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师远行 95岁南怀瑾前日辞世 1918~2012

成都商报 2012-10-01 15:31 大字

中秋佳节之际,一位大师却远行了。昨日早上10时50分,《钱江晚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从温州乐清人大主任赵乐强处获悉,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已于昨天(9月29日)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今年9月后,南怀瑾病危的消息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昨日凌晨网上又忽然传出他于9月29日下午已经去世的消息,广为传播。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联系到温州乐清市人大主任赵乐强,得到了南怀瑾确实已于前日下午4时许在苏州太湖大学堂与世长辞的答复。随后,成都商报记者又联系到四川诗人、作家王国平,他正在太湖大学堂内整理南怀瑾口述的生平,对于南怀瑾去世的细节他缄口不言,在成都商报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他才称南怀瑾去世的消息属实。

对于南怀瑾的去世,华师国学研究院院长唐翼明感叹,如今这样的前辈越来越少了,季羡林先生走了,周汝昌先生也走了。中国学术界的大师,越来越少了,令人不胜“悲哀”。

目前社会上的国学热,是从底下热起来了,主要是在民间,在学术精英界还有不同声音。但是,他认为,如何“复兴国学”,是个大课题,也是个很迫切的问题。

曾多次表达对四川怀念之情

“一个文人必须到过四川,一生才不会有遗憾。”

“这么多年了,我很想念川菜,红油鸡块,麻辣鸡丝,那个吃起才叫过瘾哦。”

南怀瑾多次被传去世

9月30日凌晨1点15分,微博认证用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发表“南怀瑾去世”的原创微博,引起网友热议,一时间转发高达近三万次。而张国庆的消息是在微博上看到另一认证用户、网络红人释道心在30日凌晨的微博,遂才转述。昨日早上,二人都删除了关于南怀瑾老先生仙逝消息。释道心还发布一条微博称对于一切消息,要保持理性对待,不造谣不传谣。

南怀瑾在前几年就屡次被传去世,自9月19日再次传出南怀瑾先生病危消息以后,各种猜测、去世谣言亦弥散开来。后经媒体报道,南怀瑾近年长住江苏吴江市,并在当地设立太湖大学堂。月前因感冒引发肺炎,住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后病情转为严重,遂传出病危消息。

9月20日,太湖大学堂发布了消息称南怀瑾是“四大违和”。关于南怀瑾先生近况的最新的官方消息是9月26日太湖大学堂发出的通告《敬告友朋》,称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护持工作组。记者试图联系工作小组中跟随南怀瑾多年的刘雨虹和他身边的人,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或者处于关机状态。

任志强等圈内外人悼念

昨日上午9时许,成都商报记者拨通了温州乐清市人大主任赵乐强的电话,他是南怀瑾的好友,之前传出南怀瑾去世的消息后也是赵乐强向记者否认,称消息不真实。而昨日接通电话后,他便说:“这次是真的。”赵乐强称自己会立即赶往太湖大学堂。

随后,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发布了南怀瑾去世消息。在听闻南怀瑾先生去世的消息之后,乐清部分市民自发前往南怀瑾先生纪念馆拉起横幅悼念。

昨日下午2时许,太湖大学堂所在地吴江市的七都镇爃烂村村民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消息,“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同时,众多网友在微博点起蜡烛,为南怀瑾送别,任志强更新微博:“一代大师,一路留香,一身傲骨,一股正气。”

有一位网友称,“大千世界你有最敬佩的人吗,如果我回答就是心中的大师南怀瑾。大师虽未谋面,其思想言行却是我在茫茫夜色中的灯塔。”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我的一生,

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大师·四川

四川作家王国平

正在整理南怀瑾口述生平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成都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国平。在今年6月份,王国平就到了太湖大学堂,现在还在学堂内,他的工作就是整理南怀瑾的口述。南怀瑾从去年开始,口述自己生平,整理出来后,将出一本南怀瑾的传记。

王国平将一些和南怀瑾的谈话和交往写成文章《我为南怀瑾先生做川菜》。记者在文中看到,王国平到太湖大学堂的当晚,南怀瑾很期待地问他:“那两个做家常川菜的厨子找到没有?”王国平称:“问了几个人,都说太远了。”南怀瑾有点失望,但马上很热切地说:“没关系,慢慢找,最好是蒲村(今都江堰市蒲阳镇)做家常菜的老太太。那个地方我熟悉,空军幼年学校就办在那里。”

王国平第一次见到南怀瑾,南怀瑾便说:“我在成都华西坝呆了八年,当年我还在灌县的灵岩寺学佛,原来灌县的县长萧天石是我的老朋友。大家不用客气,到了我这里就是‘不吃白不吃\’。来,抽烟喝酒,好摆龙门阵嘛。”

