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助人为乐类
王辉荣,女,汉族,69岁,原市百货公司退休职工,现为市关工委关爱工作团团长、炳草岗街道西海岸社区志愿者。
1998年退休后,王辉荣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成了社区热心人。2004年6月,加入东区西海岸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王辉荣常说:“一个人活着不但要让自己快乐,而且要让更多的人快乐。”
2004年,王辉荣主动申请与年仅10岁的孤儿冯建结成帮扶对子,将他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帮扶至其自食其力。2006年,王辉荣出资2000多元为聋哑少女周方莲购买助听器,并经常去看望小莲,鼓励她好好学习,坚强面对困难。2007年,王辉荣不仅自掏腰包帮助身患重症肌无力的张杨治病,同时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帮助张杨战胜病魔,使张杨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自退休后,王辉荣先后与社区4位孤寡老人和福利院的3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经常上门探望,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联系减免住院费用等事宜……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王辉荣先后帮助留守儿童、病残少年、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等共30多人。老人每年的养老金几乎全用在了扶贫帮困上,被社区居民亲切地叫做“爱心大使”。她先后荣获省、市、区“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攀枝花市“优秀文明市民”,“感动东区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陆学英,女,彝族,55岁,现居住在攀枝花市西区。
陆学英共养育了7个孩子,其中有3个是自己亲生的,其余4个是她收养的。“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们辍学。”纵然生活艰苦,陆学英培育子女的决心始终坚定。
1990年,陆学英在山坡上捡拾煤块时,发现并收留了年仅10岁的流浪儿古丽华。1998年,陆学英将失去生活依靠的罗晓明、罗刚姐弟俩接到家中抚养。2003年,陆学英又收养了因父母离异、无人照料的小马松。
要供这么多孩子吃饭、穿衣、上学,样样都得花钱,样样都要操心。多年来,陆学英省吃俭用、任劳任怨地操持着这个“大家庭”。为了供孩子们上学,她什么重活累活都干,在井下采煤、推车;在建筑工地搬运材料、修路、捡垃圾;在焦化厂炼焦,帮当地农民栽秧种地;自己开垦土地种菜、喂鸡、养猪。生活的艰辛使陆学英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身体也越来越差,但仍不放弃将孩子们培养长大。如今,收养的4个孩子中,3个已经长大成家,最小的马松还在读小学三年级。
陆学英收养4个孩子的事迹经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优秀文明市民”。
徐刚,男,汉族,38岁,攀钢汽运公司二车队职工、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2004年,徐刚带着一份爱心,带着一份长期形成的助人习惯,毅然加入到志愿者行列。“能够帮助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快乐。”8年来,徐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参加志愿者活动以来,徐刚一直致力于用爱心点燃孩子们的求学梦想。2007年,东区志愿者协会决定由徐刚牵头,组建大力蚂蚁服务队,专门负责边远山区贫困儿童的帮扶工作。几年里,徐刚和他的队友们先后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衣物30000件、助学金50000元,建立志愿者服务点5个,建成爱心图书室4个、电子阅览室2个。在关爱山区孩子的同时,徐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敬老院。徐刚及其团队成员经常前往米易县丙谷养老院、白坡养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为老人们送去生活物品。
多年来,徐刚和他的团队在街道(镇)和学校建立了14个志愿者服务指导站,组建了环保、文体、应急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很多同事和亲友都在他的感召下成为坚定的志愿者。两年前,徐刚因常年支援贫困山区儿童教育和服务孤寡老人的义举,被团省委授予“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如今,他依然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儿童和孤寡老人们送去温暖。
唐明宪,女,汉族,70岁,钢城集团瑞矿工业有限公司退休职工。
“我要用自己的一双手,一直把好事做下去。”简单的话语出自一名普普通通的妇女——唐明宪。她用一针针、一线线纳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
