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多地少保护耕地保障发展抉择两难近年

四川日报 2012-03-09 19:19 大字

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多地少。保护耕地,保障发展,抉择两难。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2005年12月24日,一场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金土地工程”在成都金堂县栖贤乡向前村正式启动。这项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投入150亿元,对全省130个县1000万亩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成600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受惠人口达到800万。

这对于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四川来说,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它不仅让昔日农村换了新颜,保护了耕地,实现了占补平衡,更助推四川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保证了粮食安全,在统筹城乡经济同步发展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7年来,全省国土资源部门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坚持实施以“金土地工程”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整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7年总共实施3542个项目,整治规模达2117万亩,到目前已完成2733个项目,1289万亩土地得到整治。

□郑荣 钟燕

“金土地工程”助力新农村建设

犹如星火燎原,“金土地工程”迅速在全省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1年,该工程覆盖了全省130县10626个村,集中建成农民新区5700个,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24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高两级,下湿田改造327万亩,已整治修建农渠4万公里,修建田间道路1.85万公里,新增粮食产能9亿万吨,受益农户852万人,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1965元。

“金土地工程”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以前农村交通出行困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金土地工程”项目实施后,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尚。在成都都江堰市天马镇向荣村,呈现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红墙绿瓦,农家小院一幢幢掩隐在林荫下,麦浪滚滚,农民生活闲适而富足。

尤其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金土地工程”项目坚持科学规划理念,全面推行“三打破、三提高”的规划理念,体现山水田园风光,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将村庄整治内涵深化提升,使村容村貌、扶贫解困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采取农户适度集中居住,利于耕地规模建设,注重村庄民居和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保护,打造宜居的美丽田园景观。据统计,灾后利用“金土地工程”,完成了150万户农房重建。

“金土地工程”也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据四川省对实施“金土地工程”项目区有关统计分析,土地整理区农业的产出率提高了75%,农业科技贡献率从45%提高到65%,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以上,项目区生产成本平均下降10%,土地生产力提高15%。实施这一工程后,实现了“排灌系、地平整、田成方、路成网、风貌美”的旱涝保收新农村,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金土地工程”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有关要求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金土地工程”已探索出一条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逐渐向打造现代农业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金土地工程”注重科学合理规划,在项目整治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符合了现代农业的生产要求,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实现了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

项目区土地经过综合整治,更有利于当地按照现代农业要求组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种植方式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金土地工程”带动了农民增收,突出的路径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来实现。江油市新安镇黑滩村发展经济果蔬规模经营,人均收入在2年后将达到1万元,比 “金土地工程”实施前人均收入4900元翻了一番。

在射洪县,项目区农民利用整理后的土地进行优质农业开发,规模种植粮油新品种和无公害蔬菜。为吸引龙头企业发展当地特色农业,还引进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419元提高到2010年的6347元。

在苍溪县、蒲江县形成了优质猕猴桃基地,金堂县形成“畜-苕-果”生态农业、无公害蔬菜基地,双流县形成红提、草莓种植基地,渠县形成黄花规模种植基地,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公司得到发展壮大。

而在产粮大县富顺县,“金土地工程”改造“馒头山”成为“米粮山”,使得人均占有耕地仅有0.64亩的农业县,实现了粮食连续8年增、再生稻亩均产量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汶川则是将土地复垦与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推进,威州、绵虒等地建立了“岷江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区”,漩口、水磨、三江等地建立了“漩三环线经济圈”,灾毁耕地复垦改变了当地的农村生产方式,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金土地工程”提速新型“两化”互动

如今,“金土地工程”的内涵和外延已大大拓展,成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2006年开始,四川省在实施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同时,将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城乡增减挂钩试点一并纳入“金土地工程”。7年来,全省共实施了成都、德阳、绵阳等17个市(州)815个“增减挂钩”项目。成都市将城乡增减挂钩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农民新居1143个,并配套建起了污水处理、道路、绿化、健身、水电气、电视、网络等设施,改善了55万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项目区的卫生、体育、文化、环保、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体系同步建设,一应俱全,使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同质均等的公共服务,城乡共同分享改革成果,真正实现了“少有学、壮有业、老有养、病有医、困有助”。城乡差别不复存在,农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已经享受到城市文明的新型农村居民。

“金土地工程”带来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升了农民消费能力,带动了建材、服务等产业发展,成为拉动农村内需的重要动力,为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四川省开展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中,“金土地工程”的实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挂包帮”的“金土地工程”项目23个,分布在6个市 (州)、9个县 (市、区),项目规模21.73万亩。省国土资源厅帮扶的阆中市天宫乡,涉及14个村4.91万亩土地。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变成了国家4A级优秀旅游发展新村。一座座新景点雕塑镶嵌在崇山峻岭,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似玉带连接着千万农家,栽植的一片片高效经果林萦绕在农家院外,好一幅和谐农村蓬勃发展的春意图!

新闻推荐

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志毅带队前往中国农业科学院

3月28日,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志毅带队前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就双方联合在蓉建立西南蔬菜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工作服务站、建立专家技术服务网络,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与农科院专家展开洽谈。将前沿...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