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更多老师来到了乡村 孩子才艺“跳进”了央视

成都日报 2021-03-06 04:00 大字

曾勇 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大邑县韩场学校为孩子们开设足球特色课程

余业果 先后担任成都“常青树计划”驻都江堰、崇州、彭州学监

什么是幸福?从教45年离岗退休后,主动响应号召加入“常青树计划”(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再次踏上“三尺讲台”,见证了成都教育飞速发展与变化的余业果,对幸福有一分特别的理解。

越来越多的校长、老师成长起来了

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其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等内容被大家热议,对此余业果非常有感触。尤其是“十四五”期间,成都要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专门提到“要建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余业果更感振奋,迫不及待地想分享他的故事。

余业果说,他一直认为,中国教育发展水平,不仅是由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决定的,还是由广大农村、山区、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决定的,是由基层教师、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待遇水平决定的。

在余业果看来,不少农村学校各种先进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但是却缺乏优质的师资。尤其是在乡村,培养一支本土化教师人才队伍成了“建更多好学校”最紧迫的事。后来,余业果参加了首批成都市“常青树计划”,工作主要面向农村学校,关心支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青年教师的成长。

还记得“常青树计划”刚启动那年,余业果跑遍了所在区的所有农村学校,见过“只有20名学生,没有一位青年教师”的学校,见过“每年都会走一半年轻教师”的学校,见过“拼了命都要去城里念书,生源每年都在减少”的学校。如今再次回访,这些学校的变化之大,让余业果都感觉“陌生”:学生从20个到如今的近百人;年轻教师从无到有,占学校老师三分之一;学校建起了“名师工作室”,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师主动加入。

这些年来,余业果见证了一批批乡村学校校长、老师的成长:有的乡村学校校长人生第一次穿上正装,用标准的普通话给全校教师作报告;有的第一次明白了校园文化建设对教学管理的影响竟然那么深刻;有的第一次参与了科研课题、发表了学术论文;有上千人次中青年校长与教师成长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或在各类比赛中获奖,这在不少乡村学校实现了“0”的突破……

学生变了,家长们的心态也变了

农村学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留下来了,更是表现在农村学校里的孩子们越来越阳光自信了。

余业果说,过去,你走进某所农村中学,“害羞腼腆”会成为你对学生状态最直接的感受。但如今,你再去农村学校的课堂看:有的走上黑板以漂亮的板书写出自己小组讨论的收获;有的站在黑板前,像小老师一样,沉着镇定,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满的情感……学生们在各种展示活动中,自信、松弛、宁静、阳光。

除了课堂上的更加活跃,同学们主动展示个人才艺的自信感也在不断提升。走过100多所农村学校,余业果发现特色的大课间活动不再是城里学校的专属。余业果说:“第一次到彭州红岩学校看到孩子们大课间的跳绳活动时,我才发现简单的跳绳也有很多门道。”无论是别出心裁的十字交叉跳、踢腿点地跳、三重绳中绳、多人车轮跳,还是劈腿穿花、大风车等花样跳绳,孩子们都熟练自如,甚至还“跳进”了央视,展现出成都农村学校孩子们的朝气阳光。

过去,别说国际教育师资了,不少农村学校里连一支稳定且专业的教师团队都没有。但在成都加速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今农村学校来“洋老师”早就变得稀松平常。余业果说,以前孩子们不敢开口说英语,后来国际夏令营走进农村学校,孩子们积极参加,与外宾对答如流,这是他刚参加“常青树计划”时想都不敢想的。

学校变了,老师变了,学生变了,家长们的心态也变了。余业果说,他记得大邑县实施“美丽乡村学校”创建行动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后,在成都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中,农村学校满意度曾不止一次超过城镇学校。农村学校学生生源外流得到有效遏制,在招生政策未变的情况下,甚至还出现“逆城镇化”回流。

这一切的改变是教育均衡发展所带来的肉眼可见的成效。“我奋战在教育一线多年,看到孩子们享受到了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我也感受到了作为教育人最大的幸福。”余业果高兴地说。

故事背后

从均衡到优质均衡 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余老作为‘常青树计划’的元老,见证了成都城乡教育从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过程。”市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在全国率先迈开步子,让“常青树”们“扎根”乡村,以名优退休教师带动一批乡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让乡村孩子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除了“常青树计划”,近年来,成都还通过名校集团发展、学校结对帮扶、委托管理以及“新优质学校”培育等多种创新方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并通过“两自一包”“县管校聘”等改革措施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如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让老百姓在哪都能“上好学”呢?

放眼成都教育版图,64所在蓉高校成为新的解决方案。自《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成都市原有高校附属学校纷纷进入发展2.0版:武侯区、成华区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分别就附属学校形成新的共建策略;新都区接受西南石油大学委托管理其附属幼儿园;双流区、龙泉驿区、新都区与驻地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建立机制,实现环高校的学前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共建共享……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成都始终改革创新,推动着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容”。“十四五”期间,成都把老百姓最关心的“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写进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

面对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新期待,成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力点转向“全域优质”“高位均衡”,朝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跃进。

连线代表委员

高校要主动与中小学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高校如何助力基础教育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高校和基础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高校的生源来源于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高校对基础教育应该大力关心和支持。”曾勇认为,高校应主动打破资源壁垒,与基础教育学校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其中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要助力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有好奇心,但因考试等压力,使得孩子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慢慢受到了抑制。”

“高校是高水平学校,位于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前沿,有义务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唤起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曾勇提到,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了诸多学科竞赛,比如说信息学竞赛、物理夏令营等,许多教授直接作为评委和教练对初高中学生进行指导。同时,电子科技大学还在许多中小学进行科普讲座,设立中小学开放日,让学生在假期参与到实验室中,进行一些实践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我们也希望和更多的中小学合作,建立与学科直接相关的实验室,激发孩子们探索的激情和好奇心。”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幸福从何而来?2021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里的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这几组数据能让你看见成都这座城市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幸福变得触手可及。

更多家门口好学校

实施学位供给增加、优质学校培育、素质教育提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五大行动,办人民满意教育。今年,新增学位10万个,培育出60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申创5所省级示范高中,推选出市级名优教师650名。

更优良的健康服务

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医疗机构内涵提升、公共卫生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改革创新五大行动,主要健康指数进入高收入前列国家城市的行列。今年,新增4家三甲医疗机构,成华区、龙泉驿区疾控中心达到三级乙等,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0%,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55%以上。

更美文化新场景

今年,建成天府艺术公园等文化地标10座,开工建设东华门遗址公园;新增实体书店和城市阅读空间100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品范例、基层文化中心示范点和文化美空间等272个,推选出“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80个;文旅融合场景更加丰富多样,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共享可及。

更多运动健身空间

今年,建成东安湖和凤凰山体育公园、22个智慧场馆、50处“社区运动角”,新增50处体育消费新场景,办好大运会等30余项大型赛事,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突破4000场次,培训首批“社区健康师”200名,到公共体育场馆锻炼人数突破400万人次,城乡居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3.1%。

蒲娇 本报记者 赵子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建新馆办新展 致敬建党百年

建新馆办新展致敬建党百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晓铃2月12日,正月初一,阳光和煦,正是出游好时节。上午9点过,成都市大邑...

大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