1982年,全国全民掀起拥军热潮,唐明宪很想为部队战士们做点什么。厂区的车间主任建议她可以为部队做一些布鞋。于是,她做了20双布鞋,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寄到了云南老山前线。从此,唐明宪纳布鞋的手再也没有停过。30年来,她义务为人民子弟兵做布鞋、鞋垫12000余双,寄到甘肃、西藏、四川等地的多个部队。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明宪被参与救援的攀枝花消防军人“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所感动,连续4年在建军节前夕,为攀枝花消防支队特勤中队送去鞋子60余双、鞋垫120余双,被官兵们亲昵地称为“布鞋奶奶”。
在唐明宪老人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三十多封来自全国各地部队的感谢信。这些感谢信的时间跨度从1982年到2011年,已经泛黄的信纸,记载着部队官兵对唐明宪老人的感激之情。
2011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唐明宪30年如一日拥军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唐明宪入围2011年“中国骄傲”候选人、华西都市报“2011年度致敬人物”候选人。
见义勇为类
刘先东,男,汉族,牺牲时19岁,生前系武警攀枝花支队第三中队战士。
杨磊,男,汉族,牺牲时18岁,生前系武警攀枝花支队第三中队战士。
2011年9月11日11时20分,成昆铁路金沙江大桥附近,一名中年妇女跳江自杀。情急中,赶来救援的刘先东没有一丝犹豫,从70度的坡度、80米的高度冲到江边,纵身跳入江中,奋力游到该妇女身后,用全力将她推往岸边,杨磊和战友杨威合力将她拉上了岸。突然,江中出现强大的漩涡,尚在水中的刘先东失去身体的平衡,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杨磊见刘先东在水中挣扎,转身跳入激流中去营救战友。他们在奋力靠岸时,被激流漩涡无情地吞噬,英勇牺牲。
刘先东和杨磊用年轻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以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履行了“永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全国各大媒体和上百家门户网站相继报道和转载,在部队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最美武警”、“90后青年的丰碑”。
2011年9月18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们“攀枝花卫士”荣誉称号;9月19日,武警四川省总队批准他们为革命烈士并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月26日上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在攀枝花市中心广场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李勇,男,汉族,41岁,攀煤公司太平矿武装保卫部打私队副队长。
1993年12月,李勇从四川省武警总队二支队退役后,被分配到攀煤公司太平矿武装保卫部工作。19年来,李勇处处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工作中恪尽职守、严于律己。
2011年5月28日凌晨4时左右,李勇正带领护矿队员在太平矿家属区执行巡逻任务,突然,一个急促的呼喊声划破了夜晚的寂静。李勇立即带着队友们,顺着呼救的方向跑了过去。在小区外主干道上,他们看到两女一男一边呼喊着,一边从小区另一路口追了过来。顺着他们指示的方向,李勇带领队员向前追去,很快就看到前方有三个身影在飞快逃窜。在附近一条小路上,李勇追上了落单的逃窜人员,对方就地捡起一个破碎的酒瓶,连续两次向他的头部凶狠地刺来,被他闪身躲开。歹徒恼羞成怒之下,从腰间抽出一把菜刀,向他砍来。李勇在接连躲过歹徒数刀,伸手准备抓住对方持刀的手时,左手腕被菜刀砍中,顿时鲜血直流。歹徒见状,转身向山上跑去,李勇用右手捂住流血的伤口,继续追赶,终因体力不支,让3名歹徒逃脱。
随后赶到的队友将他送到攀煤总医院救治,经医生诊断:李勇左手腕肌腱断裂,需进行手术缝合。2011年,李勇被授予“攀枝花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周廷银,男,汉族,36岁,攀枝花市金沙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巡检工。
2011年11月12日下午3:40左右,在市十一中小学附近的家属区内,周廷银晾晒完衣服,正在向家中走去,突然看见路边沼气粪池里有个小孩在挣扎,拔腿就向沼气池跑去。来到池边,周廷银没有多想,在一位正在附近捡拾杂物的老人的协助下,将女孩救了上来。通过询问得知,小女孩今年刚刚12岁,因为想种花,在沼气池边捡拾石子。因为沼气粪池两天前抽过粪后,没有盖盖子,小女孩一不小心掉进了身后2米深的沼气粪池。孩子受了惊吓,而且全身湿漉漉的,都是粪水,周廷银怕孩子受凉,在邻居的帮助下把孩子送回了家。
事后,虽然周廷银没有对任何人讲起,但是他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还是在周围传颂开来。后来,公司的一位员工无意中知道了周廷银勇救小女孩的事迹后,报告给了公司领导,公司立即对事情进行核实,并在全公司通报表扬。在大家谈论此事时,有的邻居问他:“难道你不怕被孩子的父母讹上吗?不怕他们倒打一耙?”周廷银听后,只是憨厚地摸摸头,说:“我们都是抚养孩子的父母,谁不心疼孩子,总不能看着别人孩子落进粪水里不救,等死吧?”
