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特殊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大邑县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构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

成都日报 2021-12-03 04:22 大字

首届培智高中开班

成都市2021年“体育复健进校园”项目在该校启动

学校定期开展融合教育活动

学生上康复个训课

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大邑代表队勇创佳绩

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在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大邑特校”)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忙着制作一道甜点——芒果班戟。在芒果与奶油混合的芬芳香气中,一个个香软可口的甜点制作完成,学生们在欢笑声中分享着美味、感受着合作与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是大邑特校培智高中的课堂现场,也是大邑县特殊教育发展的一道缩影。今年,大邑县启动首届培智高中,标志着该县构建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正式落地。

办实事,接地气,暖民心。近年来,大邑县坚持“特教特办”,依托大邑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构建起区域特殊教育融合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县域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今年,大邑县紧扣这一民生工程,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再次迈出坚实步伐:率先探索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构建学段衔接、普职融通、优质发展的15年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为县域内的特殊孩子提供15年免费教育。

从无到有、从外延到内涵深入,大邑县特殊教育以“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核心引领,在十一年的发展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新时期,大邑县从构建15年特殊教育体系、研究实践“教康结合”课程、推进特奥融合项目的创新发展等方面着手,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模式,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

“两头”延伸的先试先行

构建特殊教育区域服务体系

自2010年建校,大邑特校从九年义务制学校到大邑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转型,再到如今的15年特殊教育体系的构建,这里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创新、每一项改革,都是对“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信念的生动诠释。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大邑特教人全力构建“有温度的特殊教育”,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推动着大邑县特殊教育的阔步迈进。

在国家、省、市、县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实施之际,大邑县已经构建起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主导、特教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义务阶段发展格局,并建立了“1+5+N”融合教育区域服务体系(即一个市级示范性资源中心、五个市级示范性资源室、N个县级资源室)。然而,从义务阶段走出来的特殊孩子,他们的未来将在何方?着眼特殊孩子的终身发展,在大邑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邑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大邑特校团队开始了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两头”延伸的先试先行,推进15年一贯制特殊教育体系的落地实施。

在学前阶段,大邑县将幼儿教师纳入特殊教育师资素养培训项目,提升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巡回指导、建立个案研讨团队、家长课堂等措施为学前特殊幼儿提供评估、康复、个别化教育等服务,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同时在大邑特校内规划设立特殊教育幼儿班。高中阶段,大邑县于今年9月在全市率先开办特殊教育培智高中,成功备案“中餐烹饪”“汽车美容”“家政服务”专业,以市级课题《特殊教育职教高一阶段烹饪专业培智课程的开设实践研究》为抓手,探索具有大邑特色的培智高中教育模式。

一位在大邑特校转衔班已经毕业两年的特殊学生成为大邑县智慧停车管理公司的一员,他每个月领到工资后都会捎上一些零食,回学校看望老师……在这所特殊学校,常常出现这样的温情瞬间。这样的教育温度,让大邑特殊教育在十一年时间里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秉承“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理念,让特殊教育的发展触角涉及每个特殊家庭,让每个特殊孩子能够因这项民生工程而真正终身受益。

打造“教康结合”课程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

在大邑特校的一堂康复训练小组课上,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勾画出自己心中冬天最美的样子。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让人倍感温暖的手套、绽放在枝头的雪中傲梅、精致的大红灯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在学生手中呈现出来。这是学校“教康结合”的课程内容之一,通过在训练中运用康复理念,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和手眼协调的训练,发展认知、感知觉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邑特校作为大邑县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在康复项目的助推下,通过革新课程设置、完善专业设施、优化教师队伍、强化部门联动和重视家校协作等,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与康复计划。在培智新课标基础上,通过“调”教育、“增”康复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学校配备了专业的康复教师,通过开设个训课、小组课和集体课,将学生的康复训练落在实处,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据大邑特校康复教师介绍,每个学生进校后,学校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别化评估,为学生制定出个性化课表以及一对一成长计划,并落实“三循环”阶段性评估,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全面参与,为此学校建立了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开设家长课堂,通过家校共育来提升“教康结合”的实施效率。此外,学校免费开展延时服务,利用每天放学后一个小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入不同的康复训练班,实施走班制,引入特奥运动项目、奥尔夫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课程,实现康复课程实施全覆盖。

目前,大邑县“教康结合”工作作为全市质量监测点,通过教康结合的课程建设、专业教师的培养来全面提升学校康复水平,逐步形成区域教康结合支持保障体系,在全市率先探索出特殊学校教康结合实践路径,以科学、完整的工作机制为特殊孩子打造高质量“教康结合”课程体系,促进特殊孩子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扎实推进融合教育

让特殊孩子心中有光

在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大邑县银都小学联合承办的特奥融合活动上,“特奥运动员”与“融合伙伴”共同在运球接力、铺桥过河、欢乐跳跳跳等特奥融合活动项目中迎接挑战,在阵阵欢笑声、呼喊声里,校园呈现出一幕幕有爱的画面。踢足球、趣味田径……其乐融融的画面背后是近年来大邑县大力推动特奥融合教育的真实场景。

作为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融合学校,大邑特校全力推动特殊奥林匹克融合学校项目的落地实施。针对特殊孩子的发展需求,学校开发出竞技型、运动员发展型、休闲型三种融合运动模式,以特奥融合项目为载体,为特殊孩子搭建积极、快乐、多彩的交流平台,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目前,学校实施了五大特奥项目,组建了游泳队、融合足球队等学生社团,并聘请专业教练为学生展开专业培训,所有的项目均为免费开展。

为了推进融合教育,大邑县拓宽在县域内普通幼儿园和职业高中的合作,目前在县域内挂牌了两所融合幼儿园和一所融合职业高中、一所特奥融合学校。2020年,大邑特校成为成都市第一批特奥项目进课程的试点学校,并在2020年成都市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11金3银3铜的好成绩;2021年,率先在全市实施省市残联“体育复健进校园”活动,让体育运动项目走进特殊学校的课堂,帮助更多残疾孩子进行有效的运动康复。

“通过特奥项目挖掘学生的潜能,让特殊孩子收获成功的喜悦”,大邑特校的老师们说,特奥融合活动就是一束光,把“接纳、包容、平等、参与”的融合理念投射到普特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让他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谢函颖/文

新闻推荐

川渝黔新生儿入户实现“跨省通办”

图为昨(18)日,沈先生来到大邑县公安局一站式办证点川渝黔“跨省通办”专窗,为孩子办理了出生登记省公安厅供图昨(18)日,家住...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