径就像绕在山林间的飘带,大江之上的天边白云悠悠,眼前的山水之美却触动了诗人客居异乡的一缕乡愁。

陆游赋诗范成大

南宋大诗人陆游,于乾道九年(1173)夏被任命为蜀州(今四川崇州)通判(副州长),但前后仅一年多时间。其时新津隶属蜀州。

从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四年(1177)的5年间,陆游曾数次来新津,有时是履行职守视察通济堰岁修工程,有时是游历,有时是陪友人,诗人也为后人留下了八首写新津的诗,其中竟有四首是写修觉山的。他的《过修觉山不果登览》诗,有“白塔映朱阁,间见青林间”的诗句,不仅成为后世描写修觉山的经典句子,而且成为今人追忆修觉山的精神寄托。

《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觉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二首》这二首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六月,是陆游写给范成大的。范成大淳熙二年(1175)至淳熙四年任四川制置使,邀陆游作参议官。二人是诗文之交的故人,又曾共过事,彼此不拘礼数。范成大因病告老,离开成都,启程返回老家苏州。

六月初一,他指示载送家人及行李的船只先行至眉州彭山县停靠等待,他则陆行骑马往永康军(今都江堰市),经青城山、蜀州、江源,一路游览,再到新津。其时雨大,在新津与送行友人滞留两日,然后从新津县坐小船出发至彭山江口,和家人会合。两人原拟游修觉山,怎奈连日大雨。

范成大《吴船录》有载:“修觉者,新津县对江一小山。上有绝胜亭,一望平野,可尽西川。杜子美所谓‘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是日,雾雨昏昏,非远望所宜,故不复登。”二人只好话别。

东坡留下洗墨池

继诗圣杜甫之后接着走来的,是北宋一代文豪苏东坡和他的老弟苏辙,时间是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宋朝眉山人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兄弟合称“三苏”。这年,大苏19岁,小苏16岁,兄弟二人寓居修觉山宝华寺,读书吟诗,寻幽访胜。大苏在新津虽未留下诗作,却有6首诗是和新津县的宋代名人、徽宗时任宰相的张商英唱和的。在原修觉寺和宝华寺,分别有东坡读书亭和东坡洗墨池纪念苏轼的游踪。

但小苏留下的《纪胜亭》诗却影响深远,其诗曰:夜郎秋涨水连空/上有虚亭缥缈中/山满长天宜落日/江吹旷野作惊风/爨烟惨淡浮潜浦/鱼艇纵横逐钓筒/未省岳阳何似此/应须仔细问南公。此诗虽咏纪胜亭,落笔却是亭下水泊,意境宏阔,尽写江水风貌。“夜郎秋涨水连空”,一开篇就先声夺人,气势非凡。“未省岳阳何似此,应须仔细问南公”,末二句竟然把纪胜亭与名扬天下的岳阳楼相提并论,让后世的新津人好生自豪。 周明生

新闻推荐

今年实施十项民生工程 办好20件民生大事

聚焦201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30万户旧城危旧棚户区得以改造,15万户农村家庭告别旧房,上千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由每月60元提高至每月75元,在就业不易的2015年新增就业80万人,推行义务教...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