2011年,周廷银被授予“攀枝花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童琪,男,汉族,44岁,市第十五中学校德育主任。
2007年8月31日中午,担任学校总值班老师的童琪留在学校,照顾部分还未离校的高三学生。这时,他接到学生报告,有七八个社会青年在校外逗留,形迹可疑。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童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大了学校内外巡查力度。12时40分左右,又接到学校保安报告,说有学生出校门时被社会青年挟持,他立即冲出校门,只见高2008届7班学生何某正被几个手持砍刀的社会青年围住殴打。童琪来不及多想,毅然冲上前去,大吼一声:“别乱来,我是老师,有事跟我说!”可是,几个歹徒毫不理会,猛扑过来,挥刀乱砍。
由于歹徒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童琪老师身上,学生何某安全返回校园,可童琪背部、右大腿、右手臂、右手背被连砍四刀,鲜血直流。学校领导和教职工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他还在喊“保护学生、保护学生……”在与歹徒的搏斗中,童琪右手中指肌腱断裂,左膝关节半月板严重受损,全身多处外伤,右大腿、左手背先后缝合了28针,并做了“左膝关节半月板切除术”。
童琪舍身救学生的事迹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师德标兵”、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入选中国文明网“见义勇为好人榜”。
诚实守信类
李中华,女,汉族,42岁,攀枝花市西区兴源商店、忠华幼儿园负责人,西区个私协会副会长。
多年来,李中华始终坚持诚信待客、守法经营,用实际行动对诚信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2004年,因企业改制,李中华成为下岗女工,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创业之初,她给自己定下了三条铁规矩:一、绝不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绝不欺骗顾客;二、薄利多销,让利给消费者;三、诚实待客,童叟无欺。
在经商过程中,李中华始终坚持诚信做人,恪守诚信底线,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目前已经拥有一家商店、三家幼儿园和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李中华尽己所能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在幼儿园里,她让家庭贫困的孩子免费上学;“5·12”、“8·30”地震发生后,她动员辖区所有的个体工商户、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及家长捐款捐物;她全身心地护理好养老中心的老人;在她的帮助下,6名下岗职工和14名无业人员实现就业。
在从下岗女工到先进劳动者的过程中,李中华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2005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获得了“优秀党员”“光彩之星”“三八红旗手”“再就业明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吴玉琼,女,彝族,45岁,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卫生站医生。
作为全科医生,二十多年来,吴玉琼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树立了白衣战士的良好形象。
1986年,从米易卫校毕业的吴玉琼,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村卫生站唯一的医生。她深知,要做一名好医生,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她将医德看做医生的灵魂。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
二十多年来,不论白天黑夜,不论日晒雨淋,只要病人有需要,吴玉琼就坚持送医送药上门。平时,村民们来看病,她总是为病人着想,开出价格合理、疗效好的药品。有人家庭困难,有人忘了带钱,她就免费为他们诊疗。
2007年,迤沙拉村四组村民杨胜芳突发脑梗塞,留下后遗症,只能卧床休息。吴玉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定期去杨胜芳家中为其治疗。5年来,吴玉琼坚持每半年为杨胜芳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在她的悉心治疗下,杨胜芳现在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
