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都江堰 唱醉两千年
■天府早报记者张雪婵
“一曲都江堰,唱醉两千年”。在成都平原西北部有一座留存于世的无坝引水工程,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川人带来两千多年的福祉,这就是都江堰。今年恰逢都江堰建堰2270周年,有一千多年历史,以祭祀李冰父子活动而闻名世界的放水仪式,也将成为都江堰传承历史、展现民俗魅力、助推旅游发展的盛大节日。
作为中国传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4月5日,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又将盛大开启。本次放水大典不仅有严格按照古制进行的古城开城门、李冰巡游等活动,新版《道解都江堰》也将如期上演,青城派掌门刘绥滨还将带领弟子、国际小姐玛利亚表演 “青城太极”。
放水大典国际小姐打太极
记者从正忙于筹备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本次放水大典开幕式以“水”为主题,共分《蜀山岷水》、《上善若水》、《饮水思源》、《水生万物》等四大篇章,围绕“水”之灵,表达都江堰“谢天、谢地、谢人”的感恩之心。放水大典前后,将举行仿古巡游——“李冰巡江”。身着秦代官员服饰的“李冰”将带领一行官员,从景区南大门出发,穿过金刚堤,走过安澜索桥,沿河而上巡游,或是直接进入古城区,以巡游的方式和游客互动。
“祭水、拜水、放水环节,仿古巡游将严格按照史书记载的‘巡江流程\’进行,绝对原汁原味。”工作人员说,“活动现场,伴随响彻山野的低沉号角声,无数面祭鼓擂响山河。和着乐曲,主祭官将带领祭祀人员抬着三牲(牛、羊、马)手捧五谷、鲜果等贡品,在都江堰畔三叩九拜、宣读祭文、敬献祭品、跳傩面舞……”
放水大典上,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将带领弟子、国际小姐玛利亚等在舞台中心表演“青城太极”。届时,几十位古琴师将在舞台上飘然抚琴,身穿黑、白两色道服的太极舞蹈表演者,还会形成多种图案。今年春晚的节目——四川省歌舞团表演的《百花争妍》也将在放水大典上重现。《百花争妍》在大典现场将一改央视的京剧配乐,使用川剧配乐,体现原汁原味的川味,表现水的灵动与韵味。除此之外,还有约上百名都江堰本地演员在舞台周边配合演出,节目尾声将出现“百花齐放”的盛景。
实景演出古传堰工当演员
“早在2006年6月,都江堰放水节就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都江堰面向世界的“名片”,下一步将推进“清明放水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让它的魅力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
作为对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还原”,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道解都江堰》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了解都江堰的一扇窗户,天府早报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本次放水节期间,新版《道解都江堰》将和广大观众见面,并一直持续演出。“新版内容更加丰富,演员阵容更为庞大,视觉感受更震撼。”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演出以宏大的水面为背景,“右侧青山,左侧岷江,目光所及的远景山峰和建筑中,演艺人员翩翩起舞。”《道解都江堰》讲述古往今来、天人合一、安逸和谐的川西平原生活,诠释岷江水的温柔与刚烈,以此表现都江堰千年文化底蕴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卷。“演员阵容,也是‘原生态\’的。”新加入的演员都是水利工程附近的土生土长的居民,他们在水利工程旁边长大,其中25名演员是岷江上古传至今的木材水运工人,平均年龄55岁,都是都江堰历届清明放水节砍杩槎的堰工,为《道解都江堰》注入新的正能量。
邀请游客清明畅游都江堰
清明踏青正是好时节。欣赏完“放水节”饕餮文化大餐,各地游客可以畅游都江堰。节庆期间,组委会将安排“古堰春韵”文艺表演、“川之音”系列小点位节目展演等文化专属活动。还可到灌县古城品当地的川西小吃,看散落在街头的川西民俗雕塑,到文庙观赏当代艺术家作品双城展。
此外,游客还可在“长寿之乡”享受这里的阳光、青山、碧水、空气,领略大自然的独特魅力。第六次人口普查县级数据还没有公布,就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都江堰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7.1岁,比全国的71.4岁高出5.7岁,折合每天约2个小时。“也就是说,在都江堰每生活一天,相当于延长预期寿命2个小时。”
这里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名山,青城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的道教功夫、长嘴茶壶技艺、道家的“长生宴”等享誉中外。
■新闻链接
天下第一堰 造福天府之国2270年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两千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率众凿山开江,垒石为堋,修筑都江堰,从而征服了这条肆意泛滥的江龙,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的修建,令川西平原万水归流,堪称民生工程之弘构,天人合一之典范。
据史载,每年冬季,人们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淘修河床,加固河堤,俗称岁修。古时候,每到清明时节,由官员带领百姓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然后拆除杩槎放水,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沃野。
从公元978年开始,每逢清明时节,都江堰市便迎来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大型祭祀活动,以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成千上万的灌区人民会自发来都江堰祭祀李冰父子。如今,都江堰终年均可放水,但清明节放水的旧制,仍是川西人最值得纪念的节日。作为世界范围内惟一拥有“放水节”的城市,充盈着水文化的都江堰是独一无二的。
放水节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放水节正式确立于公元97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6年,放水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都江堰正在积极申请将放水节纳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放水节是都江堰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它的产生跟岷江上游地区生活、生产习惯的发展密不可分。放水节原来叫“开水节”,源于祀水仪式。都江堰延续至今,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保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用特有的 “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清明节内江灌区需水春灌,便在渠道举行隆重的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就叫“开水”。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放水节也是一年春耕开始的代表。
新闻推荐
■天府早报记者郑其摄影方炜昨日中午时分,从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传来重磅消息:“飞沙堰附近挖出东西了!”无瑕细问挖出何物,记者驱车直奔都江堰,脑海中浮想万千:“《蜀王本纪》中所提到的李冰当年所做...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