南怀瑾长居四川达10年之久,对川菜爱之极深。在饭桌上,南怀瑾问王国平:“国平啊,你尝一下,这个油炸花生怎么不像四川的那么好吃啊?”王国平尝了一颗,答道:“没放盐。”南怀瑾说:“对,四川的这道菜是要放盐的。”南怀瑾后来又多次说:“你们不知道,四川菜那个好吃哦,这么多年了,我很想念川菜,红油鸡块、麻辣鸡丝,那个吃起才叫过瘾哦!”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四川是晚年最好的居住地”

王国平曾采访南怀瑾,言谈中他非常喜欢四川

王国平:您对四川的印象?

南怀瑾:四川人爱摆龙门阵啊。我在四川的很多老朋友,都会摆龙门阵,听的故事很多。青城山当时有一个传说中的神仙叫周凌宵,据说会飞剑,死了,他女儿还在。还有人告诉我:“我给你介绍一个师父,青城派的,姓徐。”那个师父叫徐庶,就是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徐庶,我一听就不去了。那个时候流行飞剑,你们不要笑,剑术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川、康、渝一带这种神话非常多。

……

我再摆一个四川的龙门阵。有一天,我和袁老师一起到成都去喝茶,就在东门的牛市口。我们两个人边喝茶边摆龙门阵。这时,旁边桌子上也坐了几个人在喝茶。突然,一个人站起来,一只脚踏在板凳上,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道:“狗日的,当年老子也是读过书的,后来家里穷啊,没有办法才学杀猪啊!那个猪杀死之后,就在猪腿上割一刀,用嘴巴对着刀口吹气,把猪吹胀,拿热水烫了之后才好刮毛,格老子我东一吹,西一吹,就把我一肚子的学问吹到猪肚子里去了。”你看四川人会不会骂人啊。袁老师听了,拿起一杯茶敬他说:“你哥子,骂得好!骂得好!”那个人说:“哦,我哪里是骂人哦,我讲的是真话!”

一个文人必须到过四川,一生才不会有遗憾。

王国平:您老怀念四川吗?

南怀瑾:我跟这位刘(雨虹)老师多么怀念四川啊。四川是晚年最好居住的地方,比昆明、杭州……哪里都好,优哉游哉。

王国平:很想请您回四川走走。

南怀瑾:感谢你邀请我回四川。对不起,人怕老,老了以后,当年的老朋友一个个都没有啦,找不到老朋友了,跟很多人坐在一起,都无话可谈了。我从美国回到香港以后,还寻访到了一些四川的老朋友,然后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会给他们送礼金。现在很多老朋友都走了,还只剩一两个了。(摘自《南怀瑾:一个文人必须到过四川,一生才不会有遗憾》)

大师·婚姻

50多年的夫妻,相聚只有两年

南怀瑾,1918年出生,温州乐清人。17岁离开温州,前往杭州浙江国术馆习武。1937年5月,南怀瑾来到四川,旋即抗战爆发。期间,曾在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期服务社会大众。每逢假日闲暇,芒鞋竹杖遍游蜀中名山大川,拜师访友。1947年离川重返乐清,1949年赴台。

到台湾前,南怀瑾在乐清老家已经成婚,并有两个孩子,到台湾后无法和妻儿共聚,“随顺现实又结了婚”。南怀瑾在台湾的夫人姓杨,比南怀瑾小十岁,育有二子二女。1990年2月14日,南怀瑾的母亲过世。当年秋冬,南怀瑾办了手续,邀请大陆的妻子王翠凤到香港会面。重逢时南怀瑾对她说:“过去几十年辛苦你了,日子不好过,让你受了许多委屈折磨。”可王翠凤却回答:“过去的事说它干什么,只管未来吧。”南怀瑾的学生们热情地带着这位师母去买东西,看电影,甚至到美容院烫了头发,还要买高跟鞋送给她。对大家的热情,王翠凤愉快而自然地一一接受,但王翠凤没有留恋香港,只住了半个月,就提前返回故乡。50多年的夫妻,相聚只有两年,再相逢也只有两周。 (曾灵 整理)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南怀瑾