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吴玉琼一直坚守着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做人的诚信品质,得到了广大农村患者和社会的好评。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家乡和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生信念和价值。1998年,吴玉琼被评为“全国模范乡村医生”。
诚实守信类
杨为之,男,汉族,92岁,盐边县老干局离休干部。
杨为之苦寻医院20余年,只为兑现47年前还清欠款的承诺,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公民的诚信理念。
上世纪60年代,杨为之受灌县(今都江堰市)一个生产队雇佣将牛送往灌县。在返程经过成都时,因痔疮发作,前往黄济川痔瘘医院看病。由于身上只有50元钱,杨为之在医院治疗、吃住了一个多月,欠下100多元的医疗费。临出院时,杨为之向院方承诺一定会偿还治疗费。回盐边后,杨为之本想尽快把钱还上,但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家里又有4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还钱的事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此成为他的一块“心病”。20世纪80年代,杨为之和妻子多方打听黄济川痔瘘医院的消息,一直没有结果。2008年,已经88岁高龄的杨为之觉得身体越来越差,还款的念头更加强烈了。2009年6月,杨为之的女儿终于在网上查找到黄济川痔瘘医院更名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的信息。
由于医院曾经失火,档案资料丢失,无法查清杨为之当年的欠款,院方一再表示可以不用偿还,但杨为之坚持要还款,并给医院汇去了5000元钱。医院被老人的行为感动,决定向社会公开征集几名家庭困难的肛肠疾病患者,用老人还来的这5000元钱为他们治病,通过这种方式将老人诚实守信的精神传承下去。
杨为之老人的事迹被中央和多家地方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曾富生,男,汉族,55岁,攀枝花市红星出租汽车公司司机。
他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16年坚守道德信念,拾到东西必定归还失主,用行动践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16年里,曾富生已记不清自己拾到过多少乘客遗失的物品。每次拾到物品他都会第一时间寻找失主,若无法找寻失主的,他就及时将物品交给公司处理。
2006年的一天,一位乘客将包遗失在曾富生的车上,曾富生发现后马上将包交回出租汽车公司。公司工作人员打开包后,发现包里是五本原始账本,意识到失物对失主的重要性,公司迅速在新闻媒体上刊播了招领启事,使账本完璧归赵,失主对公司十分感激,给曾富生送去感谢信。2012年3月,曾富生在出租车里拾到一位乘客遗失的钱包,面对钱包里的10多万元巨款,曾富生不为所动,第一时间找到失主,将钱包奉还。面对大家的称赞,曾富生平静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以后还会坚持这样做。”
曾富生人品至诚,得到了同行和乘客的肯定,并拥有了一群固定乘客,甚至有乘客直接请他代办取包裹、运送物品等。16年里,曾富生从没发生过交通事故,从没有过违章记录,从没有乘客投诉,连续11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还获得了攀枝花市十佳文明出租车司机、“感动东区”人物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类
李永祥,男,汉族,60岁,米易县康复院主治医师。
1976年8月,李永祥凭着对麻风病防治事业的热爱和救死扶伤的精神,不顾极差的医疗条件、繁重的工作任务等不利因素,毅然选择在米易县康复院工作。
三十六年来,李永祥一直坚守在工作最脏、责任心最重的岗位。李永祥视病人如亲人,不怕脏不怕累,及时给病员清创、换药,使病人伤口不再感染,在最短的时间内愈合。
遇到疾病高发期,他一上班就忘记了下班,经常累得腰酸腿痛。回到家后,遇到病人有急诊,李永祥也必须半夜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去看病。前些年,由于交通不便,李永祥经常要步行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购药,背回病区。李永祥还热心为病人服务,给病人们换灯泡、购买东西,给病人亲属打电话、调解病员纠纷等。
三十六年来,康复院的医生来了又走了,李永祥调动工作的机会也一个接一个,但因为不放心康复院的病员,他始终主动坚持留在康复院,见证着中国麻防事业的艰辛历程。
把青春和热血抛洒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上的李永祥也收获了一份份荣誉。1986年荣获“四川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称号;1988年荣获“攀枝花市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米易县优秀共产党员”。
