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首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

四川日报 2012-10-22 17:37 大字

成都首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

□本报记者 王怀 朱雪黎

2008年,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序幕在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拉开。4年后,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鹤鸣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的招牌,高高竖立在繁忙的成青快速旅游通道旁。

“土路变成水泥路,水泥瓦房变成小洋房,从人均收入2000元不到的纯农业村,发展到如今人均收入将近万元,但我们的发展还不够。”10月19日,说起村里4年来的变化,村支书刘文祥说,“作为成都首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全国各地慕名前来考察取经的参观团络绎不绝,我一天最多接待过8个参观团,既然有了人气,能不能把‘人气\’转换成‘财气\’?”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催生新居工程

4年前接受过采访的村民左昌明,最近正忙着装修自家的新房。今年年底,他家就将搬进这栋小楼。

按照“统规自建、自愿组合”的原则,鹤鸣村实施了新居工程,三期全部建成后,村里96%的村民将住进林盘间错落有致的小洋楼。“目前第一期145户已入住,我是第二期,一直盼望着住新房的这一天。”左昌明笑得很开心。

鹤鸣村新居工程的实施得益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确权颁证,依托土地综合整治,全村节约出200多亩集体建设用地。慕名“第一村”的社会资本来该村寻求发展。“通过协商,村里将200亩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以每亩35万元的价格预售给项目公司,其中5万元用作新村配套建设,15万元用来改善社区风貌和基础设施,另外15万元用来补助村民建房。”刘文祥介绍。

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作为相对比较落后的纯农业村,如何在利用产改成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

两年来,凭借“第一村”的名气,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鹤鸣村的苗木种植渐成气候。如今,全村2700亩耕地中,已有近800亩被村民自由流转种起了苗木。左昌明家里的7亩地靠租金今年就收益近1.5万元。苗木种植户罗廷贵40多亩土地年纯收入高达50万元。

作为都江堰的重大农业项目,台湾珍稀水果种植园正在鹤鸣村建设150亩标准大棚,专门种植芭乐、黑珍珠莲雾等高价位水果。在左昌明看来,投资大的项目不容易“落跑”,附加值高了,村民无论打工还是租地,收入都更有保障。

今年,鹤鸣村将确权的部分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建设起“鹤鸣新村乡村酒店”。拥有48个标准间的酒店住宿楼目前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村里不但可以保底分红,也可以借此带动全村的家庭旅游服务产业。”左昌明盘算着,希望今后能借助酒店效应开办家庭旅社,分一杯羹。

“下一步,我们要抱团发展,借助‘第一村\’的品牌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产业转型,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彻底实现在家门口致富。”刘文祥说。

新闻推荐

四县一湖五河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方案出台记者刘宇

“四县一湖五河”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方案出台本报讯(记者刘宇男)记者11月6日从省环保厅获悉,近日出台的《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2012—2014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四川省“四县一湖五河”...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