大师·学堂

南怀瑾病危时

成都商报记者探访太湖大学堂

在南怀瑾病危期间,成都商报记者曾于9月24日从上海赶赴太湖大学堂探访。

太湖大学堂坐落在江苏省吴江市的小镇庙港附近。需要从苏州坐车到吴江市,再搭公共汽车去庙港镇。在通往小镇的公路旁边,可以看到一座高墙围起的大院,白墙灰瓦外草木郁郁葱葱,大铁门紧闭。左侧的石碑上刻着烫金的几个大字“太湖大学堂”,这五个字出自南怀瑾之手。右侧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一系列合作大学的名字。学堂大门紧闭,门口的保安告知需要提前预约才能进入。透过铁栅栏,里面隐约看到有四栋三层高的楼宇。记者拨打南怀瑾身旁秘书的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成都商报记者驻足几个小时后,发现很多外地牌照的车辆不断开来,无法进入只能停在门口,直到4点多才陆续离去。一下午的时间,仅仅走出来几次学堂的工作人员,当他们被问及学堂和南怀瑾的情况,他们均只字不提,仅告诉记者,有关学堂的事情还是去问其他人。

在此期间,成都商报记者在门口和几个徘徊的人聊天,他们中有曾听过南怀瑾讲课的学生,有从未谋面的南怀瑾的粉丝。其中,还有一位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校长李首民。他专程从上海过来只是希望能再见南怀瑾一面,“南老一生忙于教育,他最担心的也是教育。”但多次给南怀瑾身边的人打电话,对方太忙了,最后李首民也未能进去。

聊天得知,李首民和南怀瑾及其弟子多次见面,谈论过教育,并写书《一位中学校长的教育旁白》请南怀瑾题字。他还曾经在文学报上发表过文章《拜访南怀瑾先生的往事》。李首民这样描述南怀瑾:他穿着一双布鞋,浅蓝色的长衫,脸色红润,额角很高,头发并不稀疏,一根根直直地向后梳着,根本看不出他九旬高龄。“6点了,南先生和我们一起用餐。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用餐方式,做的是浙江一带菜肴,不油腻,不上味,清淡而又营养。侍者专门为南先生准备了红薯小米粥。”

夜幕降临,试图拜访南怀瑾的人无法进入学堂只好陆续离去,记者在离开前,在门口拍下了这张照片。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摄影报道

大师·争议

国学大师也被质疑

1976年,根据南怀瑾演讲辑录的《论语别裁》在台湾地区出版,受到狂热追捧,到1988年时已再版高达18次之多;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论语别裁》等南怀瑾著作引进大陆,同样掀起“南怀瑾热”。时至今日,“南怀瑾”这个名字已经堪称“名播遐迩”,誉之者尊称其为“国学大师”、“一代宗师”、“大居士”;但围绕着他和他的作品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毁之者直斥其不过是一个“江湖骗子”、“篡改三教混淆古今”。

南怀瑾众多追捧者认为,“南怀瑾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堪称‘一代国学大师\’。”但这一说法也遭到了国内学术界的众多质疑。

知名学者张中行就曾公开撰文痛批南怀瑾的代表作《论语别裁》。张中行称,《论语别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但意见却还是五四前后极少数人圣道天经地义、反对打倒孔家店那一路;而且,南怀瑾讲《论语》的方法,也就是《古史辨》以前流行的“信而好古”那一路,借用桐城派的术语,是只要义理、辞章而不要考据;更使人吃惊的是,南怀瑾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可谓“前无古人”,滑天下之大稽。

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日前在谈及南怀瑾时也表示说,称其为“国学大师”言过其实,“他也就是在读了儒、佛、道三家的一些著作之后写了一些自己的感受而已”。南怀瑾值得佩服的一点是,他有勇气讲出他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未必懂但是他思考过”。

南怀瑾的名字在广泛传播中,常常和各界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也为不少人所诟病,被认为是借名人炒作自己的“江湖骗子”。南怀瑾曾经的闭关修行、晚间打坐修行,甚至他每天不吃早餐,中餐和晚餐一小碗稀饭的饮食习惯,都被不少人质疑为是将自己刻意打扮成“奇人异士”的一种“江湖骗术”。  据《广州日报》

南怀瑾长寿秘诀 坚持睡子午觉

有记者采访时得知,南怀瑾先生长寿的关键之一,是坚持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即4小时)。令人诧异的是,他非但没出现“睡眠亏空”,反而神康体泰。仔细推敲,原来南怀瑾先生睡觉的两个时辰并非随随便便,而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子时(23时—1时)和午时(11时—13时)。他健康的奥妙全在坚持这“子午觉”。南怀瑾解释认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方能使身体达成和谐。

新闻推荐

部分豆瓣产品抽检不合格

成都商报讯(记者张舒)昨日,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今年10月对成都市企业生产的蔬菜、酱类等食品的抽查结果。本次抽检产品283批次,合格277批次。6批次产品被检测为不合格:都江堰市大乐调味品厂、...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