郑长山,男,汉族,38岁,攀枝花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长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数年如一日,带领着共产党员服务队24小时为攀枝花市区17个社区3.5万余户客户提供故障上门抢修、巡视维护、咨询答复、抢险救灾等便民电力服务。9年来,共产党员服务队累计为客户解决各类用电问题8000余次,其中最高一天外出抢修达13次,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客户满意率100%”目标。
每逢节假日,为了让队员轮班休息,郑长山都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为客户解决用电难题。在 “8·30”地震、抗旱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郑长山主动深入灾区一线,积极参与供电抢修、维护等抢险救灾工作。在电力迎峰度夏、重大活动保电等工作中,他始终冲锋在前,主动加强用电巡视,增加巡视次数和时长,保障可靠供电。
郑长山先后荣获攀枝花电业局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队员、四川省电力公司服务明星等称号。他带领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荣获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共产党员服务队评比一等奖、十佳共产党员服务队、四川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攀枝花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攀枝花市工人先锋号、攀枝花市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康洋路,男,汉族,23岁,武警攀枝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灭火攻坚班班长。
2007年初中毕业后,康洋路怀揣军营梦想,从重庆铜梁农村来到攀枝花市消防支队,成了一名消防战士。
刚进消防队时,康洋路体力和耐力都不达标,但他有一股子钻劲、拼劲。每天,除了完成基本训练任务外,康洋路还强迫自己多训练2个小时。当战友们都在休息时,他仍穿上沙背心、作战靴,背上20多斤重的空气呼吸器,双手提上30多斤的水袋,进行负重登高训练;肩上扛着200多斤的杠铃进行下蹲训练;每天晚上还坚持做1000多个俯卧撑。常常一天训练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但他从不言苦,从不言累。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长期的刻苦训练,他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几年来,康洋路先后参加各种抢险救援380余次,完成火灾扑救730余次。每一次红门开启,每一次警灯闪烁,每一次危难来临,他都会挺身而出,在火海中尽显军人本色。
2010年7月,在全省消防部队铁军大比武中,康洋路技压群雄,勇夺负重登高高强度对抗赛项目桂冠。在2011年9月的全国消防铁军大比武中,康洋路与战友们不畏强手,奋力争先,在两个集体项目中取得一个全国第一和一个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一等功。
雷阳伟,男,汉族,40岁,攀钢集团公司攀钢钒提钒炼钢厂方坯连铸作业区丁班作业长。
参加工作19年来,雷阳伟立足岗位,善于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月平均漏钢五六次,铸机产能如何放大?成本如何下降?雷阳伟针对不同漏钢现象查阅资料,刻苦钻研,总结提炼出一项以“细致准备稳开浇,注中精心漏钢少”为要领的“降低方圆坯漏钢操作法”,使攀钢钒方圆坯连铸机溢漏钢事故从2011年的每万吨漏钢0.94次下降到2012年的0.043次,超过国内同类型铸机控制漏钢先进水平,为公司降低成本136.8万元。该方法被公司命名为“雷阳伟降低方圆坯漏钢操作法”。
雷阳伟通过对各炉钢水浇注条件与对应的头腰报警状况进行大量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全系统抓重轨头腰报警控制技术;2012年上半年,带领班组创造了3台铸机零溢漏事故的奇迹,开浇成功率达到了100%,全年能够降低耐材消耗成本300多万元。
凭借着精湛的工艺技术,雷阳伟连续两次获得攀钢集团公司技能大赛第一名,连续三次被评为攀钢集团公司“技能拔尖人才”。
雷阳伟还乐于与工友分享自费购买的书籍和自己学到的知识。几年来,他所带领的班组已培养出技师6名、高级技师2名,班组3名职工被授予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连铸工技术能手”称号。
孝老爱亲类
刘中美,女,汉族,39岁,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牧林坝组居民。
23岁那年,刘中美嫁到了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当时,丈夫家有70多岁高龄的爷爷和奶奶,还有瘫痪近十年的婆婆,生活十分艰辛,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希望,带给亲人温暖和幸福。
每天凌晨4点钟,刘中美就要起床,制作当天上市的豆腐,为家人做好早饭。天一亮,就帮婆婆洗脸、梳头,照顾家人用餐。上午,她到市场上卖完豆腐,就马上赶回家,帮助婆婆大小便,为家人做午饭。中午,她利用短暂的时间为婆婆进行康复按摩,陪婆婆说话。下午,她还要和丈夫、公公一起管理农田,喂养牲畜……就这样周而复始。
为给婆婆治病,刘中美四处求医问药。只要听到与婆婆相似病情的人因用药好了的信息,她不管路途多遥远都要去打听,不管药费多贵都要去购买。夏天,容易生褥疮,刘中美坚持每天为婆婆擦洗身体、换洗衣服,经常把婆婆背到门口的树荫下,让婆婆透气乘凉。冬天,她特别注意为婆婆保暖,白天还将婆婆背到院子里晒太阳。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刘中美嫁到丈夫家的17年时间里,从未和公婆红过一次脸,无怨无悔地照顾瘫痪婆婆,将爷爷、奶奶养老送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美德。
罗子孝,女,汉族,63岁,现居住在攀枝花市西区。
罗子孝今年63岁,丈夫张在伯69岁,每天晚饭后,罗子孝都会推着丈夫的轮椅,在居住的小区散步、说笑。然而谁也没想到过,张在伯曾经一度被医生下了死亡通牒,生命垂危。对于曾经瘫痪卧床的张在伯来说,现在能坐着轮椅出门散步,都要归功于对他不离不弃,让他生命延续了整整40多个春秋的妻子罗子孝。
1969年,罗子孝、张在伯结婚仅一年,丈夫因公受伤瘫痪,从此,照顾一个三口之家的重任就落在了罗子孝单薄的肩膀之上。丈夫住院后,她一个人忙完家里忙医院,独自照顾小孩,给丈夫端水喂饭、洗脸擦身、换洗衣物、宽慰疏导,让对生活已经绝望的丈夫又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在照顾年幼的婴孩和残疾的丈夫之余,罗子孝还坚持学习按摩护理知识,每天给丈夫做全身按摩,用不离不弃的坚守,将妻子的柔情和责任演绎得尽善尽美,创造了生活的奇迹。
几十年如一日,罗子孝用真挚的感情和一个平凡妇女的爱,支撑了与丈夫风雨同舟的岁月,也抚平了坎坷人生带来的伤痕。每当别人问她对生活的感受时,她总是说:“只有坚持,这个家庭才有希望。如果丢弃,也就掐灭了丈夫生活的希望。”
高汝莲,女,彝族,42岁,仁和区啊喇彝族乡旺牛社区先锋营组村民。
高汝莲出生在啊喇彝族乡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出生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听力和语言残疾。她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她用实际行动完美书写出了一个“孝”字。
1990年,20出头的高汝莲与同村小伙马德富结婚。1997年,丈夫因病离世,不幸瞬间把高汝莲一家对未来的梦想击得粉碎。看着年迈多病的公公和年幼的儿子,高汝莲毅然决定要独自承担起抚养幼子、赡养公公的责任。她认真务农,保证儿子上学的开支;一如既往地服侍公公,安抚老人的丧子之痛。
高汝莲的艰辛被同村的热心人们看在眼里,大伙都想着为她再找一个丈夫,也好减轻她的负担。这时候,高汝莲却提出,要嫁人,必须要带着公公。“带着公公出嫁”,高汝莲的这个条件让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
直到一个纯朴、忠厚的汉子走进了高汝莲的生活,他就是杨聪友。随着认识的加深,杨聪友被高汝莲的孝心与坚强打动了。高汝莲还是坚持那个“条件”,没想到,单身汉杨聪友竟答应了。
婚后,高汝莲又生有一女,这个家有了更多欢笑。同时,在夫妻俩的悉心照顾下,公公的身体和精神越来越好。正是因为高汝莲的孝与善,让这个特殊的家庭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龚国久,男,汉族,69岁,中国十九冶机动公司退休职工。
在向阳五村社区,提起龚国久,无人不知。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瘫痪妻子33年的事迹被人们争相传诵,他用一腔真爱谱写了一段动人的患难夫妻情。
龚国久和王天秀是一对恩爱夫妻。1978年8月8日,王天秀在公司“五七”连参加拆除旧房时,被倒塌的房架砸伤导致下肢瘫痪。当时,家中尚有年近七旬的岳父母和三个还没长大的孩子。面对从天而降的家庭灾难,龚国久强压心中痛苦,用不屈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
由于王天秀腰椎神经断裂,医生诊断她最多能活两年。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天秀都以泪洗面,三番五次寻短见。面对妻子的无助和痛苦,龚国久耐心地开导,细心地照料,使妻子慢慢坚强了起来。
30多年里,龚国久四处为妻子寻医问药,从未停止过治疗。他一次又一次写信向各地的大医院寻求治疗药方,请名医为妻子诊治。他跑遍了市内各大药店,泡制药酒一百余斤,坚持天天给妻子擦药酒、按摩关节,天天给她端水喂饭、翻身擦洗,用轮椅推着妻子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如今,王天秀尽管仍然瘫痪在床,但病情稳定。期间,龚国久将岳父母养老送终,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34年光阴,龚国久青丝变白发,但他对妻子的付出却无怨无悔。
新闻推荐
(记者李忠福)1月26日,隆昌县在东门广场举行“美丽隆昌”2015年迎新春美术、书法作品联展。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观看的市民络绎不绝。“这些书画作品,很有观赏性,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